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華秦

在桐梓縣羊磴鎮高山村村民的幫助下,高山村至重慶萬盛區的出境公路已完成毛路建設,計劃今年內實現路面硬化。(桐梓縣外宣中心供圖)
“現在公路修到了果園邊,商販可以直接開車進來收購,每畝收入在8000元以上。以前因為公路不通,水果成熟時只能靠人背馬馱,光走出大山就要花半天時間,賣不起好價錢。”桐梓縣羊磴鎮高山村新灣組村民梁正軍一邊在自家獼猴桃果園里忙碌,一邊與筆者拉起了家常。
“高山村面積39平方公里,海拔720米至1800米,僅海拔低的地方有點水稻田,其它土地只能種玉米、洋芋、紅薯。沒有公路,村民出行全靠羊腸小道,各個村民小組之間走路需要花2小時以上。”高山村村支書李心鈿介紹,2000年以來,黨和政府為解決高山村的發展,以修建通村、通組、出村公路為重點,截至目前共修建通村公路23.4公里、通組公路24公里,特別是修通了到重慶萬盛區的兩條出境公路,為村民出行、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的改造帶來了更多便利。村民由傳統的種植玉米、洋芋轉變為發展以7000畝方竹、720畝獼猴桃為主的農業產業;依托大山優勢,養殖了1000余箱中華蜂;村民過去的土坯房全部改建為磚房,還計劃把荒棄的民居改建成鄉村旅館。
“高山村的公路修建,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高山村村主任付汝興介紹,當地村民一直期盼著修建出山公路,對修建公路所占土地無償支持,還自發為施工隊伍提供幫助。
高山村鯉魚河河谷至新灣組有一段長1.5公里寬6.5米的懸崖絕壁,坡度達80度以上,垂直高度有300多米,是水壩塘、芭蕉、獅溪、羊磴等地村民到重慶萬盛區的必經之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修建高山村到萬盛出境公路的施工隊需要從半空懸吊在懸崖上打孔放炮。當地村民與村干部知道后,積極給施工方介紹懸崖絕壁的情況;挖掘機沿懸崖絕壁內側挖掘時非常危險,村民主動幫助監測、觀察施工環境,提醒施工人員小心施工,保證安全;村民還自發為施工隊伍燒茶送水,期盼公路早日修通。目前,該公路已完成毛路建設,計劃今年內實現路面硬化。
隨著通村、通組、出境公路的修建,已經搬出高山村20多年的李順榮、付汝強等人主動與村委會聯系,要求回鄉創業。未來幾年,隨著道路交通的完善,高山村將與重慶萬盛黑山角景區、南天門景區、澳陶紀景區連接,開發鯉魚河漂流,帶動生態養殖、綠色種植等現代新農業發展,把高山村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