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麗
【摘要】在轉型經濟背景下,市場環境和制度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如果過于依賴原有計劃、慣例或經驗,將會嚴重阻礙企業前進的步伐,甚至導致企業的沒落或失敗。此時,即興戰略的出現,成為了企業增強自身的靈活性、應對環境不確定性的重要工具。而即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的即興能力。本文先簡要敘述即興戰略的內涵,道出企業施行即興戰略的可能性,最后對提高企業即興能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即興戰略 即興能力 環境 不確定性
1即興戰略概述
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戰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規劃過程,企業以系統規劃的方法來探索市場的機會或者規避潛在的風險。而即興戰略的不同之處在于企業對于非預期的市場機會或威脅進行迅速回應,協同相關主體,充分利用可獲得的資源,實時自發地實現知識、過程和組織結構三者的有機整合、互相配合,并且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動蕩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市場調研、戰略規劃,通過傳統戰略分析方法形成的戰略決策也不再適合當下環境,在很多時候企業管理層需要依靠自身的經驗甚至直覺判斷快速做出決策,并迅速行動,這就形成了企業的即興戰略。
2即興戰略實施的可能性
2.1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積累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總會有種種亦好亦壞的經驗被保留下來,它會影響企業日后的戰略行動方式,當企業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策并行動時,這些相關經驗便成了強有力的支撐。過去經驗的積累不會讓企業即興做出的戰略變得盲目,企業會利用與當前方案極為相似的過去行動的經驗,將其轉化為某種系統化的行動路線,使企業在進行即興戰略之時不必事先制定詳盡復雜的計劃,提高當前決策的效率,節約計劃與施行的時間間隔,能使企業快速適應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
2.2公司管理者的冒險精神
企業戰略的風格往往會受到其決策者即高層管理者特質的影響,管理者思維模式等特質不同必定會影響其對外部環境的評價,從而導致不同的戰略行動。當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冒險革新精神,他們往往不會嚴格遵循已制定的組織戰略,不按既定的計劃來行動,可能在行動的同時制定計劃,他們也會鼓勵員工的自發性活動,以此來獲得即時應變的能力,在當前動蕩的商業環境下這一能力對公司的生存發展十分重要。
2.3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
環境具有動態性,它會隨時間變化而不斷改變,也就蘊含了許多不確定性。戰略管理者的戰略行為模式會受到他們所感知的不確定性水平的影響。當管理者沒有獲得充分的信息,很難對外部的環境是否改變進行判斷,此時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增強,企業在進行戰略決策時必須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否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在動蕩不安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更有可能采取有別于傳統戰略的即興戰略,從而確保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3即興能力提升路徑
即興戰略并不是盲目行事,而是強調企業應增強靈活性,不被規劃好的行動路線所束縛,即時適應變動的環境,因此企業要增強應對動態環境的能力即構建并提升即興能力。
3.1保持敏銳的感受力,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管理者需要打破慣性思維,在執行戰略計劃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靈活性,根據市場反饋和技術的變革趨勢,保持敏銳的感受力,及時調整戰略實施的細節。企業施行即興戰略遭遇意外成敗的可能性增大,對此企業應該保持敏感,及時復盤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及仔細分析,追更溯源找到成功的訣竅,針對性的挖掘潛在機會,有意識地觀察和反思即興戰略的結果,保留有價值的行動,給企業在未來繼續帶來收益,提高企業的即興能力。
3.2賦予員工一定的自由裁量權
管理者應該鼓勵員工在特殊時期根據企業的目標宗旨發揮自身獨特的判斷力,讓員工在面對具體問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具體解決特殊問題,不照搬原有規定或慣例,以此提高其綜合素質。管理者還需向員工描述企業的目標、宗旨,引導員工以企業運營目標為根本出發點,在面臨非常規任務或意外情況時做出符合企業宗旨的判斷選擇,這有助于企業保持對市場環境變化、技術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戰略行動的效果、效率與活力。
3.3管理者應時刻保持開放心態
開放心態是指愿意思考和探索嘗試新的管理模式或組織形式、主動思考一些具有很高非常規性的新觀點,并且積極接受思想上挑戰的心態。具有開放心態的企業管理者更可能通過自身日常行為方式激發下屬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促進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坦誠相待,更好地提高跨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即興能力。另一方面,具有開放心態的企業管理者更傾向于主動地去構建、維護并利用各種利益關系,為企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支持,爭取更多的優質機會和更友善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唐翌,周萍.且行且思:動態環境下的企業即興戰略[J].清華管理評論,2017(05):84-90.
[2]買憶媛,葉竹馨,陳淑華.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組織慣例形成——轉型經濟中新企業的即興戰略研究[J].管理世界,2015(08):147-165.
[3]劉泉宏,汪濤.企業為何要即興運作:對中國企業戰略決策風格的一個檢驗[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04):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