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后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就是你可以絲毫不關心政治,但“政治正確”禁忌卻絕不能當成兒戲,否則你一定會吃苦頭的。
我的一個朋友比我早移民幾年,她的女兒是在國內出生的,在國內上完了小學一年級,到了加拿大因為語言問題只能“回爐”重讀一年級,這位朋友送孩子上學時囑咐“多和白人同學玩,少跟黑人、印度人打交道”,結果女兒天真爛漫,在學校里把這句話公開說了出來,而且說是“媽媽教的”,這下不得了,學校里鄭重其事地寫了份“聯系書”,把那位媽媽約去“三堂會審”(有三個老師在場)了兩小時,直到這位朋友認錯并承諾“下不為例”才算罷休。
北美人的“政治正確”不是說說而已,他們法律意識強,有事沒事就喜歡報警。比如,“不虐待動物”是“政治正確”,即便野生動物侵入你家園,損害你的利益,也只能打“911”找專門機構解決,不能自己動手打。一位老朋友就曾經抱怨,他居住的城市管理部門以“威脅人類社區”為由在一個冬天“人道毀滅”了十幾只小熊,“罪名”不過是它們在居民垃圾箱里翻找吃的,但他用獵槍驅逐闖到自家院中核桃樹上的大黑熊卻被市公園局罰款(而且根本就沒打中)。
“政治正確”禁忌是無所不在的,不要以為“北美尊重個人隱私”就可以在“私下場合”放隨便點,在“政治正確”禁忌方面不存在什么“公私界限”。我以前打工的一個火鍋店老板過加拿大感恩節時請員工及其家屬燒烤,酒酣耳熱時隨口說了幾句對同性戀“大不敬”的話,結果還沒散席就被不請自來的警察以“公共場合飲酒”(這在魁北克省以外的加拿大是違法的)為由訓誡了一番,幾天后更發現自己的“政治不正確”言論赫然上了社區英文小報,鬧得灰頭土臉——而這位老兄至今不知到底是哪位員工或員工家屬給“捅出去”的。
華人都重視教育,對北美動輒教職員工罷工,而且總是選在開學或學期結束前折騰嘖有煩言,對這種事發發牢騷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進而“冒犯”策劃、組織罷工的工會組織,那可就是大大的“政治不正確”了。教職員工罷工影響學生學業,為此華人曾組織了一個家長會去抗議,結果反倒被打著“政治正確”旗號的各路人馬批了個狗血淋頭,最后不少華人只好“惹不起躲得起”,貼錢把孩子送到不受罷工影響的私校拉倒。
如果不了解、不理解這種“政治正確禁忌”,有時候就會吃大虧,比如大溫哥華地區的UBC校區,有片高級公寓區的邊上是個“臨終關懷中心”,生活著許多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年人,而高級公寓的業主許多是華裔。這些華裔媽媽覺得和一個“經常有死人抬進抬出”的機構做鄰居“很晦氣”,就聯名以“不符合華人傳統生活習慣”為由上述市政當局,要求遷走“臨終關懷中心”,而這一在她們看來很正常的訴求違反了“尊重老年人”的“政治正確”,結果非但未達到目的,反倒引來各方(包括許多華人組織)的譴責,華人聲譽都受到不小的影響。
(摘自“陶短房新浪博客”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