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賢 鄭艷華 蒙姣妮
【案例背景】
建構游戲時間。孩子們正在玩紙箱搭建游戲。
果果這組的女孩兒們搭建了一座大城堡,還在大城堡的邊上搭建了一個隧道。
“這是時光隧道。”
“隧道可以通向宇宙。”
“下次我們還要搭建一個宇宙!”
……
孩子們紛紛說道。
翰翰提出疑問:“隧道太小了,我們怎么能夠通過呢?”
果果回答說:“這些積木實在是太小了,我們只能搭建這么小的隧道。如果我們有更大的積木,就能搭建更大的時光隧道了。”
“那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大更合適的材料吧!”站在一旁的老師提示。
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到處尋找,最后在后勤倉庫找到了很多裝豆奶的空紙箱。孩子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興奮地說:“老師老師,你快過來看!這里有很多大紙箱!我們就需要這個,它們就像砌房子的磚頭一樣。”
丘比特說:“鐘老師,您可以把這些空紙箱借給我們搭建時光隧道嗎?”
負責后勤的鐘老師回答:“當然可以!這些空紙箱我都不舍得丟掉,想著它們還有用,現在都給你們吧!”
孩子們像得到了新玩具一樣,高興地把空紙箱搬回建構室。放好紙箱后,建構室已經沒有多余的地方給孩子們玩搭建游戲了。孩子們又開始忙碌起來,尋找更適合搭建的地方。很快,孩子們發現了幼兒園里的小禮堂,共同商量著:“小禮堂地方夠大,我們去那里玩吧!”“小禮堂里面很空,我們可以隨便擺放這些紙箱!”于是,孩子們開始在小禮堂搭建“時光隧道”。
【案例實錄】
建構游戲開始之前,孩子們商量好了搭建的主題,設計好圖紙后,便開始了“時光隧道”主題搭建活動。孩子們共同合作,把全部空紙箱搬到了小禮堂,開始壘高,搭建時光隧道的圍墻。
麒語說:“我看到的隧道是彎的,所以,我們要搭建一個彎彎的隧道。”
不一會兒,彎彎的隧道搭建起來了。
翰翰提議:“我們在這邊給隧道搭建一個出口吧,在那邊搭建一個入口。”
于是,孩子們又開始搭建隧道的出口和入口。
隧道的出口和入口搭建好之后,順順說:“可以進去了嗎?你先來試一試。不知道老師能不能通過這個隧道入口?”
接著,孩子們又以老師的身高作為標準搭建隧道的出口和入口。隧道的出口、入口搭建好后,老師想走進隧道,但是入口太窄,隧道入口塌了。
孩子們再次搭建隧道入口,當入口邊框搭建好之后,翰翰說:“我們給它封頂吧!”于是,他把一個紙箱搭在了入口門框的頂部,看起來比之前的要寬一些。旁邊的孩子們高興地說:“你可以過去啦!”當孩子們在隧道入口自由穿梭時,他們發現,老師依然無法進入隧道,于是決定重新搭建隧道入口。
孩子們聚在一起商量怎樣把隧道入口加寬、加高,如何利用現有的紙箱給隧道入口封頂。梓辰走到白板前,把搭建隧道入口碰到的問題畫在白板上。
另一邊,順順和麒語嘗試在隧道出口搭建一扇門。在給隧道出口的門封頂時,麒語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不改變隧道出口的寬度,只要在封頂的時候,將頂部左右兩邊的紙箱分別懸空就行。問題是,懸空的那部分紙箱會掉下來,難以固定。
順順說:“我拿個小紙箱壓在上面。”
老師問:“壓在哪一邊呢?”
順順指著右邊的大紙箱說:“壓在這邊。”
老師在順順的提示下,把小紙箱壓在了右邊的大紙箱上,果然,懸空部分的大紙箱變得穩固了。孩子們用同樣的辦法固定住了左邊的門框。看到隧道出口的門搭建好了,孩子們忍不住歡呼起來!
