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曉童

1.慢跑。慢跑后,每天獲得氧的供給比平時多8倍,慢跑使人出汗,汗水可以把人體內的鉛、鈹等致癌物質排出體外,并能提高人體制造白細胞的能力。
2.氣功。對癌癥患者有疏通經脈、血氣,激發和促進經氣的流通,調節臟腑功能,使呼吸、消化、循環及神經內分泌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機體免疫力。
3.太極拳。對癌癥患者有調節心理功能作用,消除悲觀情緒,減輕心理恐懼壓力,減少焦慮、急躁情緒,減輕疼痛癥狀。還能調節機體生理功能,改善心血管及微循環,組織供氧增加,改善肺活量,防止癌癥患者肌肉、骨骼退化。
4.木蘭拳、交際舞、自行車鍛煉。這些集體性體育鍛煉項目除了上述功能外,還能提高癌癥患者與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1.閉目養神運動:患者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平坐或者仰臥均可,自然呼吸,全身放松,然后用意念去體驗輕輕呼吸時整個身體靜逸舒適的感覺。
2.頂天立地運動:患者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臥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漸使身體越站越直,想象自己頭向上頂,雙腳踏地如樹生根,整個身體越站越直(平坐練習時,努力使身體越坐越直,頭向上頂;仰臥練習時,努力使身體越躺越直,想象頭和腳向兩端越拉越直,使頭部、頸椎、脊椎和雙腿都繃直成一條直線),患者在進行這個動作鍛煉的時候應注意不要憋氣。保持身體的狀態,一會兒后全身逐漸放松。在放松的時候,雙目微閉或閉合,呼吸自然,用心體驗輕輕呼吸的時候,整個身體靜逸舒適的感覺,放松的時間不限。重復這一動作5~8次。
3.張手和握拳運動:站立、平坐或者仰臥皆可,患者全身放松,然后將手掌和手指都逐漸張開、張緊,連續張緊一會兒后逐漸放松;然后再將手掌變拳逐漸握緊,連續握緊一會兒后逐漸放松,重復這一動作5~8次。
4.張腳趾運動: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臥,患者全身放松,然后將腳趾逐漸張開、張緊,持續張緊一會兒后逐漸放松,重復這一動作5~8次。
5.咬牙運動: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臥均可,患者自然呼吸,全身放松,然后逐漸將牙咬緊,連續咬緊一會兒后逐漸放松,重復這一動作5~8次。
1.在手術結束的麻醉清醒后,應每隔2小時進行深呼吸10~20次,平臥位加強腹式呼吸,直到48~72小時胸腔引流管拔除為止。
2.術后患者會出現疼痛及胸背部肌肉繃緊,可以采取半臥位,在膝下放枕頭,保持舒適姿勢,自己輕輕活動,家屬還可以按摩患者的頸部和肩胛部,快速消除肌肉緊張。
3.術后第2天,患者可以采取呼吸訓練提高殘存肺的呼吸功能,為防止刀口開裂應用手壓迫胸廓,讓患者仰臥,兩手分別放于胸、腹部,膝關節屈曲,深吸氣時,盡可能使腹部膨起,放于腹部的手隨著腹部的隆起而抬高,被確認為吸氣有效,然后將空氣慢慢地吐出,放于腹部的手向內上方壓,幫助膈肌上移,使用腹肌咳嗽,雙手合攏放于上腹部,可以幫助用力。
4.術后第3天,建議患者開始吹氣鍛煉。先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吹出,直到吹不動為止。需要強調的是,吹氣不在于吹得快,也不在于吹得多,而要盡量把氣吹出。開始練習3~5分鐘,以后增加至20~30分鐘。練習時注意不要過于勉強,患者要根據身體狀況量力而行,避免疲勞。
1.術后1~3天,患者一般臥床,可進行床上運動,活動指骨間關節、腕掌關節,即肘關節以下部位的活動,如伸縮手指、松握拳、屈腕活動,每天4~6次,每次10遍。
2.術后3~4天,除進行上述活動外,還可活動肘關節,前臂進行伸屈運動,屈肘運動,每天6次,每次5~10分鐘,以不勞累為宜。上臂避免外展,牽拉皮瓣。引流管拔除后,鼓勵患者自行刷牙、洗臉、進食等。
3.術后8~9天,可以練習患肢伸直、內收、屈曲肩關節,健側手給予幫助,逐漸抬高患肢肘部與肩同水平。
4.術后10~12天,患側肢體可采取直立運動,如進行爬墻運動:雙腿稍分開直立于墻前,患肢肘部彎曲,手掌與肩同高,貼在墻上,手指彎曲沿墻壁漸漸向上爬行,直至手臂完全伸直為止,然后手臂再向下移動到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