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燕
【摘要】隨著“互聯網+農業”商業模式的興起,農村電商發展迅速。國家也非常重視農村電商的發展,并提供了很多支持的政策。在此背景下,中職學校要做好農村電商背景下中職電商教學改革工作,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商發展 中職學生創業 創業教育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對農村電商零售網點的支持“政策意見通知”提出了六項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這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所以中職學校必須高度重視電商教育,借力政府、社會、企業各方資源,使之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
一、農村電商發展背景下的中職電商教學改革意義
1.有助于拓寬電商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渠道筆者調整和改進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技能教學,順應了中小城市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諸暨市擁有1000多家大型企業,需要大量的電子商務人才。一些鄉鎮還形成了一個新的對外貿易自營出口體系,外國直接采購,外國公司采購訂單,多渠道,多渠道的外貿出口新格局,如商戶自營出口,委托外商采購等。在人才交流會上,企業變得更加有天賦,企業外貿人才變得更加熱門,相關專業人才供不應求。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提供以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就業機會,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便利。為電子商務畢業生設計工作。這不僅是職業教育的特點,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校畢業生可以從事電子商務活動,如網絡營銷,也可以從事傳統的商業活動,并可以收集和處理網站信息。更多可以從事基于網絡技術的國際貿易,畢業生將有廣泛的就業機會,畢業生也有可能創辦自己的企業。
2.增強中職學生創業意愿
有研究表明:學歷越高創業意愿越低,大多數大學畢業的精英人才更愿意選擇社會地位高、薪酬待遇好的大公司或行政機構做一個高級打工者,而不愿意選擇個人創業。中職學生則更愿意通過創業來實現自身人生價值,一旦創業者具備了強烈的創業意愿,創業知識的學習、創業能力的提升就會成為一種自覺。有調查發現,在中國的創業大軍中,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草根企業家”占大多數,溫州民營企業家中有學歷、有職稱的不到三成。
二、農村電商發展背景下的中職電商教學改革途徑
1.整合專業資源,豐富創業課程內容
課程是創業教育的主要載體,創業課程具有涵蓋內容豐富、實踐性強等特點。中職學校應該面向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原有專業課程資源,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科優勢,努力形成創新創業課程的特色和優勢,編寫適用、有特色的高質量校本教材。通過基本理論、案例分析和模擬練習的組合設計,用模塊化方式,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式培訓,針對具體項目進行深入探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激烈的討論和角色的扮演,讓學生加深理解創業知識的內涵,學會分析創業問題的實質,掌握問題解決的思考方法。學校還可以通過企業參觀、市場調查、沙盤訓練等方式增強創業教育的實戰性。
2.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創業實踐環境
首先,推進電子商務實踐活動。電商課程不僅包含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基礎課程,還包括市場營銷、網頁美工、客戶服務管理等內容。學校要鼓勵學生把這些課程運用到實際的創業活動中。創業活動是一個系統性強、全方位的活動,只有在主流的電商平臺中創業,參與社會競爭活動,才能把所有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零散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對電子商務活動有總體的理性和感性認識。創業活動是屬于學生的,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學會擔當,學會自發地深入學習,探索電子商務相關知識,他們收獲的不僅是學業還有創業成果。學校是學生創業活動的孵化器,學校要把學生的創業活動和學業互動關聯起來,把學生創業活動的過程和經歷記錄下來,為后來創業者提供經驗參考。因此,學校要為學生搭建創業實踐“軟環境”和“硬環境”。其中“軟環境”是指鼓勵電商實踐活動,對學生在主流電商平臺的創業實踐活動提供有組織的技術支持,并建立學生創業活動與課程考核的相關性聯系,將與農產品有關的市場信息引入學習計劃。“硬環境”是場所、必要設備和網絡環境,“硬環境”是創業活動的基礎,場所可以是工作室、合作社、實驗室等,學校在購置必要的設備和設施時,需采用市場化管理。學校為學生創設就業環境的目的是
把握最小投資成本,培養學生的合作經營意識和技巧,讓學生學會用相關法律知識支撐創業實踐。目前國家政策支持農村電商,學校可以通過引進農村產業產品或服務,研究線上線下活動的相關性,鼓勵學生把電商做到家鄉。
3.“引進來,走出去”,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創業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廣泛的創業理論知識、卓越的創業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而大多數中職創業教師一般都缺乏實踐經驗,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要依托校企合作資源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成立一支創新創業骨干教師團隊,加強對創業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通過企業實訓、學術交流、研討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水平。另外,依托中職校企合作、創業校友平臺等資源,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一些企業家、創業投資家、政府官員、創業成功人士等成立創業導師團隊,擴大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增強實踐指導水平。
結束語: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徑可能有千萬條,但不管走哪條路,目的地只有一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養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所以中職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創業教育,借力政府、社會、企業各方資源,使之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杜文婷.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途徑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1).
[2]張文強.大學生創業障礙及對策探究[N].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7).
[3]謝華.高職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途徑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2).
[4]王蕓.中職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調查及探索[N].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