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才進
(身份證號:440882198912253315 廣州冠建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660)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也產生了顯著變化。建筑工程檢測是確保工程項目質量達標的主要環節。由于傳統監測技術逐漸難以滿足人們的多樣化要求,在建筑工程檢測中推行無損檢測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必然性趨勢。因此,分析無損檢測技術在建筑工程檢測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隨著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建筑工程檢測工作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伴隨著建筑工程檢測的不斷發展,其中的不足也逐漸暴露出來:
通過對建筑工程檢測工作的評估可知,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在檢測方向層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單一性問題,即僅能作為建筑工程某一獨立方向的評估工具,而難以于建筑工程所有項目的實踐檢測中得到普及。這種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建筑工程監測工作的效率,且為檢測人員的實際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
從本質角度來講,可將建筑工程檢測看成是一項獲取建筑工程相關信息、經過評估確定檢測結果的系統性過程。在檢測過程中,檢測評估是影響最終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主要因素。經分析可知,部分檢測方法在評估部分多無明確的評估標準,導致檢測結果準確性受到一定干擾。
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優勢主要包含以下幾種:①提高建筑工程質量。與其他檢測技術相比,無損檢測技術用于建筑工程檢測,可精確識別工程各子項目是否存在明顯或肉眼不可見的質量問題,如溫度裂縫、氣孔等。②保障建筑結構穩定性。顧名思義,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不會對建筑工程本身產生形成損傷,其原因在于,這種檢測技術可通過特殊的探測技巧獲取被檢測對象的質量檢測結果,為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提供依據。這種技術的無損傷特征為其在建筑工程檢測中的實踐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③保障建筑材料質量。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由建筑材料引發工程安全事故、質量問題相對較多。與其他檢測技術相比,無損檢測技術可快速識別各類建筑材料是否存在細小裂縫、高溫蠕變等質量問題,為材料進場監察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有效避免存在質量問題的材料導致建筑工程產生諸多安全隱患。
這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微探無損檢測在建筑工程檢測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
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的作用原理為:利用超聲波穿透被檢測物體,借助聲波的反射及透射獲得被檢測物體的清晰外部結構、內部結構信息,進而為質量評估提供依據[1]。事實上,超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可通過對聲能的集中控制實現專業化質量檢測目的。超聲波無損檢測在建筑工程檢測中的應用實踐證實,建筑工程被檢測物體的超聲波頻率多高于15000Hz。
在建筑工程中,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范圍主要包含:①新型建筑材料。例如,在新型金屬建筑材料或復合型有機材料進入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前,需對其性能、尺寸以及內部是否存在缺陷等進行精確評估,如發現存在問題,需及時禁止材料進場。②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混凝土結構等。這類被檢測對象的檢測目的為:利用超聲波無損檢測的高穿透性特征,判斷其抗壓能力參數及是否存在內部不易識別缺陷等,以確保建筑工程能夠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保障其施工質量。
與其他檢測技術相比,這種檢測技術的應用優勢包含:①檢測靈敏性強。在建筑工程檢測中,超聲波無損檢測可快速、精確地識別被檢測對象的相關質量缺陷及瑕疵。②檢測成本偏低。對于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商而言,用于建筑工程檢測的成本支出較多。而超聲波檢測技術則具有低成本特征,反復使用該檢測技術,基本不會增加承包商的經濟壓力。某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的超聲波無損檢測技術應用如圖1所示。

圖1 超聲波無損檢測在某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紅外射線無損檢測技術的檢測原理為:借助對被檢測對象內部溫度分布狀況的分析,獲得判斷被檢測對象內部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的依據。紅外射線檢測技術可幫助檢測人員感知被檢測對象的強度水平。某建筑工程中利用紅外射線無損檢測技術評估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是否存在問題,檢測流程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周圍安裝紅外攝像裝備,利用該裝置獲取混凝土結構在一段時間內的紅外輻射信號,利用專業處理系統將所獲紅外輻射信號轉化為溫度場分布圖像信息,進而評估結構內部是否存在質量缺陷問題[2]。經評估,確定該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共存在2處質量缺陷,立即要求施工單位返工,有效避免混凝土結構的缺陷問題影響工程施工質量。與其他檢測技術相比,紅外射線檢測技術的優點如表1所示。
這種無損檢測方法的作用原理為:被檢鐵磁性材料發生磁化反應后,內部形成明顯磁感應,但正常結構與非正常結構(或材質)的磁力線存在一定差異,即當被檢鐵磁性材料內部存在性狀異?;蚓植咳毕輹r,導致材料局部形成非連續性磁感應,產生漏磁場。磁粉因磁力線的作用影響,于被檢材料近表面位置或表面位置重新堆積,清晰展示被檢材料存在的缺陷問題及缺陷所在位置。S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引入磁粉無損檢測技術作為地基支撐主體及梁的檢測工具,結果表明:利用磁粉無損檢測技術共檢出2處地基基礎伴有不同缺陷。至此,檢測人員立即要求施工單位進行處理,由此可認為,該技術為工程質量控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表1 紅外射線檢測技術的優點
與其他檢測技術相比,這種無損檢測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該檢測技術對被檢測對象尺寸(厚度)的要求為:<8mm。如未能滿足上述要求,難以發揮出這種無損檢測技術的優勢。事實上,除了不足之處外,磁粉無損檢測技術也具有諸多優勢,例如,這種檢測技術可快速識別被檢測對象表面及近表面區域存在的裂縫等缺陷問題,且成本較低,檢測靈敏度指標良好[3]。因此,檢測人員可結合建筑工程檢測工作的實際需求,合理引入磁粉檢測技術,以降低建筑工程的質量缺陷形成率。
這種檢測技術是指,于被檢測對象表面涂抹適量具有染色作用的材料或熒光性材料,涂抹后等待一段時間,確定材料充分滲透后,借助顯像劑的吸引作用,將被檢測對象表面缺陷中的滲透材料重新吸回顯像劑中。此時,檢測人員可利用光源照射法判斷出被檢測對象表面缺陷的形狀及尺寸信息。例如,G建筑工程在地基工程的混凝土灌注樁質量檢測中引入了滲透無損檢測技術,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地基中的3個混凝土灌注樁作為檢測樣點。滲透檢測結果表面,3處檢測樣點均無缺陷,提示G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結構質量良好。而A建筑企業自2016年6月引入滲透無損檢測技術以來,共發現近10次工程質量缺陷,間接為企業彌補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萬元。上述狀況充分驗證了滲透無損檢測技術的實用價值。
滲透無損檢測技術的不足之處及優勢分別為:不足:不適用于缺陷尺寸過小的檢測狀況,其原因為:如被檢測材料的缺陷尺寸過小,則熒光材料或染色材料難入滲入缺陷內部,導致缺陷問題無法被準確識別出來;適用范圍不夠廣泛:滲透無損檢測技術雖然可于金屬等多類材質的實踐檢測中得到應用,但事實上,其僅能檢測出材料表面的缺陷問題。優勢:檢測過程十分便捷、高效,經檢測處理后,檢測人員可于短時間內獲得被檢測對象的檢測結果;檢測裝置具有便攜性特征,有利于建筑工程檢測工作的實地開展。
綜上所述,無損檢測技術在建筑工程檢測中的應用優勢十分明顯。為了保障建筑工程質量,使其滿足業主的高標準要求,檢測人員可結合建筑工程被檢測對象的條件及要求等信息,選用適宜的無損檢測技術,獲取準確的檢測結果。無損檢測技術可在避免對被檢測區域形成損傷的同時,實現檢測目的。因此,這種檢測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