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家國天下”:中國與世界的和平共處

2018-08-15 00:44:24許章潤
文史哲 2018年1期
關鍵詞:文明

許章潤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 100084)

筆者在法學院教書,起居不外法意,行藏皆在規則,對于中華文明脈絡中的“家國情懷”,以及進而言之“家國天下”這一理念,于歷史,于學理,皆為外行。心思所及,憂思所至,雖然不出此范圍,卻至多算個業余愛好者。因而,冒然置喙,難免不妥不確,還請教正為盼。礙于篇幅,概約十點。

一、“家國天下”是一種在境性人類意識

第一,重溫中華文明的“家國情懷”,體認其義項和意象,梳理其義理與心理,瞻望其文思與哲思,旨在重思“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世界體系中清楚認識今日之中國。此為問題意識,源于當下時勢,承接自百年“中國問題”,而凝結為一己心事,仿佛輾轉為一個有關漢語古典思想的學術作業。

1840年以降,尤其是1895年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包括中國在亞洲處于何種位置,亞洲對于中國意味著什么,中國如何參與和貢獻于現代世界體系。置此列國時代,以民族國家為單元的人間世,何為全球秩序,這是一個怎樣的全球秩序,全球秩序仰賴者何?以及天下一統還是萬國之一國,封建抑或郡縣,帝國還是純粹的文明體?凡此懸疑,伴隨著西力東漸,中國的屢戰屢敗和東亞中華世界的解體,油然而生,日益凸顯,與華夷之辨、東西之爭、古今之變一起,催逼著國人必須有所思考,作出回應,而構成近代中國史上超逾百年的“古今中西時代”,至今尚未止息。當其時,環宇浩瀚,華夏原來只是萬國中的一國,而此波現代文明發軔于地中海大西洋,已非一朝一夕。兩洋濤急,拍岸打來,吾中華文明,命脈倒懸,已然岌岌可危,非得見賢思齊,啟動轉型不可矣。

于是,有至今未止的這波文明大轉型。轉眼一個半世紀過去,起承接續間,今日中國GDP總量不期然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可能,按平均購買力計算竟已超過美國。按人均計算,在一兩百個單元中瞠乎其后,則又如何是好?吾華夏天下,雖說億萬富翁如雨后春筍,卻也還有數千萬同胞尚未脫貧,幾億國人依舊不過剛夠溫飽,意義秩序不見成型,歷史終結還是尚在展開?與此同時,這文明復興與國力成長中的舊邦新命,輾轉騰挪之際,置此全球體系,必有所謂戰略空間與大國博弈的難題,同樣如何是好?

因此,重思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并由此反省內政,梳理意義秩序,遂成這方水土之心思重重所在。要言之,中國如何為世界貢獻其德其能,世界怎樣為我所用,從而造福于十四億同胞,進而造福于普天之下?

其間一大糾結就是,一貫以弱國心態周旋于世,奉行弱國外交,此刻多少走強,而又不可虛驕,蓋因大轉型尚未結束,則國族心智心性均需有所調整,以應時需,又如何是好?此間作業,雖說并無當年救亡圖存的急迫恓惶,但也實在不比救亡圖存簡單,更需直面大國博弈的波詭云譎。

實際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以來,歷經20世紀的兩次熱戰、一場冷戰,西方塑造的近代世界體系,至少使其間的東西權勢對比,已然到了一個“結束的開始”的關口。值此險隘,華夏舊邦新命,其之古來教訓,而念茲在茲之“民胞物與”理念,“普天之下皆兄弟”的無私胞誼,與鄰為善的敦睦和合取向,特別是“中國乃一人,天下為一家”的“家國天下”理想,應在慎予反思、重新解釋之后,作為中華文明理解與應對當下世界的理念資源出場。此時此刻的中國心智,于此用功,不僅意在調整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從而為中國謀福利,也是在為這個紛繁人世找出路、謀福利,而責無旁貸。所謂“家國情懷”與“家國天下”意識,此刻重提,意即在此。

