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摘要】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逐步在全國推開,黨內法規不斷更新,但是具有預防腐敗功能的黨政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還存在缺乏專門的預防部門具體執行;法律法規分散;黨政干部的抵觸心理;問責機制不完善這四大突出問題。本文針對這四個突出問題進行問題和原因的具體分析,吸取有益經驗,提出優化完善該制度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黨政干部 申報制度 制度優化
隨著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反腐敗相關職能與機構按計劃整合了政府的監察、預防部門和檢察機關的偵查、預防部門,成立監察委員會。具有預防腐敗職能的部門被整合后,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專門的預防腐敗部門,但是不能忽視預防腐敗工作的重要性。財產申報制度最突出的是預防功能,但是該制度的存在與提升反腐效果并不存在絕對的正相關關系,因此需要特別注意該制度在具體執行時面臨的難點困境,給予相應的配套解決措施。
一、黨政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優化完善的困境及原因
(一)缺乏預防腐敗工作的專職部門
目前,我國的財產申報管理部門均為黨的組織或人事部門,均不具有獨立監督權。對黨政干部財產申報材料的轉送、公開內容散見于規定中,并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且缺少對保密內容的規定。此外,規定中違反財產申報規定的責任只有黨紀政紀責任,并沒有法律責任,對違法程度及如何具體處理等也沒有具體解釋,導致實踐中的泛泛處理,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二)規范制度分散
我國在中央層面已陸續頒布《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定》(簡稱U995年規定》)、《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簡稱《1997年規定》)、《關于省部級現職領導干部家庭財產的規定》(簡稱((2001年規定》)、《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簡稱《2006年規定》)、《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簡稱((2010年規定》),《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簡稱《2017年規定》)除去那些已經被廢止的文件,《2001年規定》和《2017年規定》這兩個現行有效的文件在內容上則多有重復。而且,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統一的反腐敗法或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三)申報主體對于財產申報制度存在抵觸心理
一項制度要想確立,就必須得到受眾的歡迎和肯定,否則即使這項制度設計得再好,也不得人心,必定得不到受眾的配合。財產申報制度也是這樣,雖然這項制度對反腐能夠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申報對象對于這項制度的認同度并不高,存在抵觸心理,所以該項制度仍還沒有得以確立。
(四)沒有形成完善的問責機制
目前,中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存在一個明顯缺陷,即沒有形成“申報—公開—審查—監督—問責”這樣一個完備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從“問責”環節看,目前中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實施效果不佳,誰來負責?怎么負責?問責主體和問責程序皆不明確。對黨政干部財產申報中發現的問題采取什么方式處置?對監督機構不作為怎樣追究責任?這些“問責”環節的缺失嚴重制約了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真正落實。
二、優化黨政干部財產申報制度的建議
(一)對建立專門財產申報核查機構
我國財產申報的管理和審查機構采取受理與審核相統一的模式較為行,在目前成立的監察委員會設立一個內設機構,專門負責財產申報核查工作,或結合各級巡視巡察辦的設置,建立黨政聯合的各級財產申報核查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與各級巡視巡察機構合署辦公,直接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且在反腐敗法律中明確規定其檢察職能、準司法職能,專門負責對財產申報材料進行受理、轉交、核實等一系列工作,并定期在專業性刊物及互聯網上公開,便于群眾了解和監督。另外,也可在縣以上獨立設置中央垂直管理財產申報核查機構,無論是單獨設置,還是與其他機構合署辦公,都需加快相應的工作隊伍建設。最后,規定保密事項及違法所帶來的黨紀政紀處分以及刑罰。
(二)由分散的黨內法規向專門的國家法律轉變
制定財產申報法,或者在現有法律中增加這個制度,用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該制度相關內容。在將該制度納人法律的過程中,要確保能夠實現源頭治腐、內容上使反腐倡廉國家法律制度體系更佳完善。
通過國家法律確立這個制度,要更好地貫徹源頭治腐理念,實現立法形式、立法內容與制度理念的高度匹配與契合,符合人類社會治理腐敗的國際潮流。待法規成熟、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基礎完成后,再建立《公務員財產申報公開法》。
為了保障腐敗治理制度的權威性、穩定性、科學性,切實解決政策化腐敗治理制度在制度建構和制度執行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應適時地將那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的、可以轉化為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度”通過立法程序轉化為法律,將黨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
(三)提高申報對象認同度
結合“廳局級”公務員本身的工作特色,一方面可以強制要求“廳局級”干部定期向省市紀委申報家庭財產情況,另一方面可以適當保護其隱私權,只在本單位內部和同級中進行公示。而針對“科級及以下”公務員的財產申報制度支持率相對偏低,可以要求其在參加“職位競聘”時進行財產申報,并在順利當選時向社會無條件公示其收入狀況,以接受群眾監督。
主管部門加強檔案管理,根據公職人員管理權限,對申報、公示材料實行分級管理,落實專人、專柜,完善相關資料保管和調閱制度,確保申報材料的安全性。為了簡便填寫、統計、審核、查詢這一流程,延長材料的保存期限,應當設計與其緊密相關的電子軟件,建立配套的電子檔案,實行動態監管,確保財產申報自上報、受理至審核、留存都能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
(四)完善財產申報制度的問責機制
問責環節是財產申報制度實現路徑的最后一個環節,問責環節的有效實施,是整個制度實施的保障。因此,從“問責”環節上看,要設計一套主體明確、程序透明、懲治與激勵相結合的有效問責機制,既追究不履行財產申報義務的黨政干部的責任,也要對申報受理機構、監督機構的失職進行問責。同時,在財產申報過程中,也要注意惡意泄露申報主體個人和家庭隱私的情況,為保證財產申報制度順利進行,對于惡意透露申報主體隱私的行為也要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