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鑒
【摘要】創業板市場是為了適應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發展需要而設立的證券市場。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已有一大批優秀企業借助創業板市場的平臺實現了產融結合,走上了創新驅動的快速發展軌道。但與此同時,創業板市場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關鍵詞】創業板 證券市場 政府監管
一、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現狀
(一)行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幾年來的發展,使得我國創業板越來越完善和成熟。從第一批28家上市公司發展到現在的幾百家,創業板的整體結構在進行不斷的優化。創業板最初被予以“兩高六新”的定位,現在也正在朝著高成長、高科技、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的模式發展,“高成長”被投資者寄予了厚望。
(二)規模和市值總額不斷擴大
創業板市場從2009年成立時的1445億元的市值總額,發展到2014年10月的22353億元,市值總額不斷擴大。創業板作為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交易市場,是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說明仍然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希望上市創業板,希望通過創業板市場進行融資。創業板的開設滿足了資本市場的需要,為創新型成長型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為一部分中小企業募集了資金,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
二、我國創業板市場面臨內的主要問題
(一)“三高”問題凸顯
創業板的三高問題即:發行股價高、市盈率高及超募比例高。放開發行價意在向市場化靠攏,但卻引發了創業板股票發行價極高的現象。有學者統計,小盤股募集的資金甚至超過了主板和中小板,這種高發行價的現象,一方面說明廣大投資者對創業板股票的追捧、炒作或者抱有過于殷切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超高的超募比例說明公司拿到了比預期多得多的募集資金,這些資金本應用來進行項目建設,資金流轉,發展擴大,但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募集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高發行價格必然造成高市盈率和高超募比例,也會造成大量資金集中在已經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中,資源過多導致不能有效利用,真正需要資金發展的未能上市的企業卻望洋興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上市發行后業績“變臉”
上市后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上市后業績持續下滑,大多是由于忙于上市未能合理規劃公司未來發展,或未能在進行擴張之后進行科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投機主義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為了籌集更多的資金,與保薦機構勾結并粉飾業績,上市后由于超募資金無法真正獲得高收益,業績不能繼續保持,造成股價持續下跌,業績變臉在所難免。業績變臉還會導致各種嚴重的后果,使投資者在股價暴跌后利益嚴重受損;上市公司也由于先前需要粉飾業績而影響其后來的發展方向,影響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而且業績變臉也使大家對中介機構的誠信程度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甚至對整個資本市場產生質疑。
(三)信息披露問題重重
信息披露不對稱,根據《證券法》規范體系,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具有實效性、真實性及準確性,但在實際上,大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沒有按照規章制度來規范自己,信息披露的不及時,尤其是重大事件的披露,都由上市公司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來決定披露時間,造成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侵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另外,外部環境中的漏洞也縱容了信息披露問題的發生,比如中介機構中,證券公司對上市公司的審批不嚴,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差、執業水平不高造成的虛假錯報等,都使不真實、不及時的信息披露問題成為了漏網之魚;而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力量薄弱,或受到各方力量的干涉和阻撓,也導致其無法有效地監管信息披露中各方面的問題。
三、解決創業板市場問題的措施
法律法規的完善。創業板上市公司是一個較活躍的交易場所,因此,資本管理者應跟上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快速且不斷地對相應的規則及法律法規規范體系進行修改和完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規范體系之間的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從而實現全面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法律規范建設。探索適合創業板特點的監管模式,加強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大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亂紀行為的懲治力度,維護創業板市場的秩序。
做市商制度。大部分創業板市場都采取了一種制度,這就是發源于美國NASDAQ并成功運用的做市商制度。證券市場需要始終充滿活力,保證證券市場的流動性,才能使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產生動力。做市商制度最大的優點就是保證了證券市場的流動性,避免了出現買賣雙方需求和力量不均衡時交易無法完成的情況,并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完善保薦人制度。堅持不懈地推進完善保薦人制度的進程,嚴格保薦機構和保薦人的資格認證,尤其重視職業道德和誠信水平的審查;加強保薦人的獨立性建設,要求保薦人與關聯方的證券交易信息必須公開和披露,防止因保薦人對保薦對象的持股導致的獨立性缺失;明確保薦人的法律義務,并完善法律法規,對違規的保薦人及保薦單位予以嚴厲的民事處罰、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責任的追究。在制度的不斷完善下,更好地體現保薦人制度在公平性、安全性和效率性方面的價值。
完善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目前我國創業板已上市的企業很多本身就是本行業的龍頭老大,反而有相當一部分真正需要融資和發展機會的企業被拒之門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創業板的上市制度規定得非常嚴格。嚴格的上市制度的好處就是可以在事前對企業把關,篩選出真正業績良好,有發展前途的企業,但同時也放棄了許多需要發展的創新型企業。
財經媒體的參與與監督。對上市公司的治理除了依靠法律法規的規范和各執法機關的監督外,還可以使媒體監督作為外部監督方式參與進來,而且事實證明媒體對監督上市公司行為,促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已經越來越突出。經理人面對經營業績與個人聲譽的雙重壓力,必然選擇快速并且積極應對并改正。其次,媒體的負面報道,使得公眾對其關注度增加,迫使企業在未來經營中不斷改進和嚴格要求自己,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形成了內外監督壓力并存的狀態。
參考文獻:
[1]劉津,黃山.關于保護投資者利益思考[J].大眾科技,2006(1).
[2]劉紀鵬,趙曉丹.股市新政要立足投資者保護[J].大眾證券報,2012(3).
[3]胡舒立.創業板的錯位與復位[J].財經,2009(12).
[4]黃彥琳,陶棋.創業板市場股票退市前后的投資者保護研究一一基于博弈的視角[J].金融經濟,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