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我覺得秦虹老師的課上得特別好。她講課清楚明白,而且特別有趣。就像這節課,我印象最深的是‘蝸牛賽跑這個游戲,通過這個游戲我學會了用小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太好玩了。”這是在桂林市象山區教學大比武活動中,一個學生評委給秦虹的評語。從中不難發現,秦虹的數學課以其趣味性深深吸引著學生。
讓數學變得有趣味,是秦虹多年來孜孜以求的教學目標。多年來,她通過將枯燥的概念形象化、碎片知識系統化、課堂教學趣味化,引導學生快樂學習,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數學教學需要“形象”
“秦老師的課可形象了,很多概念她一講我們就明白了。”“講梯形的概念時,秦老師就讓我們剪一個梯形。”“講長方形的時候,秦老師會讓我們畫個表格,列出四條邊的數據。”……采訪中,秦虹的學生爭先恐后地對記者說。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等概念的學科,理解相關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然而,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嚴密性,小學生如果沒有老師進行有效引導,很難準確理解概念的具體內涵,更不用說用概念來解決數學問題了。“概念是‘雙基教學的核心內容,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點,但它們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所以,學生需要一種有趣、形象的方法對其進行理解。”秦虹說。
多年來,秦虹始終堅持形象化的數學教學。如何做到形象化?她認為,首先授課方法要具體直觀,讓學生一看就會明白;其次是學生熟悉且喜歡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對梯形的定義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在課堂前測中,秦虹發現,不少學生往往只記住了“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這一要素,而忽略了“四邊形”這一關鍵點,使不少學生的認識產生了偏差。為此,秦虹設計了一個小游戲,發給學生一些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五邊形的紙張,讓學生一刀剪成一個梯形。經過實踐,學生很快就認識到,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能夠一刀剪成梯形,而五邊形卻不能。如此一來,學生關注到了“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和“四邊形”兩個關鍵要素,進一步加深了對于梯形的認識。
又如在執教《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這兩種圖形的邊長關系,秦虹就讓學生在表格里列出兩種圖形四條邊的長度數據,然后通過數據對比理解兩種圖形的邊長特征。在執教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之后,為了讓學生理解兩者的概念及區別,秦虹通過對比變式的方法,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兩者的形式特征和意義特征。
“講數學概念是不少老師感到頭疼的,既要講得恰到好處又要有趣。我覺得,將概念形象化,而且這個形象是學生熟悉的,這樣就能夠為學生理解概念搭建一座寬闊的橋梁。”秦虹說。
數學知識應該體系化
“小明讀一本書,已經讀了[14],現在還剩下48頁。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這是秦虹在教授“用分數除法來解決問題”知識點時設計的一道題。給出題目后,秦虹提出問題:在這個例題中,你能找到單位“1”嗎?這道題包含有哪些數量關系?以此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分數乘法”知識。在此基礎上,秦虹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串聯起來,學生很快梳理出解題思路:把一本書看做單位“1”,已經讀了[14],剩下的則是1-[14]=[34],也就是說這本書的[34]為48頁,最后得出“書的總頁數×(1-[14])=剩下的48頁”這個數量關系。
“通過秦老師的引導,我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鞏固了舊知識,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學會了怎么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秦虹的學生韓靜兒對記者說。
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是按逐級遞進的原則編排的,各個知識點、各年級知識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但由于分年級教學的限制,教師講授相關知識時,往往注重“點”而忽視了“線”與“面”,造成學生知識的碎片化,不利于學生學科能力、學科素養的培養。十年前秦虹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這些年來她一直致力于尋找一條“線”,將各個年級的“點”串聯起來,并以“線”帶“面”,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注重新舊知識的串聯,是秦虹找到的一條“線”。教授新知識前,她或是設計一些小題目,或是通過一些小游戲,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連成“線”。其中,“比較異同”法是秦虹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比較有效的方法,即通過新舊知識點的比較學習,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不斷加深學生對新舊知識的理解。如教授“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這一新知識時,秦虹不是立即進入主題,而是先讓學生回顧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知識,然后與分數的四則運算知識進行比較,尋找其中的相同點,這樣一來,學生很快認識到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順序是相同的,便很快掌握了新知識。
“客觀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聯系的。人類認識新事物,必定是建立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是如此。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更應注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秦虹如是說。
數學課堂追求趣味化
“我喜歡秦老師的數學課,她會給我們講很多有趣的故事,還會帶我們做一些小游戲。這樣的課特別有趣。”秦虹的學生曹欣怡如是說。
在秦虹看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一節充滿趣味的課遠比一節僅是填充知識的課要重要。有趣不是簡單地設計幾個游戲,讓課堂成為徒具“熱鬧”的“花架子”,而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升能力。
在執教《猜價錢》這一課時,秦虹將《幸運52》中的一個游戲引入了課堂。首先,她在講臺上擺出幾件商品,然后由學生猜測這些商品的價格。在猜測過程中,她會根據學生猜出的具體數字給出“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并引導學生根據日常所見的同類商品進行估價,不斷縮小猜測范圍,直至準確猜出商品的價格。然后,秦虹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運用“猜價錢”的游戲經驗再做一個游戲:猜同學的身高。
通過用一個游戲引導、用一個游戲鞏固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快找到了猜測的方法:首先要找到一個日常生活中可見的參照物,然后根據這個參照物給出自己的猜測,再根據老師的提示不斷縮小猜測范圍。“這節課的重點在于教會學生如何猜測,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如何估價的方法。所以,在設計具體游戲時,老師一定要重視方法的指導,這樣的游戲才有實效,課堂才不會僅是熱鬧而已。”秦虹說。
秦虹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教材中有這樣一道練習:根據有關規定,每所小學的藏書量至少應達到平均每個學生12本,調查一下你們學校達到這個標準了嗎?由此,她便組織了一次調查活動,讓學生自主調查全校學生人數、學校藏書量,在此基礎上計算學校藏書量是否達標,并要求每個小組合作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計算相關數據,還學會了如何統計、分析、調查等,數學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運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我想這就是數學教學的‘味道。這么多年來,我一直追尋這樣的‘味道,今后我仍將繼續探索。”秦虹說。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