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官方降價多少,消費者就能得到多少的優惠?想多了。
雖說最近關稅下調的聲浪很高,專家們表示這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影響是良性的,各大車企也紛紛響應號召,降低了各家車型的售價。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官方降價是否真的能夠轉為實際的優惠呢?
如果你深入到各家的經銷商處去了解一下就不難發現,很多經銷商都是采用了同樣的套路,他們店里面出售的進口車型看似是響應了國家和主機廠的號召,下調了售價。但是實則是在原本終端優惠的基礎上升高了售價,而后又降低的。所以其實官降之后的售價,與原先并無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就算國家有政策優惠,經銷商也有很多辦法可以守住他們的利潤。例如,官方價下降,經銷商就減少優惠。本來就沒有優惠的車型,也要通過加裝飾或者保險,來獲得額外的優惠。所以就算汽車關稅下降了,買車的錢也并沒有省多少。
以寶馬X5為例,各家媒體在計算關稅調整后的價格會下降5萬元左右,進入60萬元區間,這一降價幅度讓不少消費者有了購買的欲望。
但是從經銷商處,還是聽到了不同的聲音,“目前大家對關稅調整非常關注,不少消費者還是持觀望態度。但不論他怎么觀望,跟他的期望值都會相差很多。雖然價格會降,但降幅的很小,各家媒體計算的會下降3-5萬元的幅度是不可能的。
就目前各品牌在售車型來看,除一些小眾車型以外,售價50萬元以內的車型基本都已國產,沒有非要買進口版本的必要。
而按照關稅調整幅度計算,只有百萬以上的車型才有3-5萬元的降幅。不過,百萬車型的購買人群相對固定,對于這3-5萬元并不在乎,加上經銷商平時也會對這種車型有3到5萬元的優惠,所以對車價影響不大。
受訪經銷商說:“如果所有車都降這么多,我們就虧大了,因為現在已經是虧的狀態,誰愿意再虧?而且現在我們已經不報關了,100多輛車就在港口里放著,寧愿交庫存費也要等7月1日之后再報關,這樣我們能把成本拉回來。”
如此一來,由于市場上的車越賣越少,價格會逐漸趨于穩定,加上走報關程序還需要一定時間,以至于降3-5萬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目前距離7月1日關稅正式下調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當問及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價格是否會提前調整的時,該經銷商稱:“變化不大,最多優惠1萬元左右,盡管急于脫手,也不至于無限制的放價。”
(部分文字來源:《汽車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