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文

當歸的由來有著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十分恩愛的夫妻。但妻子不幸患了重病,多年求醫無效,丈夫便決定親自去一處人跡罕至的深山采藥,發誓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病。臨行前丈夫對妻子說:“如果我三年不歸,那我一定是死了,你便可以改嫁他人?!辈涣先暌堰^,丈夫果然未歸,可憐的妻子因生活所迫,無以為計,只得改嫁他人。世事茫茫難自料,誰知事隔不久前夫竟采藥歸來。妻子后悔不已,深覺愧對前夫,便將前夫送來的藥大量服下,意欲自盡,結果反而把病治好了。后來人們就把該藥取名為“當歸”。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恩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p>
當歸系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主產于我國的甘肅、四川、云南、陜西等地。其中,川歸、秦歸屬于當歸中的上乘之品。當歸可分為當歸頭、當歸身和當歸尾。現代研究認為,其實3部分當歸的藥理性質沒有明顯差別,所以現在也經常不分頭尾而用全當歸。據統計,在25種臨床上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中,當歸位居第8位,故有“十方九歸”和“藥王”的美稱,特別是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中,當歸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婦科“圣藥”和“血家百病此藥通”之說。當歸最早載于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景岳全書》稱其“養營補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虛損之病,無所不宜”。當歸最開始并不是以補血藥的身份出現,直到唐代,它強大的補血功效才為醫家所熟知及重視。
中醫認為,當歸性溫、味甘辛,其作用趨向能上能下、可攻可補,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祛瘀生新和潤腸通便之功,主要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血瘀、崩漏帶下、頭暈目眩、大便干結、毒痢、瘡癰及跌打損傷等病癥。
在方劑中,以當歸加盟為主組成的名方首推四物湯。古人云:“血藥不容舍當歸,故以當歸為君藥,芍藥為臣藥,地黃為佐藥,川芎為使藥也。”這就是補血名方、婦科癥候群的基礎方——四物湯的藥物組成原則,它與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的補氣名方四君子湯合用就成為氣血雙補的八珍湯,再加上黃芪、肉桂,就成為著名的補益十全大補湯(丸)了。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當歸中不僅含有揮發油(月桂烯、樟腦酸、藁木內脂等29種)、葉酸、氨基酸、棕櫚酸、β-谷留醇、亞葉酸、生物堿、多種維生素以及鉀、鈣、鎂、鋅、硒等微量元素。在臨床上,當歸的應用比較廣泛,不但可入煎劑,還可入膏、丹、丸、散及酒劑。下面就介紹幾種療效比較確切的有關當歸治病的民間驗方:
當歸有補血養血之功,為補血第一藥,傳統醫學認為: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行血通,氣滯血瘀,氣血相輔相成。適用于心肝血虛證所致的面色蒼白或萎黃、倦怠乏力、唇甲淺淡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癥。當歸與熟地、白芍、川芎配伍,組成補血代表方——四物湯,有調經補血之功,尤其適于產后血虛的調治;與黃芪配伍,組成“當歸補血湯”,可益氣養血,對血虛證(貧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