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尊民
摘 要:古籍承載著歷史的積淀,它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標志,也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一個民族文明的體現,它是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財富。文章分析基層圖書館古籍遭受破壞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古籍保護與修復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基層圖書館;古籍修復;古籍保護
一、基層圖書館古籍受損的原因
(一)自然老化
古籍紙張主要由纖維素(C6H10O5)n、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成分組成。纖維素是纖維二糖脫水聚合而成的生物多糖,在陽光或空氣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其中葡萄糖殘基的C2原子和C3原子上的經基氧化生成碳基,導致古籍紙張機械強度降低,出現泛黃、脆化、斷裂、破損現象。半纖維素是由帶短支鏈的多糖和分子量比纖維素小的多糖組成的混合物,木質素是以苯丙烷為單元的結構復雜的芳香族聚合物,含有大量具有發色作用的碳基和芳香共扼結構的物質,穩定性很差,尤其在光照下更容易被氧化為有色物質。含有半纖維素、木質素的紙張更易發黃變脆。
(二)生物破壞
在造紙中加入的動物膠、淀粉、礬、樹脂,以及裝裱時使用的各種漿糊等有機物質,為霉菌、細菌和蟲害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霉菌在溫度(T)25℃~37℃,相對濕度(RH)80%~90%、酸度(Ph)4.0~5.8的條件下迅速繁殖,在古籍紙張表面形成霉斑。霉菌以紙纖維為營養源,同時分泌出的酸性物質使紙張酸化,分泌出的粘稠物使紙張粘連。細菌在溫度25℃~37℃、相對濕度90%、酸度6.0~7.5的條件下,可以使古籍紙張纖維腐爛。
(三)保管不當
由于不具備保藏古籍文獻條件可能是長期光照造成紙張變色和光化學反應,或在潮濕環境存放古籍就會形成霉斑和粘連,會使古籍出現發黃、發脆、粘連現象,加速了古籍的損壞,與保管條件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古籍保存的庫房環境對古籍文獻的影響尤著。
二、基層圖書館古籍修復和保護的措施
(一)細化古籍保護的責任分配
由于古籍保護政策的實施力度較低,使古籍保護的工作進行更多流于形式,因此應當對基層圖書館的古籍保護責任進行明確分配,最好責任到單獨的工作人員,以此來確保古籍保護工作的全面進行。同時,圖書館應當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或者在各部門之間形成交錯的監查網絡,以此來確保館內古籍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基層圖書館古籍保護的問題處罰方面,應該加強處置力度,不能僅僅停留在批評教育的層面,對于保護工作未能完成并且造成古籍極大損害的行為要進行嚴厲的處置,必要時候需要依法制裁,要切實將古籍保護工作進行的更為到位,這樣才能使得基層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進行的更為順利,并且才能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這些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二)增加古籍修復資金的投入
在實際的修復工作中,相關的人員數量極少,這很難滿足古籍修復的要求,并且使得修復的工作量大增,因而需要增加財政的投資力度,以此來促進更多的人才來進行古籍修復的相關工作,同時基層圖書館也應該加強與其它相關單位的合作,并且應該積極尋求社會的資金來進行古籍的修復工作,要確保古籍修復經費的充裕。同時在資金的實際運用上要進行一定的監管,不能放任資金的浪費,對于修復資金的使用情況需要進行詳細的備案,要努力使得整體的機制更為健全,要讓投入的資金著實使用在古籍修復工作之中,有條件的基層圖書館可以設立專門的監查機構來進行資金的監管,這樣使得資金的充分使用,才能有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愿意將捐款運用到古籍的修復之中。
(三)改革古籍修復管理模式
部分古籍由于未能得到較好的保護,使得其隨著時間的磨損,整體的損害不斷加重,這也使得古籍的修復工作難度加大,這一較為巨大的修復工程,除去充足的資金投入以外,更需要在修復的管理模式上進行改革,這方面基層圖書館已經有了改進的趨勢,其在積極改善古籍保護條件的同時,對古籍修復工作的進行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同時在古籍的整理方面加強了力度,在古籍的再出版以及研究使用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由此可以看出古籍修復管理模式改革的實際意義是很大的,其不僅可以使得古籍修復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大增,而且通過開放式古籍修復管理模式的建立,也可使得古籍修復工作的開展更為順暢。筆者認為,在古籍修復工作的進行之時,需要進行更為科學、具體的調查研究,要對多方面的意見進行尋求,結合以往的古籍修復經驗,并且針對基層圖書館的管理特點,真正制定出符合我國基層圖書館的古籍修復管理模式,要確保我國古籍修復工作順利進行。
(四)加大古籍修復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基層圖書館在進行專業修復人才的引進時,對于重要的修復工作需要進行重點的扶植,要在修復技術的攻克之中加大力度去培養高技術的修復人才,同時在修復技術的學習上要加大專注度,對于修復工作進行的視野有必要進行開拓化處理,對國外的先進修復方式以及技術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與借鑒,要讓自身的古籍修復能力不斷的進行提升。在人才的引進方面,對國家著名專家或上級相關部門的古籍修復人才要進行誠心的邀請,使得其積極的參與到我國的古籍修復工作中去,以此來確保我國古籍修復技術的發展創新。
(五)有計劃的出版地方珍貴史料
古籍保護工作主要是指原始面貌的保護以及再生面貌的保護,而其中再生面貌的保護是對古籍進行重新的印刷出版,以此來對古籍的內容以及樣貌進行循環的保存,并且對相關古籍的出版可以使得修復的經費有所增加。在基層圖書館對于古籍進行再生面貌的保護時,首先應該明確對象是以珍貴的史料為主,一般地區的珍貴史料主要的收藏地就是基層圖書館內,因而地區珍貴史料的保護必須依靠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內容進行選擇性、計劃性的整理出版,這樣也能使得史料的內容得以更為廣泛的傳播,并且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精神文化傳承以及古籍保護思想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