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連江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總結了長期語文閱讀教學的經驗,結合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的十五條具體明確的要求,逐步摸索出一套“五點五環閱讀教學”的模式。 “五點”就是在教學理念上,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力為根本出發點,以教給學生朗讀、理解、晶味、背誦的方法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合作競爭意識、開放的視野為落腳點,以教師引導、小組活動為突破點,以情感陶冶、多媒體平臺的運用為牽引點;“五環”就是教學過程分解為“引一一知一通一悟一拓”五個環環相扣、逐步深入的環節。每個環節都以“五點”為圓心,精心裁剪教學內容,構建教學過程,安排學生活動。
一、引——課前預熱,移性動情
“引”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這一環節的主要目標就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氛圍,交代時代人文背景,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情感遷移到所學內容上來。引導得法,預熱適度,就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牽引學生的情緒,活躍學生的思維,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處于一種最佳的情志狀態,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去探究、去創新。如何“引”呢?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要根據內容,因勢利導,巧妙得體,切記牽強附會,故意做作;二是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聯系身邊真實的牛活去設計話題,貼切有趣;三是要動之以情,讓學生參與到“引”的過程中來。常用到的方法有情境法、懸念法、背景法熏陶法、激將法等。
二、知——熟讀成誦,整體感知
學生的認知過程總是由整體到局部,由模糊到清晰,由浮找到深人。學生閱讀課文,雖然有時存在著文字障礙,時空阻隔,情感差異,但文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在熟讀中感知內容.結合內容去處理誦讀技巧,是這一環節的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常見方法有:朗讀體驗法、復述要素法、圈點名句法對象擴展法、圖示脈絡法等。
三、通——抓住詞句,疏通文意
這一環節,首先要教給學生如何去抓重點的詞語,然后以詞帶句,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疏通文意,對詞句的理解可采用自學、質疑、互考、師考、關聯、測評等手段。
四、悟——精讀品味,心領神會
這個環節,就是要抓住文章的重點句段,去感悟揣摩,咀嚼品味,對文章的立意、構思、語言、主題等方面的認識有更加真切的體驗和深人的領會。常用方法有:1.朗誦品味法。在吟詠中領會,在誦讀中感悟,體會詞句表達內涵有形象深刻的體會,2.分組討論法。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去自己探究問題,積思廣益,辨偽去妄,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探究的精神和分析理解歸納的能力,是常用的“悟”法。3.正反辯論法。對于有爭議的內容,或教師巧設爭執,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深化認識。這種方法對于學生把握文章主題,培養開放意識,訓練表達能力,鍛煉思維的敏捷性都有重要意義。4.逐層引導法。對于淺顯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層遞式的一系列分問題,引導學生逐層理解內容.輕松的實現教學目標。5.想像再現法。學生在整體感知了內容之后,教師讓學生口頭或書面對文章進行擴寫、改寫續寫等,或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去進步深入感悟文章內容,使學生對文章的妙處心領神會。
五、拓——拓展延伸, 再覽全文
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能觸類旁通,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自主的分析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語文教學的宗旨。二能把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學生的認知面。三能把學生的情感由課文向生活遷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常見的有比較法、關聯法等。
總之,“五點五環閱讀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語文教學扎實有序的優點,又體現了新“課標“開放自主探究的精神,是閱讀教學方法的種嘗試,我所信導的模式是救學理念上的模式,教學結構上的一般規律,而不是課堂教學的桎梏,葉老說得好,教無定法!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大膽創新、就一定會找到語文閱讀教學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