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李思瑾 圖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賈智
8月14日—15日,以“與中國文學攜手同行”為主題的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貴陽舉行。
鐵凝、莫言、賈平凹、劉震云、阿來、韓少功、余華等40多位中國作家,以及來自法國、德國等24個國家的38位翻譯家參加研討會。兩天時間,參會作家及翻譯家們圍繞“一部作品的誕生:我的創作和生活”和“為什么選擇翻譯你?”兩個話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文學得到了長足發展。
“舉辦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旨在促進中國文學‘走出去’,增進中國作家與各國翻譯家之間的了解,幫助各國翻譯家及時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發展趨勢?!敝袊骷覅f會主席鐵凝在開幕式上說。
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自2010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次,經過近十年發展,已成為翻譯家之間和翻譯家與作家之間交流的有效平臺:與會的各國翻譯家共計100多人次,與會的中國作家共計70多人次,研討會的規模不斷擴大,文學性、學術性含量也越來越高。
前三次研討會分別在北京、上海召開,第四次在長春召開,第五次則選擇了貴陽。
“近幾年,貴州在全國的形象極速提升,多彩貴州、爽爽的貴陽名滿天下,無論對中國作家還是國外漢學家都很具吸引力。”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說。
“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之所以會選擇在不同的地方召開,是想告訴翻譯家們,中國不僅僅是北京和上海,中國地域是如此廣大,中國的文化是如此多元化?!痹谥袊骷覅f會副主席李敬澤看來,在對外交流和文化輸出中,文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相信,在貴州召開文學翻譯研討會,定會加深翻譯家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他們會更加讀懂中國。”
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召開前三天,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公布獲獎名單,貴州作家肖江虹作品《儺面》榜上有名,實現了貴州獲得魯迅文學獎“零的突破”。
《儺面》采用民俗敘事路徑,記述了最后一個儺面師之死,反映了貴州邊地獨特的文化民俗景觀和傳統崩塌過程中的世道人心。聚焦貴州現當代文學發展史,自上世紀20年代以人道主義的價值理想反觀家鄉的蹇先艾起,至今走過近百年。
上世紀80年代始,“改革開放”大旗高舉,思想禁錮被逐漸打破,貴州小說正逢其時,何士光、葉辛、李寬定等作家繼承和發揚了蹇先艾以來貴州文學關注現實、與時代共振的優良傳統。何士光的《鄉場上》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指向了中國農村掙脫“一大二公”束縛之后的覺醒和解放,開新時期文學表現農民精神變化的先河。
“許多年后,我如果想要在文學中尋找當年的記憶,一定會去貴州作家何士光的短篇作品《鄉場上》中找尋?!崩罹礉烧f。
新世紀以來,以歐陽黔森等為代表的貴州第三代作家繼續抒寫貴州文學新的篇章。在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建設的進程中,貴州十分重視文學事業的發展。

2011年,省作協啟動了“貴州省長篇小說重點扶持計劃”。此計劃明確作者必須有駐扎基層體驗生活的時間,給予作者一定的資金保障,并對所扶持的作品從選題、論證、修改、出版、推介等各環節進行全程跟蹤落實,貴州作家們創作激情和文化內生力得到明顯提高。
2012年開始,貴州新增設文藝精品創作專項資金2000萬元,以強力推動文學藝術的“原創振興計劃”,為文藝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創造有利條件,一批精品力作涌現,小說、散文、詩集、理論評論……有幾代人的艱辛與沉重,有對歷史的思考,有對現實的拷問,有對生命意義的探尋,有對地域民族的反思,在全國文藝界形成了特有的“貴州現象”,極大地增強了貴州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2016年7月,貴州省作家協會揭牌單設,含創聯部、創研部等職能部門,以及貴州文學院、《山花》雜志社、《南風》雜志社等下設單位,并推出“黔山七峰”——7位出生于20世紀50至60年代的作家,“黔山七彩——貴州優秀少數民族作家群”“黔山七鷹——貴州青年作家群”等。
李敬澤贊賞:“貴州如今有一批發展勢頭迅猛的中青年作家,心懷世界、心懷中國,‘春江水暖鴨先知’。做時代的候鳥、先聲,這正是新一代貴州作家的力量所在。”
早在2013年4月,中國貴州作家代表團就到俄羅斯進行為期6天的文化訪問,并召開了《白多黑少——中國貴州作家小說選》(俄文版)的首發式。
《白多黑少》是俄文翻譯的中國當代文學系列的第三部,文學作品囊括了城市、鄉村題材,涵蓋了豐富人生體驗,成為一扇俄羅斯了解中國貴州的窗口。
“這是俄文第一部集中反映中國南方的作品,涉及到城市、鄉村等方方面面?!薄栋锥嗪谏佟返闹饕g者、俄羅斯漢語言翻譯家葉果夫感觸頗深,“目前,中國大部分現當代文學的題材與歐洲差不多,而這本文集則不同尋常,它保存著自己的文化傳統?!?/p>
參與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的俄羅斯漢語言翻譯家羅季奧諾夫也是《白多黑少》翻譯成員之一,“這本書很不錯,很多學習漢語的俄羅斯人都很喜歡,特別是現在俄羅斯正好有漢語熱,對中國文學的興趣不斷升溫,喜歡的人就更多了”。
“我喜歡貴州的大自然、人、藝術文化,尤其是黔東南苗族侗族文化。”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妮已是第八次來貴州,翻譯過兩本侗族文化的書籍,以及何士光的一些短篇小說,“何士光的視角重視大自然,關注人,描寫大自然與人的關系,我很感興趣?!?/p>
“這次論壇,邀請作家與翻譯家實地品味多彩的貴州民族文化、觀察貴州人的精氣神,是一次把更多更好中國文學、貴州文學奉獻給世界人們的契機?!睔W陽黔森說,推動貴州文學走出去,這是一條很長的路,貴州作家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