第二,揆諸本義,按圖索驥,“家國天下”內涵的修習次第與襟抱格局,概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而,包含“身”、“家”、“國”與“天下”諸要素,能近取譬,宏微互嵌,大致窮盡了組織人世生活的基本倫理政治單元,而排比鋪陳,適足以安身立命,支撐邦國。至于古今中國,在生活世界與意義世界兩重架構中,名實之際,可能與現實兩頭,向往和擔憂之間,何為“身”、“家”與“國”,“天下”究所何指,史家自有追問,深刻周納,我輩法政學人,謙卑受教,以資利用,可也。

在此接續,可得申論者,今日透過文化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來看,則所謂的“天下”或者“家國天下”,指謂的是一個文明時空、政治想象與世界圖景,而且落腳在道德理想,適為四位一體的宏闊意象,表達的正是“天下一家”的意思。天下為一家,四海乃一人,不要以鄰為壑,擯棄猜忌憎恨。相反,愛親友、愛鄰居、愛這個人世,以愛意置換恨意,用交往溝通取代刀槍劍戟。進而,用公民友愛和契約主義組構國民橫向聯系,建構政治共同體,一種億萬公民和平共處的公共家園。這樣的政治想象與道德理想,以文明時空墊底鋪展,堪為普世價值,也是“家國天下”這一中國文明理念當能貢獻世界的精神財富。就此而言,中國為億萬國民的家邦,世界是人類分享的公共家園,正為“家國天下”值此時刻可能引申發揮的價值理念。什么是普世價值?這就是普世價值。

第三,因此,在文化政治學的意義上引申發揮,“家國天下”理念內涵了一個“雙重四位一體”的義理結構,喻示著一種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世界特有的中國式文明間架。除開上述四位一體外,第二重結構統轄“個人抱負、集體寄托、民族理想和公民憧憬”。在此,起自身家,從自己做起、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不隨地吐痰”,按規則過馬路,家人相互照應,盡責打自己的一份工,包括擔負起選擇與批評的權利和責任,關鍵時刻扛槍打仗,不惜赴湯蹈火,就是修身,就是齊家,就是愛國愛人類,也就是在為天下作貢獻。因此,其將個人抱負、集體寄托、民族理想和億萬公民對于美好生活、和諧人世的憧憬融為一體,籠括無遺。這樣四位一體的概念,“家國天下”,豈止浩瀚而又微茫,普天之下,實在更無第二個概念足堪比擬。

總之,上述“雙重四位一體”的義理結構與文明間架,依據“家國天下”這一修辭命意而引申解析得出。其之兩相疊合,至微至宏,克愛克威,概將組織人世生活的基本倫理政治單元攏括一體,喻示著一種特有的中國式文明間架結構與政治時空,也是一種超邁的道德理想與普世情懷,實在是中國文明的奠基性概念。

第四,上述諸題,落實在實踐論和功夫論,引導出兩個維度,意味著個體終生體認與人類世代踐履,而使得“家國天下”這一理念不只是愿景規劃,還是一種修習次第,士君子陶冶身心的進階指南。

就第一個維度而言,上述四位一體暗含了個體終其一生,高自標榜,才能實現自己的文明秉性,完成政治成長。生而為人,卻又需要“做人”,時時處處,警而怵之,這是多么豪邁而又悲涼的理念。而一不小心,“做人”就會變成一頂大帽子,反而壓抑人性自由生長。其間兩難,惟謹惟慎,蓋因人性幽微,人心曲折,而生計維艱,社會無情,稍有松懈,人性就會滑入谷底。逮至率獸食人,文教隳頹,則亡天下矣。因此,中國古典的“人性論”以文化行教化,再敷陳為文教,而通達于政教,既是基于人情世故,卻又寓含理想,不動聲色,曲盡情理與道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對于人性的同情,明白面對不得已,真正仲尼臨終不免一嘆耳。職是之故,諸種身份,除開父母兒女,趙錢孫李,自天造地設的“生民”,而自我體認之“族民”,再到社會烙刻的“市民”與國家賦予的“國民”,最終進境于政治成長的“公民”,而移步換型脫胎而出的囂嚷“選民”。

