閆晗
微信時代為了吸引流量,總有各種比賽拉人投票。我不太理解那些總在參加比賽的人,有那么強大的內心能一次次拉不熟的人關注、投票,只為了得到一次兒童攝影寫真、幾個早教課時,甚至一個電水壺。這樣的人或許活得很努力吧。
小朋友3歲的時候參加小區里的親子運動會,他不明白規則也不專注于目標,像一只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的哈士奇。結果自然沒得名次,小朋友若無其事,我媽卻在觀看比賽時一臉焦灼。
我也跟著心情緊張——并不是因為輸了比賽,而是因為這件事令我媽失望了——讓她失望是讓我害怕的事。
社區組織的親子比賽總是松散,規則執行得不嚴格,成績也就談不上公平,只是湊一場熱鬧。我媽卻認真對待每一次“競爭”,可人生哪有公平的起點和規則呢?
我其實是個非常害怕競爭的人,小時候,我媽教我學軍棋,我怕輸——表哥輸了會哭,被大家當笑話講,而我也不好意思哭,只能選擇不喜歡下軍棋。就像電影《墊底辣妹》里說的,其實不是不想贏,都是因為怕輸,才裝作滿不在乎,避免進入競爭。
麻將、?;蕮淇?、升級,我小時候都會,但不怎么跟家人一起玩,后來甚至有一點厭惡。我媽會嫌我出牌慢,是豬隊友。她心直口快,而我被數落肯定不開心,又不便發作。
我不喜歡我們在游戲中制造的緊張氛圍。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偽裝成一個平和的人,玩游戲卻能暴露性格上的缺陷,平時看起來和氣的人都可能變得不可理喻,像《生活大爆炸》里的Bernadette一樣,一玩游戲就不再溫柔甜美,而是充滿控制欲,誰都害怕遇到這樣的隊友。幸好生活節奏加快,并沒有時間來玩這些,所以逃避起來理直氣壯。
上中學時我曾經參加演講比賽,但在班級選拔時就輸掉了。與我競爭的女孩買了零食分給大家,贏得了更多選票。這在成人世界是常見的手段,我也曾見過大學同學為評一個“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挨個兒給班里的男生打電話拉票。那是一種人際關系的勝利,很有效果。我從此更排斥參與這種競爭,害怕輸,也害怕贏的姿態不怎么光彩和好看。
青春期里的我活得有點“喪”,不喜歡競爭又活得緊張,但我并不想怪原生家庭。我媽一生要強,卻并不比人強,能做主的只是看什么電視節目,能拼盡全力的不過是一些小事,她女兒卻常常讓她失望。她有自己生活的局限,卻也給了我她所擁有的和她認為最好的。
我也在慢慢調整心態,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一些事情,贏過幾次,也就沒那么怕輸了。怕輸,其實就是活得太緊張,總想要完美,想比別人優越。生活里總是會有各種姿勢,在過程中有收獲就好。
我媽有一天突然發感慨,說我不陪她打麻將、打撲克,還唏噓自己晚年一定很凄涼。后來,有朋友來家里玩時,我常常主動提出一起打牌,不管跟我媽是不是隊友,都盡量照顧她的情緒。她贏比我贏要好,我們都開心。
有時候,游戲也在營造氛圍、經營關系,做跳出輸贏的人會有更多樂趣,做那個想贏卻偏偏蠢笨外漏的最緊張、最不開心。
前不久去見一個家境富裕的女友,我家的小朋友很興奮地告訴人家他去了海邊,坐在姥爺的摩托車上,而姥姥是自己坐公交車去的。
我在一旁聽得有些窘迫,因為自己絕不會主動跟有豪車的朋友分享這些??墒?,他很開心地講家里的事情,并不覺得有什么丟臉。
我又慶幸起來:他沒有我活得那么緊張,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