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貢靖飛

為了盡量減輕子女的贍養壓力,給老年生活增加“興奮點”,同時提升生活的品質,不少擁有一定的積蓄和退休金的老年人,會選擇投資理財自己養老。對于老年人群體來講,理財的目的是要減少風險,讓資金盡可能多的增值保值。因此,老人理財,“穩當”、“安全”最重要!
手頭有閑錢的老年人成了理財公司的“唐僧肉”,其實理財騙局往往大同小異,老年人理財只要多留一個心眼就能避免被騙。老年人理財被騙大多有這幾個共同的特點:利用空巢老人缺乏子女關心的心理特點設置溫柔陷阱;辦公室和詐騙場所一般裝修的“高大上”甚至利用銀行場景騙取信任;利用國家熱點政策貼標簽行騙;開各種宣講會、投資者見面會當場忽悠詐騙。
理清了理財騙局的套路,還有一個更簡單便捷的防騙“秘籍”,那就是記住一些“投資鐵律”。
人都有貪婪的劣根性,理財公司常抓住人性這一弱點,宣傳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如果理財產品的利息高過14%就要當心了。理財中的“預期收益率”,只是一個未必兌現的許諾,具體收益要看產品到期后公布的實際收益情況。老年人要能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要盲從一些理財機構工作人員拍胸脯保證的預期收益率。
通常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多是些常人搞不懂的業務,如投資黃金、原油等,這類投資風險大,一般剛投進去時,會給投資者一些好處,但是突然有一天,投資者會一夜之間虧的血本無歸。
有些理財公司與客戶簽訂的借款協議,只標明了金額和期限,而并沒有明確的借款用途,甚至也查詢不到資金流向,投資的錢有可能是進了理財公司自己的資金池,一旦這些錢被挪用或者進行高風險投資,你的錢也就打了水漂。
正規的理財產品包含國家法律框架內發行的債券、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券商集合理財、私募基金和信托計劃。合法的產品,不但在各機構官網上可以查到,在行業網站上也能查到,不能輕信僅僅是親朋好友口耳相傳的投資。
一些理財產品需要投資者先交錢,等錢湊到一定數額,再去找項目,以天使投資或者其他名義將錢投出去。結果最后發現,這些投資的公司全都是他們自己注冊的空殼公司,投資者當然拿不到收益。
吸引老年人投資,“門檻低、收益高”是最直接的誘餌,多數P2P理財就具有這個特點。不正規的P2P理財公司開始以送大米、食用油等,甚至用“紅包”作為獎勵來拉攏老年人投錢。P2P理財屬于虛擬投資,老年人很難甄別其合法性,騙錢后很難找回,最好也不要投。
老年人理財遵循以下3點,方可從容安穩地規劃自己的養老金。
(1)避免高風險,安全為主。老年人做投資理財,首先考慮投資渠道的安全性,不能貪圖高收益,應以穩妥收益為主。
(2)盤點好資產,靈活方便。老年人理財投資前要先明晰自己的收入、支出、存款,計算可用的閑置的金額,再規劃購入哪些理財產品。老年人適合做小額分散投資。老年人因生病、住院等因素急需用錢的概率相對較高,在理財時應適當考慮資金支取的方便性和靈活性。
(3)投資有風險,心態要放平。有些老年人在投資理財時心情會隨著投資的盈虧而波動,這很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其實在投資前做好虧錢的準備,這樣才能保證心態平和,要知道老年人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養老金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安逸舒適,保重身體才是重點,切勿本末倒置,因為賺錢而傷神傷身。
在進行投資理財的過程中,由于老年人接觸的市場信息較少,接收新信息的速度也沒有年輕人迅速,再加上缺乏專業的理財技能,容易被騙。作為兒女,應當多給出建議和提醒,為他們辨別“地雷”,掃除“陷阱”,在工作之余更要多陪伴在老人身邊,讓他們能安全理財,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