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榮
【摘 要】VR虛擬現實教育已經從“概念”開始走向“落地”,它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節省了許多成本,并能培養學生的現代信息素養,同時也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VR;虛擬技術
在我國,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紛紛在相關領域嶄露頭角。2017年1月19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里提到“要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綜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2016年浙江高考、北京中考等大型考試都以虛擬現實為主題做過命題,很多學校也開始建立虛擬現實教學實驗室,這些都表明虛擬現實教育已經從“概念”開始走向“落地”。下面筆者對VR虛擬技術在高中信息教學中的應用做一簡要論述。
1.操作方便自由,刺激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信息技術發展速度比較快,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課本很多知識都是相對落后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會比較缺乏興趣,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高中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融入更加多新時代的信息技術內容。VR虛擬技術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新鮮”的事物,而且操作非常便捷自由。在過去,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基礎的硬件設備,但是為了維護使用安全,教師還需要負責一些管理工作,而通過虛擬技術,可以非常便捷的恢復到原始狀態,不用擔心一些數據丟失、硬件損壞的情況。因此,教師也可以將更加多的精力放在教導學生實踐操作環節上,還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嘗試創造了合適的環境。
以系統操作為例,教師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虛擬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操作相對簡便,大大解決了設備毀壞等問題,在方便了學生操作的同時,還降低了維修管理的投入。除此之外,通過虛擬技術,學生能夠嘗試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當中,而且比較突出的一點還有智能化。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的操作情況了解到學生具體學習情況,比如說哪一個環節操作失誤等,對學習情況有一個比較充分的了解從而進行針對性指導,提高教學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團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思考,解決各自在操作中發現的困惑,促進交流討論。
2.應用仿真軟件,降低了各種風險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需要結合實際操作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一些相對抽象的操作與描述往往會令學生感到困惑,仿真軟件的使用則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真實的環境,減少了真實環境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干擾,或者說是理想化。
雖然說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夠通過仿真軟件實現,但也解決了比較多的問題,將教學水平推到了一個更加高的層次。
相比于普通教學,虛擬技術的使用打破了傳統形式的局限性,例如學生能夠自己親自動手,將理論知識操作一遍,不僅僅把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也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奠定了基礎,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還創新了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真實”的操作環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同時還降低了各種風險。以上有提及到理論知識與實際脫離的情況,使用虛擬技術能夠有效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生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參與度,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通過仿真軟件實際操作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一些疑惑,在實際能力上有比較大的提高。
3.VR虛擬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前景及挑戰
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脫離是現代教學中的典型問題,信息技術作為應用性較為突出的教學科目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在過去往往會因為設備落后、操作安全等問題局限了學生在這一些方而的發展。VR虛擬技術的出現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說大大解決了部分問題,不僅刺激起了學生對于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還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學習環境,對于高中信息技術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
不過,”VR+教育”是有技術門檻的,人們對VR的認知普遍不多,在市場上VR容易被仿冒及誤導使用,從而讓大家對VR的期待值一降再降,導致最后VR還未真正問世,就已經淪為了供過于求的“垃圾”科技,這讓正牌VR的損失難以估量。產品內容方面,硬件配置與學科教育契合度偏低,VR教育課程的開發缺乏學科教育專家和老師的參與。而相對于使用Oculus HTC Vive等純虛擬現實環境來說,增強現實環境不需要佩戴沉重的頭盔,不需要放置捕獲用戶空間位置的專用定位器和特定的活動范圍空間。它僅需要一臺電腦配合一個普通攝像頭,或者僅需要平板電腦或手機(本身自帶攝像頭),即可做到真實環境和虛擬對象的融合互動。因此,這種對硬件條件要求不高的學習技術更容易在學校落地,并擁有更多的受眾用戶。
借助VR學習環境,構建技術平臺支撐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探求VR學習環境如何支持學與教,以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果,通過重塑學習方式回歸教育本質,對培育創新型人才和教育提供支持……類似的這些課題將對信息技術的教師提出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蔡蘇,王沛文,楊陽,等.增強現實(AR)技術的教育應用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6(5):27-40
[2]蔡蘇,宋倩,唐瑤.增強現實學習環境的架構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1(8):114-1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