就第二個維度來看,著眼于人類歷史,講的是“數代人”、每一代人,前赴后繼,沿承接續,不懈不怠,戒慎戒懼,才能臻達理想;或者,不斷逼近理想之境。此為漫長歲月,于個體,一生望不到頭,以畢生持守為代價;于人類族群,更且一眼望不到頭,以全部歷史作賭注。故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否則,“最高的已然落下”,則打回原形,一切回到原點。另一方面,對此抱持疑懼,實則滿懷人類歷史是一個不斷向善的光明心態,正為一種華夏文明觀,也就是一種政治觀,其之宅心仁厚之所在也。

因此,個體的終生踐履與全體人類的世代接續,所構成的這一幅景象,蒼茫而豪邁,悲憫復奮昂,令人不禁為生而為人、人為萬物之首的道德靈氣,為其基于此岸與彼岸的分別而洶涌噴發的理想情懷及其超越張力,而贊嘆一闋。而且,它意味著一切美好理想,必得落諸個體努力和眾群奮斗,當下起步,才有指望。進而,鑒于人性惟微,人心惟危,所有這一切都是有指望而絕無把握的事,才更需吾日三省,不敢稍懈。因而,身為其中一員,無選擇地來了,還將無選擇地走,是如此幸運,又是多么無可奈何。

二、“家國天下”是國家哲學,也是一種文明觀

第五,“家國天下”理念,尤其是“天下情懷”,充盈著興亡概念與憂患意識。古往今來,興亡是常態,如同生死乃規律。生是異常與僥幸,死乃常態與必然。同樣,興亡有形而無常,其間必有軌轍,卻又那般縹緲,捉摸不透。置此進程,生命是個向死而生的流程,不可逆抵。幸而為人,需要做人,而做人不慎,人不成其為人也。私心利用,治理松弛,則家國遭殃。世界不努力,則災荒、淆亂與戰爭必至。位高權重之人,一言一行,動輒牽連天下,稍有松懈,敗國喪家,更需戒慎戒懼。放眼望去,小小寰球,該有多少物種繁衍生息,達至峰巔,竭盡其能,而后消隱無形。又有多少文明,美輪美奐,千年訓育,萬年生聚,卻擋不住雨打風吹去,淪為考古對象,徒令后人復哀后人。

因而,究其實,憂患意識是對冥冥之中更高存在的敬畏。由此而有人的觀念,適成一種超越意識。“神”的概念的出現,對于更高的存在的意識與膜拜,雖說吊詭,恰恰表明人的覺醒及其超越。究其情由,當然源自人間興亡,出自對于蒼生苦難和一己頓挫的苦悶同情。左右為難之際,頓悟之下,豁然開朗,而有憂患意識和興亡概念也。

正是在此,天命惟危,君子不當玩忽。如同周公之誡召公:“天命不易,天難諶,乃其墜命。”卻原來,憂患意識的背后深藏著天命觀念,道出的是天人之際,人之浩然而卑微。習常所謂的“做人”,人人都逃脫不了的“過日子”,遂成一個以文化育的兢兢業業的持守長旅。唯有兢兢業業,唯有奉天敬德,個人可得善終,大家才好過日子。由此,天命觀潛含著并轉化為文明化育的實踐論,也是一種和平政治,而涵蓋作育于人際、家族、族群與邦國。

可那古往今來,坑蒙拐騙享盡福,修橋補路總受苦,此時此刻,天何在耶?地何在耶?八方神圣何在耶?那些峨冠博帶的正人君子又何在耶?

