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亮 王俊 劉凱迪 楊明明
摘 要 快速發展的社會,也讓諸多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出來,沖擊了電視業的發展,對廣大電視人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思考怎樣將電視在各類媒體中的競爭力提高,促進電視臺效益的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是電視業發展的關鍵,而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專業素質決定了電視節目的質量,所以很有必要對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專業素質做進一步培養。文章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立足于電視臺編輯記者行業的現狀,對加強區縣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培養的具體措施展開了詳細探討,以期為大家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 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5-0036-02
日益繁榮的社會經濟,讓不但對物質文明展開了不斷追求,也越來越高的要求精神文明。作為社會大眾非常關注的一類大眾媒體平臺,電視臺編輯記者的業務素養與專業水平對電視臺的綜合實力具有直接影響。尤其是現在新媒體行業發展越來越快,媒體行業日漸豐富,由此也讓電視臺在發展上面臨巨大壓力。若電視臺的編輯記者不具備較高專業素養,一定會讓電視臺的競爭優勢逐漸減退,而最終淪為配角。
1 電視臺編輯記者行業的現狀
人們主要是通過電視對信息予以獲取,在節目質量方面每個電視節目各有不同,而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專業素養則是對電視節目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1]。若電視臺編輯記者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他們就可對新聞的價值取向做到正確把握,并對電視節目的真實性、客觀性予以客觀認識,但就如今電視臺編輯記者行業實況來看,還有諸多問題存在,電視節目的質量正是因為存在問題,而一度很難得到提升。
1.1 缺少專業的編輯記者人才
電視臺除了在電視信息傳播方面意義重大,且也幫助人們獲取電視信息,在整個電視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電視臺工作人員來說,應高度重視自身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2]。但就實際情來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缺乏專業性的人員,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皆是因為未嚴格考核相關人員,以至于讓之后的工作受到影響,若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不強,則其對新聞信息掌握正確率就不高,也缺乏較強的信息采編能力,制作的電視節目往往難以吸引觀眾;除此之外,受人際關系的影響,多數工作人員進入電視臺均是通過“走后門”,不和諧的競爭在整個電視臺十分普遍,工作團隊自由散漫,由此便讓整體工作效率顯著降低。
1.2 編輯記者缺乏專業知識
電視臺有著非常龐大的隊伍,對工作人員的需求量非常高,因此有很多的編輯記者人員,但在諸多工作人員中,卻顯有經驗豐富、專業能力較強的人員,大多數編輯記者均為新手,都才從學校畢業,工作經驗與專業知識非常匱乏,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很多困難;同時,一些工作人員上崗前并未接受過專業的培訓與學習,這樣的團隊便對電視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如今,社會信息量非常廣,人們也有越來越多的獲取信息的方式,信息傳播途徑不再只有電視新聞信息,對編輯記者人才來說,一定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由此才可避免電視新聞信息走上“歪路”,充分體現出電視節目信息播報的主要性質。
2 加強區縣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培養的具體措施
2.1 不斷加強學習
現階段,我國社會民眾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一項主要渠道就是電視。而作為電視臺重要的一份子,電視臺編輯記者的責任就是輿論宣傳引導。所以,若要呈現出更加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使社會效益更佳,就需要編輯記者在自身學習上不斷加強,將自身的專業修為增加[3]。明顯這個學習范疇非常廣,諸如文化、思想、政治等均包括其中。與此同時,編輯記者還應始終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電視臺是宣傳的第一線,編輯記者的一言一行均會產生很大的示范效應與引導效應,如果編輯記者自身的思想觀念也存在問題,那么宣傳報道的內容就易帶給人不好的影響。因此,電視臺編輯記者在宣傳報道中,一定要堅持事件的真實性,且還需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保持高度一致。這樣的職業操守才是一個電視臺編輯記者所應具備的。
