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云,黃文漢,石媛,羅齊克
(吉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吉首416000)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借助壓力管道灌溉系統,將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配兌成液態肥,與灌溉水按比例定時、定量、均勻、準確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適時、適量地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農業節水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與應用對破解吉首市巖溶山區干旱缺水問題,發揮溫光資源自然優勢,促進吉首市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吉首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一個典型的巖溶山區市。2017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9670公頃,糧食總產量4.78萬噸;全市水資源總量34.06億立方米,水資源利用總量11934.5萬立方米,農業用水總量13039.4萬立方米,每年因季節性干旱缺水近0.1億立方米。干旱缺水已成為威脅糧食安全、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形勢所迫。
根據水源、地形、種植面積、作物種類,選擇不同的灌溉施肥系統,包括滴灌施肥系統、微噴施肥系統。大田果樹或蔬菜栽培可選擇滴灌、微噴灌施肥系統,分為自然壓差系統和動力壓差系統。施肥裝置一般選擇壓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日光溫室蔬菜或果樹,除了以上兩種系統可選擇外,還可以選擇自動灌溉施肥系統。
保護地蔬菜栽培宜采用內鑲式薄壁滴灌管、滴灌帶和迷宮式滴灌管。果樹多采用微噴頭、小管出流、壓力補償式滴頭。
不同作物生長的不同時期、不同的栽培方式,灌溉管離作物主干基部的距離應有所不同,灌水器應在作物根系生長最集中的部位。低稈作物:如蔬菜,滴灌管應順行鋪設,離作物主干基部的距離5~15厘米。喬木類果樹:幼樹可采用順行鋪設;成齡樹應沿每棵植株的樹冠用兩根管呈“8”字形或一根管呈環形鋪設。葡萄:籬架栽植應在兩側順行鋪設;棚架栽植應在棚下根據行距大小順行鋪設2~3根管,每根距離1~1.2米,以此類推。

表1獼猴桃微灌水肥一體化系統關鍵參數設計表
其他設計參數按SL103。
包括作物需水量、微灌作物日耗水強度、土壤濕潤比、灌水均勻度、計劃濕潤土層深、微灌水有效利用系數設計。如:獼猴桃水肥一體化系統參數的設計,見表1。
主要包括灌水定額、灌水周期、每次灌水時間、灌水次數與灌水總量設計。
獼猴桃滴灌(微噴)灌溉施肥方案設計:采用蓄水池工程+管道加壓+輸水管道+滴灌(微噴)+管道施肥集成組裝壓力管道滴灌(微噴)灌溉施肥系統。滴灌(微噴)灌溉施肥方案,見表2。

表2獼猴桃——滴灌(微噴)灌溉施肥方案(2000kg/畝)
采用蓄水池工程+管道加壓+輸水管道+滴灌+管道施肥集成組裝壓力管道滴灌灌溉施肥系統,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每100畝建300~400立方米蓄水池,配套安裝控制閥、施肥器、過濾器、輸水管道、滴灌管網。主要應用作物:獼猴桃、葡萄、黃桃、柑橘、蔬菜、草莓等。施肥方式主要采用泵吸施肥法、重力自壓式施肥法、膜下滴灌施肥法。
建議采用蓄水池工程+管道加壓+輸水管道+噴(微噴)灌+管道施肥集成組裝壓力管道噴灌(微噴)灌溉施肥系統,其余同上。主要應用作物為獼猴桃、柑橘、蔬菜、花卉等。施肥方式主要采用泵吸施肥法。
通過綜合分析,系統規劃、設計和建設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確保灌溉系統安全可靠;根據應用作物、系統設備、實施面積等選擇施肥設備。
根據農作物根系狀況確定濕潤深度,果樹因品種、樹齡不同,宜0.3~0.8m。農作物灌溉上限控制田間持水量在85%~95%,下限控制在55%~65%。
選擇溶解度高、溶解速度較快、腐蝕性小、與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不同肥料搭配使用,混合后會產生沉淀的肥料要單獨施用。
按照肥隨水走、少量多次、分階段配合的原則,將作物總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分配,制定灌溉施肥制度,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養分需要。
每次施肥時應先滴清水,待壓力穩定后再施肥,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清洗管道。施肥過程中,定時監測灌水器流出的水溶液濃度,避免肥害;定期檢查、及時維修系統設備,防止漏水;及時清洗過濾器,定期對離心過濾器集沙罐進行排沙。
2017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覆蓋吉首市12個鄉鎮,65個村,帶動1.2萬個農戶受益,推廣應用面積達8000畝,對吉首干旱缺水地區的節水節肥節支、增產提質增收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見表3)。

表3吉首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現狀
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節水40%以上;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糧食作物產量可提高20%~50%,水分生產效率可提高到每立方米2公斤;有利于提高農業抗旱減災能力,減少因旱災損失糧食2000萬公斤以上;有利于農業標準化、自動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節約勞動生產成本50%以上;有利于提高農業生態安全水平,減少農藥用量30%以上。
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用水方式可實現六個轉變:由渠道輸水向管道輸水轉變;由澆地向給莊稼供水轉變;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轉變;水肥分開向水肥耦合轉變;單一技術向綜合管理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水肥同步營養液轉變,促進精量化施肥。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吉首市與發達地區相比,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差距巨大,差距就是潛力。要想真正實現水肥一體化,必須合理組裝灌溉施肥系統,優化配置灌溉施肥設備,示范探索技術新模式,科學設計灌溉施肥方案,潛心研究、開發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大力培育技術應用新主體,及時更新農民新觀念、新知識,促進農業可持續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