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黨
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的生存和命運緊密相連。梳理“生態地標”,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更好地珍惜和保護珍貴的自然遺存和生態文化樣本。
生態地標,特指反映自然環境美好、生態系統健康、人與自然協同共進的場所。生態地標按類型可分為自然景觀和生態文化景觀。其中,自然景觀指自然影響人類的標志地,而自然影響人類、人類守護大自然和諧發展的樣板地,則歸類為生態文化景觀。
我們邀請多位當今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參與討論,并參照世界遺產標準,將生態地標的入選標準列為如下各條:
1.是地球演化史的見證者和產物。
2.是生命演化史的參與者和產物。
3.是絕妙的自然景觀,承載各種地貌和生態系統類型,有經??梢姷膬瀯菸锓N及其群落以及瀕危物種。
4.有獨特的自然稟賦,影響人類生計方式,并對人類當下的生產生活產生持續影響,是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典型代表。
5.與人類相生相伴的文化物種。
6.具有物質形態和精神作用雙重性的活態遺存,和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7.獨有的自然景觀或物種,在世界、全國、全省范圍內具有唯一性。
列出生態地標的標準后,生態地標的甄選過程經過 5 個步驟:
1.梳理當地的山形水系、地理地質、生物多樣性和民族多樣性,總結當地的生態特點。
2.列出當地所有的世界遺產地、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傳統文化名村名鎮,根據每個地點的區位、基本資料與生態特點,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分析,歸入不同的類別,并甄選它們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標。
3.在地圖上標出生態價值較高的區域,分析判斷地標在各個區域的比重,分析判斷生態本底與保護管理情況。
4.對篩選出來的地標點召開專家會議,邀請當地專家講解并導引實地考察,從氣象、地質、生物、地理、民族等角度對其價值進行討論,并就生物與環境的適應關系進行舉例說明。
5.邀請科學家講解與寫作,反復溝通修改確定。
梳理甄選貴州生態地標時,我們邀請到氣象、地質、地理、動物、植物、人文等領域的30多位專家,并獲得了林業系統等多位同仁的資料支持。我們召開生態地標價值評述討論會,反復向專家、學者咨詢意見,其中價值評述文稿前后至少改了15次。根據工作成果,形成了66個貴州生態地標。
為了更好呈現這66個生態地標,我們采用“地”來作為生態地標的脈絡。根據貴州省的生態格局,按照古生物化石群、烏蒙山、大婁山、武陵山、苗嶺、黔南喀斯特丘陵地區、其他山系交匯過渡帶共7個類目,對生態地標進行歸類。
這66個生態地標,涵蓋了貴州省的森林、濕地、荒漠、草甸、溶洞、熱泉等多個自然生態系統及古生態系統,是貴州優良自然生態系統的代表,是貴州引以為豪的自然精華,也是承載貴州人生態智慧的經典地標。
責任編輯/韋榮華 任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