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廣偉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質量技術監督所 哈爾濱 150006)
火車站、地鐵等公共交通領域的自動扶梯使用頻率較高,因此要格外注意自動扶梯的安全防護。筆者通過觀察發現,車站、地鐵等場所,自動扶梯的使用情況是,短時間內客流量大,自動扶梯運行全程處于滿載工作狀態;自動扶梯運力有限,致使大量旅客緩行、擁擠、滯留于自動扶梯出入口附近。鑒于自動扶梯的使用特點和大量旅客的滯留位置,火車站夜間使用的自動扶梯,當旅客擁擠于入口處時“梳齒相交線處的光照度至少為50lx”,難以辨識清楚梳齒相交線和梯級的正確踩踏位置,極易導致群體跌倒傷害,因此應加強自動扶梯出入口處周邊照明亮度。
1)國家標準GB 16899—2011《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重大危險清單第4.9條中明確說明:滑倒、絆倒和跌倒的危險:多數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上的危險狀態是由于人員的滑倒和跌倒導致,其中包括:由于出入口的照明不足導致的跌倒。
2)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 TSG T7005—2012《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附件A第3.1條“周邊照明C:自動扶梯或者自動人行道周邊,特別是在梳齒板的附近應當有足夠的照明。在地面測出的梳齒相交線處的光照度至少為50lx”。
3)GB 16899—2011《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A2.9條規定:允許照明安裝在周邊空間和(或)設備本身。在出入口,包括梳齒板處的照度應與該區域所要求的照度相一致。在樓層板平面的梳齒與踏面相交線位置測得的照度不應小于50lx。
4)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行業標準TB/T 494—1997《鐵路照明照度標準》第3.1條客運場所照度標準值,見表1。

表1 客運場所照度標準值
從表中可以看出,對于有棚站臺的照度值與GB 16899—2011《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規定的最低照度相同,均是地面處測量為50lx,但是表中并沒有具體的給出自動扶梯出入口處的照度值,只是籠統的規定了站臺、站臺通道和進出站地道的平均值,表述不夠具體、詳細,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安全隱患。
1)在實際的自動扶梯檢驗檢測過程中,梳齒相交線處的照度值通常在白天測量,因此忽視了夜間運行的自動扶梯照度是否足夠的問題。
2)自動扶梯梳齒相交線處照度值測量時,扶梯處于停用狀態,沒有旅客等其他人員對光線的遮擋,而在實際的扶梯運用過程中,由于旅客擁擠于出入口周邊,密集的人流對光線有嚴重的遮擋作用,直接導致地面光照不足。因此檢驗過程中的光照度測量值要遠高于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數值。
3)檢驗單位執行的檢驗標準為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TSG T7005—2012《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其中關于照度僅明確了梳齒相交線處的光照度值至少為50lx,而對于出入口周邊環境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值。因此在檢驗測量時,往往會忽視梳齒板以外區域的檢測,易造成照明盲區的存在。
1)當照明裝置安裝于自動扶梯上時,照明一般是針對梳齒相交線處的照明,安裝于梳齒板的兩側圍裙板上,緊鄰梳齒板的平面,目的是使旅客能夠辨識清楚梳齒板與梯級。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乘客的身體和所攜帶的大件包裹對光源的遮擋;因照明裝置位置較低,燈罩表面易沾染灰塵,影響發光亮度。
2)部分自動扶梯出入口處,扶梯內側圍裙板和扶手帶支架下部位置,表面粘貼安全乘坐宣傳警示標志。一些警示標志的表面光澤度較高,夜間當強光對其照射時,易引起眩光危害。
1)部分火車站處于霧霾、灰塵等較大地區,安裝于棚頂的照明燈具容易積有塵垢,如若車站沒有定時組織人員清理,燈具長時間使用,會產生發光亮度降低等現象,均會使站臺地面照度降低。
2)部分使用中的照明燈具損壞,沒有及時更換,導致地面和自動扶梯樓層板相接處照明不足。
1)火車站等自動扶梯的使用單位,可以與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協商光照度的檢測時機,對于需要在夜間使用的自動扶梯,在夜間檢測其光照度。
2)檢驗機構在測量照度時,針對每臺自動扶梯的實際使用情況,模擬光線被遮擋情況測量光照度實際使用數值。
3)檢驗機構在檢驗時,不可機械的執行安全技術規范,僅對梳齒相交線處照度進行測量。對于車站這種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型自動扶梯,要考慮到多種風險的存在,要將全部扶梯出入口周邊環境均納入到檢查測量范圍之內,將乘客的乘坐危險從技術和設備層面盡量避免。建議針對人流量大,夜間也頻繁使用的自動扶梯,應提高其照度指標,出入口全部區域均應進行測量,以最低照度處數值來判斷合格與否。具體判定標準數值可參考GB 50034—20 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5.2.10交通建筑照明標準值,見表2。