天地無語,唯有人間苦難作證,這一切敘事,不過是不得已,不過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從而,不過是一種解脫之道而已。否則,如所見證,更糟糕呢!

第六,天下為公,致公天下。“家國天下”概念意味著天下為公,正面肯認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私產。人人起居其中,人人皆有份,人人擔一份責。此經家國勾連,早已揭橥昭彰。而且,此亦非惟三代景象,毋寧是一種普世價值。雖有朝代國家前后相繼,而改姓易號,卻不損其本義。今日民族國家成為正宗,也正是基此本義,“家國天下”概念正堪對接“主權在民”政道,而于文明論一脈,伸展其世界體系觀念。僅有國族本位,而無主權在民理念,今日國家立不起來。沒有民族國家本位,所謂的世界體系奠立于霸權體系與帝國體系,離理想甚遠矣。

循此理路,可得申說的是,就現代政道而言,經由遴選程序而施行代表治理,讓國家成為億萬國民分享著的公共家園,正為其善果。因此,既然天下為公,要在致公天下,則中國為家園,世界為天下,而天下本一家。這是“家國天下”理念展現于世人的中國文化的美好方面。時在今日,其之指向,當為契約主義的邦國與條約體系的全球秩序,同樣為此“家國天下”概念所能引申包含。而且,此非審美,毋寧政治,一種關于群居生活善好向往的政治設計。筆者曾經喟言,“家國天下”概念是一種“立基人道理想的文教本質性與充盈普世情懷的典范性價值真實”,其因在此。

第七,以文明間架組織公共空間,遵循承認政治的相互性普遍主義。“家國天下”概念起自文明概念,而以文明概念組織政治單元,基于相互性普遍承認主義,以承認政治作為群居生活的基本底子。換言之,每個人承認彼此的安全、自由、尊嚴和幸福,以彼此的承認獲得自我承認。只有承認對方才能獲得對于自己的承認,而對方承認我,也就是在承認他自己。進而,每個人從自己做起,恰構成一種普遍的相互承認關系。在此關系基礎之上建構公共空間,轉化為文化心靈,蔚為一種文明概念。因而,此種文化情懷就是天下情懷,而天下情懷就是中國人的文化情懷。

至于說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天下”,非指朝廷,亦非一家一姓的朝代國家也。當年顧炎武明明說:“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全校本)》卷十三《正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56頁。因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是指徑任朝廷驅馳,為帝王家族張本賣命。恰恰相反,朝廷興亡,如走馬燈,干卿何事。故而,亭林先生才會接著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全校本)》,第757頁。但是,假若文明衰落,文教崩塌,人性墮落,整個世界墮入暗夜,這時候人獸相食,則為“亡天下”矣。此時此刻,讀書人當起而抗之,奮而救之。這才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本心本義。

三、知不可而為之

第八,立國模式、世界主義公共空間意象與世界公民共和主義。“家國天下”概念所蘊含的雙重四位一體結構及其八種要素,意味著它是一種立國模式。說是立國模式,是在政治社會學意義上,對于它的古典含義引申闡釋所獲得的現代建政立國意義。其以身、家、國各為同心圓,經由相互承認,而伸展出關于世界體系的和平文化,仿佛有別于純然民族國家的列國模式之壁壘森嚴,既與現代國際法合轍,又多一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情。就是說,其基本立意在于,中國身處世界國族之林,“家國天下”籠罩下的世界是也只能是分享著的公共空間。此亦非他,就是天下歸仁,天下歸善焉。換言之,不妨說這就是一種世界公民共和主義。反之,這個世界天天打仗,滿大街販毒爆炸,人奴役人,國奴役國,何談家國?而且,縱然眼見而不忍,又有什么法子呢?職是之故,從理論鋪陳做起而見諸踐履,自每個人做起,化性起偽,而鋪展為大眾實踐,乃至于國家政治實踐,借此“家國天下”理念以倡導世界公民共和主義,好歹奏效于萬一,而天下歸善矣。

