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非
女球迷越來越多。
對此事最感興趣的,有球會、比賽主辦方、贊助商、廣告公司以及包括電視臺在內的媒體。這些機構已經發現,“女球迷”足以成為足球經濟的一個最新增長點。“日本球迷中有一半以上是女性。”這是黛安芬公司收集到的市場數據,這個數據支持了這家公司推出了一套售價133美元的“帽子戲法Bra”,在世界杯期間做限量發售。而在中國球迷中,據說女性也已超過了1/3。盡管這個數字并不十分可信,但是在世界杯的黃金電視廣告時段里,卻已出現了果凍和洗發水,不再局限于像啤酒和西服這類完全男性的產品。
在把女性收編到足球消費者大軍的同時,上述各方似乎還發現了一個更加令人興奮的秘密,即女性不但可以成為足球的消費者,其優質于男性球迷之處,在于“女球迷”本身同時也可以成為足球的一種價廉物美的最新消費品。“這就是熱愛足球的女人們,在看球時也在被人看” 。
說到“在看球時也在被人看”的女人們,就不能不提電視臺在轉播過程中增設的女主持人角色。到目前為止,女主持人的“不專業”和“不懂足球”已經遭到廣大球迷們的一致譴責。這些女主持也算是合作,對于比賽,總能十分敬業地發表一些非常“女性”的言論。你看,她用右手托著香腮向男主持發問:“怎么這些踢球的上肢還那么發達啊?”或是滿臉惶恐地驚嘆:“他們上半場踢得可真野蠻啊!”我注意到,每到這種時候,在座的男性主持們的臉上就會浮現出非常寬容和煦的父兄般的微笑。
我注意到,男性的足球世界里已經暴露出以下這幾個苗頭:
一、小貝與阿根廷人激烈對抗倒地,爬起來的時候,用手小心護了一下自己的“胭魚頭”發型——這個小動作,是成都的一個女球迷發現并告訴我的。二、我們有些在電視臺擔任專業解說的男同志,樣子夠Man,聲音也夠滄桑,不知為什么,一到了要驚嘆的時候老是發出“哎喲、哎喲”的聲音。當然我并沒有要求他們的驚嘆聲要像京劇舞臺上的武生或老生那么生猛,可最起碼你也雄壯地“啊”上一聲,讓觀眾們也雄起一下嘛。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