表2 交通建筑照明標準值
標準中給出扶梯地面照度標準值為150lx,此照度數值,即使在遇到上述遮擋情況,也能保證乘客有良好的視覺辨識能力,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可設置此數值為扶梯出入口周邊環境的最低照度值。在選擇扶梯出入口處最低照度的同時,也不可將整個站臺照度值設置過高,以免造成資源浪費。可采取分區段照明的方式,自動扶梯出入口,易產生安全隱患處,應設置為重點照明位置,而站臺等其他位置,并不需要太高的照明亮度,因此將站臺的照明設計成不同的照度來照亮該一區域的混合照明。設置為混合照明,在增加局部照明來提高自動扶梯出入口處安全的同時,可以節約能源,降低使用單位的運營費用。
1)針對照明裝置安裝于自動扶梯梳齒相交線處的圍裙板上的照明方式,應該延梳齒相交線的前后多設置一些照明燈等裝置,可避免兩側僅有一個照明裝置,乘坐人員的身體和攜帶的大件行李的遮擋。使用管理單位應當定期檢查照明裝置的照明情況,及時更換損壞的照明裝置和擦拭表面灰塵,使照明裝置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2)為了不引出眩光危害,可采取:(1)避免將照明用的燈具安裝在干擾區內,燈具可安裝于梳齒板正前上方40°以外區域;(2)從粘貼的警示標志方面考慮,采用低光澤度的表面材料;(3)從燈具亮度方面考慮,應限制燈具表面亮度,不宜設置過高;(4)從照明結構方面考慮,避免亮度分布的過于集中。
1)對于燈具表面污染引起的照度降低、光通量的衰減等問題,可以參考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4.1.7條規定:在照明設計時,應根據環境污染特征和燈具擦拭次數選定相應的維護系數,見表3。

表3 維護系數
通過表3可知,車站站臺屬于開敞空間,灰塵較大,因此燈具的擦拭次數為2次/年,當應用一段時間后,地面照度降低為新安裝燈具的地面照度的65%時,也應擦拭燈具,避免照度的過度降低。
2)對于燈具的損壞問題,應加強使用單位的管理,制定關于自動扶梯照明裝置的使用維護制度,定期巡視照明裝置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加強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風險意識,提高自動扶梯使用環節的風險源的辨識能力。
使視野內亮度分布控制在眼睛能適應的水平上,良好平衡的適應亮度可以提高視覺敏銳度、對比靈敏度和眼睛的視功能效率。視野內不同亮度分布也影響視覺舒適度,應當避免由于眼睛不斷地適應調節引起視疲勞的過高或過低的亮度對比。可參考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4.5.1條表面反射比,宜選取地面反射比0.2~0.4.避免因自動扶梯出入口處亮度與運行階段亮度差異較大,引起乘客在自動扶梯出口處視覺敏銳度降低,不易識別梳齒相交線等情況。
部分自動扶梯,將梳齒板處的照明裝置設置成閃爍光源,以起到提醒作用。但是在實際乘坐自動扶梯時,光源的頻閃對人的視覺系統有刺激作用,會產生不舒適的感覺。有關資料顯示,在電光源的頻閃頻率與運動物體的速度成整倍數關系時,運動物體的運動狀態,就會產生靜止、倒轉、運動速度緩慢,以及上述三種情況重復的錯誤視覺。當自動扶梯向下運行時,易引起乘客身體或物體撞擊梳齒板的情況,嚴重時,會導致梳齒板開關動作,自動扶梯緊急制停,引發大規模乘客跌落、擠壓事故。
在扶梯出入口和自動扶梯全部運行階段適當位置,應設置疏散照明,對人員進行安全疏散,防止正常照明因故障熄滅后,發生意外事故。疏散照明的地面水平照度值對于提高人員疏散速度是至關重要的。具體應急照明燈的安裝位置,應依據GB 17945—2010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優先安裝于自動扶梯上方或側上方,根據自動扶梯的使用位置合理設計。
鐵路是我國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統,擔負著億萬旅客暢通出行的使命,隨著高鐵建設步伐的加快,車站內自動扶梯的安全使用應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各部門在對自動扶梯照明裝置的檢查維護過程中,應依據實際使用環境,熟悉行業內外相關標準,適當提高規范要求等級,合理設置維護準則,避免安全隱患的存留。只有在自動扶梯的光照設置適宜時,才能使乘客能夠辨識清楚危險點與危險源,從乘客的安全乘坐角度來提高自動扶梯的使用安全,盡量降低危險乘坐所造成的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保證旅客的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