第九,以和平為憑,以自由立國。“家國天下”理念意味著一種和平文化,同時必以和平文化來支撐。此間之和平,主要是指“人類政治上的和平共處”,不惟邦國之內,復指邦國之間,更指全體人類的普世大同與永久和平。天下無外,中和位育,恰成一大場景。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誡勉,實為永久和平之道,義從理出。“己立而立人,己達而達人”,同樣基此義理,而出乎情義,同樣適用凡此倫理政治單元。換言之,破除帝國秩序,以分享政治組織邦國政治和世界體系,才是和平之道。

因此,其之呼喚與指向的,是建立在和平文化基礎之上的常態政治。置身現代語境,以自由立國,是達成常態政治的不二法門。“家國天下”搭建了一個于折沖樽俎中營造和平的文化政治架構,在現時代語境立言,意味著必須以生民福祉、個體自由為歸宿。因而,天下歸善,而自由即善。同時,各以自家為中心,意味著各自承認對方為中心,則“家國天下”這一古典中國的雙重四位一體的架構,似乎具有營造全球和平的文明潛力。

進而言之,現代中國走到今天這一步,奠立于和平基礎之上,以自由立國建設民主國家,以文明立國建構民族國家,將“立國、立憲、立教與立人”籠統于此進程,四位一體,蔚為建國大綱,而適成普世和平之道。

畢竟,一切的文教法政設置,包括家國在內,緣起于生計,而造福于生機。有益生計生機則行,無益則藏則廢,原無條條框框。

第十,也就因此,最后想說的一點是,中華文明脈絡中的“家國天下”理念或者“家國情懷”,究其表里,考其古今,其實滿含悲憫,用惻隱面對詭譎人性,以不忍化育不仁之世。職是之故,“家國天下”這一文明法政間架,其愿心所在,其憧憬所向,實在是知不可為而為之。人性善惡交合,而終究靠不住。向上提撕的超越情懷與作惡的自私基因,二位一體,使得如何叫人向善,令世界美好,只能努力,但求盡心,卻實在毫無把握。

說到底,家國天下情懷,其為一種普遍主義的文教本質性,展現的是一種在境性人類意識,也是一種宗教性悲愿而已矣。筆者曾以“一個偉大漢語修辭的悲憫致意”為題作文,其心如此,其意在此,其義更在此矣。

四、家國天下情懷的文明資源

或問,中國有多少這樣的文明資源可供揮灑家國天下情懷呢?而且,僅有情懷也不夠。想吾華夏古代,“不少東西領先世界”,精神資源尚算充沛。但今日世界精神,似乎均宗自由主義,則中國政教設施仿佛瞠乎其后。

筆者是這樣看的,當我們說中國文明時,不僅是指這一方水土含蘊化育的紛繁文化藝術成就,同時,它是一個歷史概念,陳述的是五千年來中國文明為人類社會提供了哪些足以支撐生活世界、提供人生意義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與理想社會圖景,關于人際關系和愜意生活的美好設想,以及曾經創造了什么樣的信仰體系,它們在今天是活的還是早已博物館化,等等。

今日談中國文明,當然更不止于此,同時面對的是如此浩瀚時空中十四萬萬生民之生居作息。其之婚喪嫁娶,柴米油鹽,坐臥行止,生老病死,歌哭和戰。而且,千萬年來,此方水土營造中華世界,牽連世界風云,從未止息。問題是,1840年以來,文明論意義上,而非建構主權、爭取國族獨立與解決衣食溫飽的意義上,吾國吾民,其心智與心性,究竟對此世界有何貢獻?這是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在文明論視角,就此刻這個世界的現代文明的創生來看,坦率而言,這一百多年間,中國文明的貢獻微乎其微。因為,一階段一時代,文明有高低,發展有快慢,聞道有先后。當其古典樞紐文明時代,中華文明民胞物與的普世主義和猶太基督教的救贖精神,以及其他樞紐文明,孕育于不同地域,各領風騷,難言高下。發育于不同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乃有不同的人生哲學、宇宙圖景、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從而養育了各自的人民。推陳致新,截至現代降臨前夜,三千年來,各美其美,都算功德圓滿。

