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深刻理解國際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構想。“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對于促進供北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寬金融發展空間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 直接投資 金融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該建設是關于亞洲區域、亞歐區域合作的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當前世界發展面臨深刻的變化,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投資貿易格局面臨深刻調整,面對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在2013年積極提出并構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借助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雙邊機制,以和平發展、共建共贏為導向,借助“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積極發展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共同建立開放、共享、包容、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逐步打造符合國際社會根本利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了深入貫徹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北京積極參與并主動融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北京市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實施方案》,以實現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平衡發展為目的,積極打造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對外交往、人文交流和科技支撐的平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對北京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拓展金融發展空間、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推動“四個中心(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功能建設等有重要的促進的作用。
一、“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對北京國際交往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影響
1.進一步加強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的地位
當前世界形勢處于深刻的變化中,各國發展面臨的問題依舊嚴峻,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經濟全球化建設成為大勢所趨。“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將有助于提升北京在國際交往中的地位。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作為最重要的國際交往活動,下文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在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方面,跨國公司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調研了2003-2015年海關總署的相關數據,詳細分析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額,通過模型論證認為我國直接對外投資對于雙邊貿易有積極的促進效應,其中北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2016年北京與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額高達958.5億美元,位居全國第四,需要注意的是,北京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份額由2013年的11.5%逐步攀升到2016年的13%。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對外投資對于拉動通訊貿易、文化貿易,拓展貿易發展空間,改善貿易結構,鞏固國際交往的中心地位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度
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可以將優勢的富余產能轉移到沿線國家,有利于去庫存、去杠桿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此外,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服務理念引入國內,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北京提升服務質量、加快創新研發。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資本凈流入逐步被資本凈流出代替,據統計2016年,北京對外投資額首次超過吸收投資額,受雙向投資增長的影響,北京經濟實現了中高速、平穩健康增長。對外投資的快速增長對于促進北京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受此影響,金融業加快實施供給側結構調整,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帶動金融中介服務拓展業務。此外,“一帶一路”這一偉大戰略建設為北京的科技、信息、文化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北京的首都核心地位。再者,對外投資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帶動京津冀三地資源的優勢整合,促進城市功能互補。
二、“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對拓展北京金融發展空間的影響
1.不斷夯實北京在人民幣發行和管理方面的中心地位
2015年12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別提款權),該事件是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歷程碑。“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將有助于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首先,“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可以提高人民幣的使用率。在“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中,中國投資和勞務采購占據主體地位,因此使用人民幣將成為理性的選擇。其次,“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在擴大我國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的同時,可以有效提升中資跨國公司的貿易主導權,有利于人民幣貿易的計價結算。再者,“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影響著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進程。企業的跨國經營將迫使金融機構進行海外布局,受“一帶一路”直接投資的影響,當前金融機構將海外布局的重點放在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提高人民國際吸引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北京作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將促使北京不斷完善金融機構、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2.進一步鞏固北京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
近年來,我國積極倡導成立亞投行,為大規模、高風險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持,促進亞洲區域建設的互聯互通化。此外,絲路基金、中非發展合作基金、亞洲金融協會等多渠道都可以調動國內資金,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上述國際投資基金產生的強大的金融集聚效應,可以極大的提升北京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截止2016年,北京金融街地區的金融機構已經增長到1170家,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建設逐步完善。北京中關村地區各類金融機構的數量也達到了90家以上,通過發放科技貸款,不斷強化北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此外,北京作為我國貨幣政策、金融和監管中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漸深化,北京在國際金融新制度構建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3.促進京津冀協通合作發展
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做出了重大戰略決策部署。通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一帶一路”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建立相互促進的關系。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根本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從這點上來說,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相互吻合。另一方面,北京作為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機構總部的所在地,可以充分發揮其大本營優勢,通過健全京津冀協同發展體制,暢通金融服務渠道,提供標準的金融服務,不斷提升北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三、“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帶來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
1.“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帶來的挑戰
“一帶一路”直接投資對于促進北京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這種擴大投資的行為也帶來了無法避免的挑戰。首先是國家風險。據相關研究統計,世界范圍地緣政治風險中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次是金融創新能力欠缺的風險。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創新能力匱乏,金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日益明顯。第三是風險管控壓力較大。當前我國金融國際化對外依賴度較高,面對資本市場的沖擊,抗風險能力較差。
2.北京面對挑戰的應對策略
首先,完善法律政策協調制度,加強國家風險的監督管理。北京相關部門應該結合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深入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險狀況,在此基礎上采取多項措施管控潛在的風險。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立法建設,建立完善的國家風險賠償機制,保護外資的合法權益,將直接投資的國家風險降到最低點。此外,金融監管部門應該加強金融信息平臺建設,暢通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企業之間的溝通渠道。
其次,完善直接投資結構。針對當前金融機構不盡合理的現象,北京相關部門應該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一要積極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參考;二要積極整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和投資規劃;三要將制造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方向。通過積極優化經濟金融結構,提高金融、制造業的對外投資比例,促進經濟的穩健發展。
第三是,提升創新能力,倡導發展金融科技。當前,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逐步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積極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改變人們傳統的貨幣使用習慣,快速獲得人民幣使用的網絡效應,不斷提升北京金融管理中心的地位和資金配置能力。
參考文獻:
[1]曾文革,黨庶楓.“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國際經濟規則創新[J].國際商務研究,2016,37(3):25-36.
[2]何新易,楊風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動因分析: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國家樣本[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6(5):12-21.
[3]楊澤偉.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法律制度:現狀、缺陷與重構[J].法學雜志,2016,37(1):18-28.
作者簡介:馬天嬌,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