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在吉林市委的高度重視和領導推動下,吉林市委統戰部從服務大局出發,創新開展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努力在服務鄉村振興中體現統戰新的作為,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如何在服務鄉村振興中體現的新作為是新時代統一戰線的重大挑戰。為了踐行好城鄉融合的發展理念、把統戰城市資源優勢與鄉村振興實際需求有機結合、找準服務作為的著力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國學帶領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鄉村開展調研,及時了解到廣大農村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和無限商機,迫切需要用來自城市的超前思維、先進理念、信息技術和資金投入,對農業生產要素進行深度整合,對農村資源潛力進行有效激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情況和實際。組織召開統戰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有關統戰團體征求意見,得到了統一戰線各方面的積極響應,廣大統戰踴躍參加、主動請戰、勇挑重擔,體現了統戰應有的情懷。集眾志、聚力量,全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七進”行動基礎扎實。
市委高度重視全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王庭凱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統戰工作立足黨委政府中心大局謀劃工作,站位高遠、務實創新、發力精準。匯聚更多資源,有力量、有舞臺、有地位、有作為,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正干在了點上,要真正抓好落實、抓出成效”。劉非市長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將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納入到全市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中,并要求同步推進、務求實效。
由市委統戰部牽頭協調組織,在全市選擇103個重點助力村,動員全市515名企業家志愿者、618名民主黨派成員志愿者和103家社會組織志愿者,組建103個行動隊,分赴各重點助力村,積極開展思想、項目、文明、法治、文化、科技、健康進百村(七進)行動。同時,根據統戰成員專業特長,組建政策宣講團、健康醫療隊、科技專家組、律師顧問團、文藝輕騎兵等,因地制宜、因需而動、全面覆蓋,確保實現“七進七躍升”,切實促進全市小康村建設水平的提高,進而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條統戰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
4月3日,全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動員會隆重召開。市委副書記唐永軍號召全市廣大統戰成員要承擔起新時代新使命,切實把此次行動作為考驗政治素質的“試金石”、檢驗服務能力的“大閱兵”,發揚優良傳統,努力再立新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國學強調,要以“老板帶老鄉、共同奔小康”為行動綱領,堅持“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正確把握變“輸血”為“造血”、變“被動”為“主動”、變“一手抓”為“兩手抓”的關系,發揮優勢、體現作為,為助力吉林市鄉村振興發展貢獻統戰力量。
4月10日,吉林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新聞發布會和啟動儀式如期舉辦。在發布會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楊文萍介紹了助力振興行動的有關情況,向全社會傳遞“七進”信號。在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吉林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專屬標識,正式啟用了微信公眾平臺,為助力行動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為突出實效,啟動儀式現場還進行了第一批“項目進村”簽約儀式,3戶企業與對接村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書。在三年的時間里,這3家企業將分別投入500萬元資金,用于簽約項目的發展。相關助力村書記還向志愿者代表頒發了“榮譽村民”證書,進一步增強工作隊隊員盡職盡責的使命感。
全市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部署動員、全面啟動后,各個層面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有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積極動員精干力量,踴躍參與到助力振興行動當中,各民主黨派主委還分別帶隊深入到各地,實地調研督導。各行動隊以“榮譽村民”的身份進入各村實地對接,為下一步實質性行動開展奠定了基礎。市農委、文明辦、司法局、衛計委、文廣新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切實履行顧問團指導推動職責,為“七進”定調把關、指明方向、明確要求,確保“七進”行動科學嚴謹、規范有序、穩步推進。
各縣(市、區)級黨委及時將助力振興行動納入到重要議事日程,并責成統戰部門作為牽頭單位,認真研究各項舉措辦法,確保了助力振興行動能夠落地生根。永吉縣成立助力行動工作推進組,建立縣、鄉兩級聯絡員制度,抽調干部包村、責任到人,做好協調調度。舒蘭市在原有包保12個村基礎上,自加壓力增加4個包聯村。磐石市充分發揮民進、民革支部兩個黨派組織力量,成立了7個服務工作隊,開展各項服務。蛟河市成立“七送”工作組,依據農民“點餐”,做到按需“送餐”。樺甸市據實制定《樺甸市推進工作方案》《推進表》和《統一戰線助力百村行動工作日志》,集中動員、分頭對接。船營區積極實施“片區作戰”,成立特別助力組,強化得力措施,開展各項服務。昌邑區組織各行動隊集中進入包聯村進行對接,明確任務,并在《多彩昌邑》微信平臺開設了“助力振興”專欄。龍潭區堅持大融合理念,組織50個企業家和10個村召開座談會,建立“融資平臺”和“服務基地”,資源共享,互通共融,提升服務實效。豐滿區在成立領導小組和顧問團的基礎上,創新組建了6支“民主黨派同心服務隊”,參與到助力振興行動中來。
著力打造“七進”數字化平臺。吉林市委統戰部努力整合市云耕農業有限公司、市聯通公司和華為吉林分公司的資源優勢,積極拓展“七進”行動的數字化平臺,依托吉林云耕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借助光纖寬帶入戶,智能手機普及,聯通電視業務到家等項目,建立“7+1”的模式,“7”是“七進”工作數字化服務模塊,“1”是數字化服務平臺(APP等數字化終端服務支撐),加快推進農村數字化發展。
為了更好地指導各行動隊開展好“七進”行動,市委統戰部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后,經過反復論證、修訂完善,制定印發了《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7+1”工作手冊》。6月22日,市委召開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調度會,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鄭國學在聽取各縣(市、區)委統戰部階段性工作情況匯報后,總結前段工作,指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助力百村振興行動的行動綱領、基本原則、把握關系及任務要求。會上下發了《統一戰線助力百村振興行動“7+1”工作手冊》,為深入推進助力振興行動提供遵循和保障。
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助力振興行動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項目進村勢頭強勁。據目前掌握情況,各村已經露頭項目91個,其中:簽約落地項目13個,形成項目意向78個。合同資金約3.1億元,到位資金0.73億元,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在思想進村中,市道德模范協會組成宣講團,圍繞“思想進村”主動開展輔導宣講服務。蛟河市依托市委宣傳部政策宣講團,已經開展“傳習”活動20余場次。在文明進村中,有的村與行動隊搶先抓早,文明屯和文明戶評選活動已經著手啟動。有的行動隊突出特色、加大硬件設施投入。例如:船營區太平嶺村行動隊實施了“百米文明宣傳墻建設”等。在法治進村中,律師顧問團在每個村印制了《法律服務揭示板》,開展法律宣傳活動60余次,開展義務法律咨詢125人次。在文化進村中,禮儀文化協會向所包保的村贈送了第一批圖書和書法作品。進駐舒蘭市新華村隊長姜國利帶領隊員籌措資金,積極建設高標準農家書屋。在科技進村中,市老科協工作者協會免費給船營五里橋村提供3公頃地的抗旱寶(價值2000元);樺甸科技服務團送去了“中國·鄉村e站”配備項目等。在健康進村中,農工醫療志愿者服務隊、抗癌協會醫療服務隊等,開展義診活動累計達520余人次,為926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免費體檢,還積極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活動等。從助力振興行動已經產生的初步效果看,“七進”行動正在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充分認可和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