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國球”是乒乓球。而日本的“國球”非棒球莫屬。同為東亞國家,兩國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差異咋就這么大呢?
乒乓球起源于19世紀末的英國,隨后傳到美國、歐洲中部、日本、中國及韓國等地。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老板王道午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這被認為是中國乒乓球的發端。
棒球的起源則有很多。大部分人認為,1839年由美國陸軍軍官達博岱發明。20世紀初棒球開始在日本盛行,1950年日本正式確立了現代職業棒球制度。日本每年都會在兵庫縣西宮市舉行“高中甲子園棒球賽”,而甲子園,也成了每個日本高中生的夢想之地。中國的棒球發展相對較晚,橫濱華僑梁扶初被認為是“中國棒球之父”。可見,在中國,不論是乒乓球還是棒球,都與日本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那么問題來了,同處亞洲為什么日本選擇了棒球,而中國卻選擇了乒乓球?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歷史說起。20世紀初世界政治經濟局勢風云莫測,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遭到新興大國美國的挑戰。兩國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全面競爭,當然也包括體育領域。乒乓球和棒球,則分別代表紳士的英國和勇猛的美國。
雖然兩項運動都傳到日本,但很明顯,日本更崇拜后發制人的美國。20世紀初,日本全面接受美國電影、爵士樂、體育等文化。電影評論家津村秀夫稱,日本已經徹底愛上美國文化了。當然,這時,日本民眾也喜歡上了棒球。
民國時期,中國民眾體育運動并不發達,其實,乒乓球成為“國球”的歷史也并不長。早期的中國男隊以香港返回內地的傅其芳、姜永寧等華僑為核心,在1953年首次亮相國際賽場,1959年第25屆世乒賽,容國團在男單決賽中擊敗匈牙利選手西多,成為首位奪得世界冠軍的中國運動員。有了世界冠軍,大大推動了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從此乒乓球漸漸成為中國的“國球”,這是兩國“國球”的歷史原因。
除了歷史原因外,中日兩國國球與兩國的國民性也有很強的關系。日本人雖然單兵作戰實力一般,但集體項目卻很強,中國單兵作戰厲害,但集體運動卻往往戰斗力較弱。棒球運動是集體運動,適合日本人,而乒乓球是個人運動,也就合了中國人的胃口。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發展水平也對中日兩國的選擇有重大影響。棒球需要極高的場地要求和設備要求,因此投入一般很大,而乒乓球則只要有兩個方桌就可以打。明治維新后日本富了起來,而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實力偏弱,這也適合了兩國的國情。
雖然只是 “國球”的不同,卻能反映出中日兩國那么大的差異。
(摘自“蔣豐新浪博客”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