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省
摘 要 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對人類的作用和影響非常大。但是,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嚴重破壞了賴以生存的環境,而愈加惡劣的環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基于此,人類應該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在發展經濟的時候,要考慮到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以此與環境達到和諧的共存與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整治黑臭水體。
關鍵詞 環境宣傳;教育;社會環保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5-0162-02
事實上,水環境治理領域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城市黑臭水體”,國務院于2015年發布的“水十條”,其中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于地級以上的城市,努力實現2020年將黑臭水體應該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
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未來3年,要著力開展清水行動,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無須諱言的是,黑臭水體在我國城市中廣泛存在,有專家曾推算,我國每年水污染對工業、農業、市政工業和人體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 400億元。可見,水污染尤其是黑臭水體治理,已經成了整個環保鏈條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經常有人說,環保是靠宣傳教育起家的。環保宣傳教育是構建環境共同治理體系的關鍵。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政府、企業和公眾合力治理環境的措施未能落到實處,導致治理效果不理想,此時環保宣教的作用愈發凸顯,各方應當意識到構建環境共同治理體系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具體來說,進行環保宣教的目的在于幫助全體社會成員形成統一的社會環境共識,該項舉措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公眾參與質量,在增強企業守法自覺、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兩方面也大有益處,以上措施都為環境共同治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原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指出:環保宣傳家偶遇工作是環保工作部署環節的核心。
那么,環保的宣傳教育作為環保工作的核心工作,在當前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整治黑臭水體的工作中,又應如何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推動社會環保共識呢?筆者在環保宣教工作多年淺談幾點觀點。
1 環保宣教是推動社會達成基本環境保護共識的主要途徑
早在環境污染問題出現之前,社會各個群體都存在較大的分歧,各方在猶豫是否應當采取環保措施、應當選取何種環保措施兩方面未形成統一共識,再加上地方政府內部決策存在問題,導致保護環境工作滯后于經濟發展。一旦污染問題暴發,各方尚未明確治理途徑,甚至會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近年來,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總的來說就是社會共識難以形成所導致的。
常識是環境問題治理工作的關鍵,從學術角度看,環境問題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且涉及到社會公共利益,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認知常識和治理常識。而社會共識的建立要以常識為基礎。僅僅具備了環保意識、環境理念,但常識的欠缺,是阻礙共識達成的重要因素。信息溝通和交流是共識達成的必要前提,而環境信息的重要集散地是地方政府,對此,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持續加大環保宣教工作力度,用以提高環境信息交流的效率,推進環境保護社會共識的達成。
2 環保宣傳教育是提高公眾參與質量的重要前提
提高公眾參與度是完善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舉措。但通過調查與分析,筆者發現,我國長期以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較低,且參與領域有限,僵局現象頻頻出現。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首先要提高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采取相關措施來提高他們的公眾環境意識和環境認知。環保宣教對于信息交流和工作推進大有助益。
當前我國的環境共識為:保護環境,不要“被污染的發展”。面對發展與環保的兩難局面,為了保持污染風險與群眾環境敏感之間的平衡,還需要社會公眾將環保共識具體化,同時加深共識的層次。例如在進行具體項目論證時,如果缺少共識,將會引起社會公眾的反感,群眾極有可能出現焦慮、恐慌心理,這是由于缺乏前期溝通所導致的。再如政府公示時間偏短,公眾一時之間無法接受,無法及時的增進了解、達成共識,就會激化矛盾。
公眾可以通過參觀衛生填埋、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等過程,在專業人員的講解中,深入了解環保工作的重要性,這是推動公眾參與環保工作、增強宣傳環境保護實效的有效途徑。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當前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存在不合理現象,往往會引起周圍居民的抵觸,如果采取開放措施,不僅能夠幫助市民了解垃圾處理的復雜過程,還有助于進一步增強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此外,在這個過程中,市民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實地監督作用,這是企業的責任也是義務,目的在于消除公眾對企業的偏見。
3 環保宣傳教育是提高企業守法自覺性的基本方法
隨著社會發展,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新的法律政策層出不窮,環保標準也進一步提高,相關企業必須及時學習并掌握環境保護政策,但在實際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并未做到這一點,使標準、政策落地難度加大。
某些地方企業的環保能力較差、水平不足,日常開展環保工作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再加上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水平低,都阻礙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企業違法排污問題日益嚴重,這是造成當前環境污染加劇的直接原因,我們可以通過嚴格執法、加大處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加強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環保宣教工作的開展,既增強了企業對法律的認知,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合理的排污途徑,進而實現推動企業守法的目的。
現階段,許多重污染企業已經敞開了大門,將污染處理過程向社會公開,并開設了不少工業旅游項目,邀請公眾參與,在監督污染治理的同時,讓公眾體驗廠區的優美環境和良好風貌。此舉既可以宣傳企業增加收入,又可以增加公眾對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工程的了解。另外,環保部門也可以積極開展各類環保工作,比如環保部門每周或者每月搞一次環保宣傳開放日,讓公眾深入了解相關政策,在教育過程中不增強公眾的環境意識。
4 環保宣傳教育是政府加強環境管理的新型方式
當前社會背景下,政府為了加強管理,通常會采取行政指導等柔性管理的方法。該手段具有成本低、靈活性強、企業配合度高的特點,已逐漸變成了主要的管理手段。環保宣教具有良好的輿論引導作用,政府要積極拓展這一途徑,結合強制性行政手段,全面提高政府的環境管理效率。
政府部門要提前與其社會風險和輿論反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說明、宣傳,傳播知識營造輿論環境。而媒體也要加大傳播力度,加強輿論引導,確保不受無原則偏激言論的影響,該項舉措能夠有效的凝聚社會共識,進而實現公眾、政府和投資方是共贏。
環保宣教在一些地方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回避領導干部問題、環境熱點、難點問題不明確、正面回應不及時三方面。新媒體時代下,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宣教與執法與中心工作脫離以及社會參與積極性降低的問題也需要格外重視。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人類發展史中,經過五千年的進化,人類逐漸成為地球的主人。可是,也正是因為人類不節制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滿足欲望,使得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現在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關注的問題。
5 結論
總之,給予環境保護工作的長遠考慮,各方要對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持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環境共同治理體系的完善,從而形成統一的社會環保共識。
參考文獻
[1]姜瑞芬.對“互聯網+”背景下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進行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7(3):283,290.
[2]袁莉,李攀.關于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6):125-126.
[3]王向陽.新形勢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J].綠色科技,2015(8):235-236.
[4]本刊訊.環境保護部、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6—2020年)》[J].環境教育,2016(4):8-11.
[5]何家振.試論環境宣傳教育結構轉型和戰略升級[J].中國環境管理,2014(2):1-4.
[6]葉振國.環境宣傳教育與新媒體互動關系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