2.2 拓寬各領域知識面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電視節目反映的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而現實生活中常常有各種不同的事發生,這其中既包括自然現象也有社會現象。如果電視編輯記者缺乏全面的知識,則在實際采訪中以及在對稿件進行處理時,便會不知所措,特別是對區縣電視臺的編輯記者來說,相較于大中型城市電視業并未接觸較多的事物,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讓觀眾接觸到了許多新鮮事物和各種網絡詞匯,一旦編輯記者不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缺乏較好的知識儲備,則很難達到新形勢的要求。編輯記者無需是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專家,但必須對多個領域均有涉獵,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方可從新穎、獨特的視角選材與編排電視節目。在編輯工作中出現新的問題與陌生的情況,需從專業角度做出判斷,解決方法也不一定非要從現有的規定或條文中找到。編輯的洞察力要非常敏銳,利用現象將實際的本質看情,結合政策精神正確判斷新鮮問題與事物,而要做到這些就要求記者自身將知識儲備增強,支持編輯記者的決斷。
2.3 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獨特的風格
一個節目是否能形成自己獨有的吸引力,主要取決于編輯記者是否做到了視角新穎,擁有創新意識[4]。須知,同一種土壤可開出不同的花,即使是相同的素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并施以不同的加工,也會表現出全然不同的思想意義。因此,編輯記者應在實踐中對自己獨特的風格進行培養。大眾傳播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電視創作,傳媒的規律性與創作的藝術性為其具備的兩種主要特性,這對編輯記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創作過程中觀察執行傳媒規律性的一般特點,再在之后的創作藝術中將自己獨有的風格給建立起來,換句話說,就是在進行電視節目制作時,公正客觀的對待節目所要表達的內容,使之真實性得到保證。與此同時,在節目創作中還需以巧妙的方法融入進編輯記者自身的感情和傾向,從而向觀眾傳達出不同于其他報道的意義和效果,這一過程非常復雜且花費的時間十分長,其需要長期積累實踐經驗。通常,在編輯記者剛開始工作時是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初期就應重視了解與掌握規律特性,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節目制作與創作經驗后,才能夠發現那些和一般角度、方向不同的地方,表達出不一樣的聲音,使自己獨有的風格形成。
2.4 掌握豐富的專業技能
編輯記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且專業水平也要高,因為電視節目的編排非常復雜,其涉及的環節很多,包括處理采編內容、策劃電視節目、前期準確、后期制作等,編輯記者若缺少專業技術就無法把每個環節做好,也不能準確的向觀眾傳遞電視節目所要表達的內涵,觀眾也看不到令自己滿意的電視節目。所以,編輯記者應不斷學習、反復實踐,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進而促進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通過正確、完美的手段將電視節目的內涵傳遞給觀眾。
2.5 要注重節目制作的藝術性
電視作品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作用就是大眾傳媒傳播規律,而編輯記者在制作電視節目時,利用組合排列不同鏡頭內容,表達出不同的意義。這就要編輯記者將藝術化的思考方式應用到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而不是孤立的對節目內容進行收集、整理,同時在節目制作的全過程中滲透這種藝術化的思維,包括選擇采訪對象、拍攝提綱的撰寫、拍攝現場的選擇、后期的編輯整理等。編輯記者在電視節目中一般都屬于主創,若編輯記者在節目的編排指導中運用的一種藝術化思維,那么該節目最終產生的效果勢必和常態不同,更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同時引發其產生情感共鳴,積極聯想,最終顯著提升節目內容和效果。深厚的知識基礎、嫻熟的專業技巧為這一藝術化思維指導的基礎,擁有豐厚的知識,即節目剛開始就對合適的才讓編輯記者的視角的更加全面,多樣化;而嫻熟的專業技巧則從技術上支持了節目編排,最終讓人感受到心理與視覺上的流暢,并獲得積累的效果,這種積累的效果正是巧妙結合了藝術性與技巧性,進而將豐富多樣的意義給傳達出來。
3 結論
總之,在電視節目的發展過程中,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專業素養作用巨大,可以說電視臺編輯記者的綜合素質起重要決定作用。電視節目質量高低、電視節目是否被觀眾所接納,電視節目正能量的傳遞均受其影響,因此對電視臺編輯人員來說,應從多個角度與方向著手,將自身專業素養提高,讓電視節目的質量水平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王小平.如何有效提升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J].中國報業,2013(22):79-80.
[2]高學強.淺談如何加強區縣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的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2):94-95.
[3]郝麗杰.如何有效提升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J].視聽,2015(2):54.
[4]張寶坤.加強電視臺編輯記者專業素質芻議[J].今傳媒(學術版),2014(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