【案例分析】
愛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在用紙箱搭建“時光隧道”游戲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探索的精神令我們感到驚嘆!建構游戲是大班幼兒最喜愛的游戲之一。在建構游戲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搭建,還可以跟同伴分工合作,進行有主題的建構活動。幼兒在玩搭建游戲過程中能夠鞏固平鋪、壘高、圍合、延長、加寬等技能,發展架空、蓋頂、轉向等新技能,還能夠通過對建構材料的數、形、比例、對稱等的感受,發展空間知覺,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因此,建構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重視建構游戲的開展。
一、在計劃、實施、反思中成長的幼兒
培養幼兒做事的計劃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我們的幼兒園為例,教師十分重視培養幼兒做事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在小班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會把要做的事情一一告知幼兒,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開始之前做好準備,使他們認識到有計劃地安排生活的意義。例如,教師利用早晨談話時間,告訴幼兒一天的活動安排,孩子們會很快記住這些信息,并按照順序有條理地完成活動。這樣一來,教師既不需要在每項活動開始之前匆忙地對幼兒進行指導,又不會使幼兒因為缺乏目的性而盲目地依賴老師。幼兒升入大班以后,教師通過出示一日生活“流程圖”,讓幼兒知道每天的活動流程,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比如,周五是分享玩具日,教師會引導小班的孩子們跟父母商量明天帶什么玩具來園跟同學分享,中班的孩子可以將自己要帶的玩具用簡單的符號畫下來,而大班的孩子可以跟好朋友商量要帶的玩具,制訂游戲規則、玩法、游戲地點等。幼兒在完善計劃過程中,學會了尊重并誠懇地接納他人合理的建議,在制訂計劃過程中,學會了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在執行計劃過程中提高了能力。
在以往的搭建游戲中,孩子們會共同商量搭建游戲的步驟,提出“建筑師需要按照圖紙來搭建”“圖紙是設計師設計的”“我們要先把搭建的想法畫出來,設計好之后再搭建”等想法,形成做事有計劃的意識。比如搭建游戲開始之前,孩子們會自由分組,商量搭建的主題,設計搭建的步驟,并在后續的搭建游戲中按照事先的設計進行搭建。在搭建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對設計稿進行調整,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活動結束后,還可以將作品畫下來或進行拍照,記錄搭建游戲的過程。
二、常見的、低結構化的游戲材料
在此次找搭建活動中,孩子們會自己尋找活動材料,將生活經驗(如看到別人建房子的情形、建房子所需要的材料等)遷移到游戲中,利用閑置的紙盒、奶粉罐、豆奶箱等材料搭建“時光隧道”,體現了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的能力。在此次建構活動中,將空紙箱作為搭建材料,完全是幼兒確定了搭建主題之后自發尋找材料的行為,教師沒有進行幫助和指導,這體現了幼兒善于思考、善于發現的能力。平時,教師要鼓勵幼兒注意留心身邊的事物,注重低結構化的活動材料對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激發。日常的低結構化的材料是幼兒最好的玩具素材,此次搭建活動所用到的空紙箱,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排列、組合,呈現千姿百態的形象,非常有益于幼兒思考、想象和探索。
三、角色定位清晰的教師
在此次建構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很明確的。
首先,在計劃和設計階段,教師是支持者。當幼兒缺少活動材料時,教師鼓勵幼兒動腦思考:哪里有合適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做?幼兒壘高時,發現自己的身高不夠高,這時教師要當幼兒的助手,協助幼兒搭建;當幼兒在搭建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通過話語引導、行為示范、眼神鼓勵等,幫助幼兒解決難題。無論幼兒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教師都應相信幼兒,支持幼兒的想法和做法。
其次,在推進建構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做幼兒的啟發者和引導者,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和主動性。例如,教師要鼓勵幼兒主動思考,嘗試自主解決問題,如果問題過難也不要隨意放棄。教師利用這種搭建支架的方式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能夠讓幼兒體會到收獲成功的喜悅。當幼兒遇到技能難題難以推進活動時,教師可以問孩子們:誰有辦法?問題出在哪里?鼓勵幼兒主動思考,引導幼兒跟同伴合作解決問題。
第三是觀察者。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通過觀察,能夠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以及在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引導,延伸有意義的活動。在此次建構活動中,將紙箱作為搭建材料,完全是幼兒確定了感興趣的主題之后自發尋找材料的行為,體現了幼兒善于發現和利用身邊事物的能力。
最后是合作者。幼兒之間的合作交流,促進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幼兒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學習來獲得直接經驗,這些經驗往往是不系統的、不完整的、零碎的、片面的。因此,教師要在觀察的基礎上了解幼兒的需求,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幫助幼兒積累經驗,發展思維。在“時光隧道”搭建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表揚幼兒的新想法,在活動結束時,引導幼兒進行評價和反思,都是在幫助幼兒整理自己的思維,使幼兒的新舊知識產生碰撞,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在“時光隧道”搭建游戲中,我們發現,幼兒需要的是以提升“主動學習能力”為主的高品質游戲活動。參與活動的是大班的幼兒,在搭建活動中選擇的是“時光隧道”這一主題,搭建活動涉及平衡、穩定、對稱、轉彎、封頂等問題,幼兒需要通過多次探索才能有所體會和掌握。幼兒收集到的材料中并沒有能夠輔助達成“時光隧道”頂部穩固目的的相關材料,如粘合劑、膠帶等,所以,只能利用動作技能完成搭建,這就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幼兒通過不斷地移動門框,改變門框的寬度,尋找門框頂部的支撐點。這個過程就體現了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給予幼兒最大限度的支持,讓幼兒在與材料、環境、同伴、教師的互動中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得到發展,是幼兒教育的追求,教師要引起重視。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