問題在于,晚近人類這波大轉型起自17世紀前后,三四百年來的世界就處于這波文明大轉型的漩渦之中,終于造就出了一個叫做現代、現代文明與現代秩序的文明體系,并于旦夕之間,席卷全球。而率先啟動這波大轉型的不是中國。這是歷史事實,也是今天的生活景象,毋庸諱言。

見賢思齊歷來是華夏君子人格的修行次第。回頭一看,從開始的懵懂蒙昧到后來的自明自覺,從一味抗拒到被迫學習、主動學習,而至今日之銳意進取,就器物層面來看,多半到手,甚至在某些領域領先于世界。就“立國、立憲、立教與立人”這些現代國家建構的大經大法來看,現在所缺乏的,是民主與法治。

實際上,也不能說中國對于現代文明的創生毫無貢獻。一百多年來,但就中華大地億萬生民建設現代國家的實踐,史無前例,非英美德法的成例所能框含。其之試驗與效應,就是對于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也是啟示所在。在此,如何消解集權傳統、避免民粹主義,防止極端民族主義耗費資源、撕裂人心,均需也終將會獲得中國式解答。此波大轉型完成之際,也即現代歷史終結之時。那時節,如同黑格爾所說,世界歷史精神在德意志翱翔,也許我們可以戲仿,世界歷史精神在中華大地翱翔。

問題在于,這份愿望和愿景,須付諸當下實踐。因而,如何破解政治僵局,小步慢走,卻走個不停,和平、理性、漸進,一直走出“歷史三峽”,才是核心所在。在此進程中,不要出現大規模社會動蕩,一步一步,走向理想圖景,才是包括政治精英、思想精英和財富精英在內的全體中國心智,應當擔負起的責任,也是當下必得回答交卷的迫切問題。

正是在此,重溫“家國情懷”或者“家國天下”意識,尤為重要。實際上,自古以來,“天下”并非實體,而是理念,一個文化與政治的大框架。生而為人,我們的認識范圍有限,一生經歷亦且有限。中國之外是什么?宇宙之中,人類的鄰居在哪里?凡此種種,我們并不確知,放飛想象,伸縮之間,權以“天下”籠統之。因此,古典中國所謂的“天下”,與其說是地理時空概念,不如說是一種文教本質性,一種典范性價值真實。

實際上,就“天”之一字而言,古來中國人命意,如先賢早已揭橥,包含多重含義,而有“自然之天”、“義理之天”與“德性之天”的層次之別。換言之,首先是地理空間概念,然后是文明概念,最后是道德概念,使得“天下”觀總是意味著一種文教取向。所謂“文教”者,相對于“政教”,意味著和平文化、文明開化、崇尚王道而非霸道。其中,尤其是相信人的理性,人性的善端,對于人性疑懼復信賴,而更加倚重教化。就此而言,對于此間的和平文化、文明開化與王道精神的創造性闡釋,或有化解宗教沖突、救濟當今世界體系之處,也就是中國文明對于這個紛紜人世有所貢獻之處。

猜你喜歡
文明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2期)2022-11-16 01:57:18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1期)2022-11-08 07:22:42
禮讓文明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4
文明的搖籃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0
讓文明之花持續綻放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2
醉文明
青年歌聲(2020年7期)2020-07-29 07:44:08
漫說文明
文明和諧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 99伊人精品|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欧美成人一级|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30p| 69综合网|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福利一区三区|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999|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91九色国产porny|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婷婷在线网站| 色135综合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毛片网站|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igao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a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天堂区|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不卡网| 欧美午夜性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9啪在线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www.99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福利视频一区| 91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福利片91| 2019国产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