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光 曲萌 張孟真 梁靜杰

摘 要: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交通、車路協同已成為人們的研究的主要方向,無人駕駛、共享汽車慢慢進入人們的生活。如何綜合應用現有的新技術、新模式,是我們最值得關注的。本文中,我們通過研究傳統出租車存在的問題,改進現有共享汽車的不足,結合現有的無人駕駛技術提出了基于無人駕駛的共享汽車出行新模式。基于無人駕駛的共享汽車出行新模式可以通過GPS定位和GIS規劃線路使車輛合理分配,提供線上約車,并通過改進車內空間與設施設備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實現更高效便捷、更安全環保的交通出行。
關鍵詞:無人駕駛;共享汽車;合理分布;高質量服務;新模式
1.引言
傳統出租車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已經受到了強烈沖擊,收費高、接單效率低、司機與乘客發生沖突、不符合綠色交通理念等缺點日益暴露;同時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下的“網約車”因為其接單速度快、多人拼車費用低等優點而深受人們信賴,但最近“空姐順風車遇害”一案,也暴露出了“網約車”的安全隱患。近兩年,無人駕駛、共享汽車等字眼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但由于共享汽車是靜態的,很容易受到人們出行、地理位置的影響,導致共享汽車過度集中或者因偏遠而無人使用等問題。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實現快速、安全、綠色、共享的交通出行,一時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2.運營模式
基于無人駕駛的共享汽車出行新模式是利用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運營模式、借助無人駕駛技術、結合共享汽車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打破傳統共享汽車的靜止等人取車的模式,使共享汽車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動”起來,以提高共享汽車的使用率、行駛安全和服務水平為目的的共享汽車出行新模式。
2.1 根據需求量合理分布車輛
受自然條件和后續發展的影響,存在出行需求分布不均衡等問題,為了提高共享汽車的合理分布、有序運營我們采用為GPS與GIS相結合的技術。一方面采用GPS技術,精確得到每一輛汽車的位置;另一方面,通過后臺獲取各地區的需求狀況。綜合車輛分布和出行需求情況利用GIS技術合理規劃共享汽車的行駛線路,使空載的共享汽車合理分布開來,降低空載率,使共享汽車服務量達到最優。
2.2線上、線下約車相結合
為方便各種類型的乘客出行,乘客打車可分為線上、線下約車兩種形式。習慣使用手機的乘客,可根據自己的出行時間、地點在手機APP上進行約車,當乘客發出約車信息后,后臺處理器將會判斷乘客乘車位置及時間,合理安排就近車輛去接乘客;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或者忘記帶手機的特殊乘客,當身邊有共享汽車駛過,乘車人可向汽車招手示意,共享汽車通過高度精確地判斷其手勢,識別乘客乘車意愿。同樣,乘車后,乘客可選擇第三方在線支付或者現金支付,更好滿足人們的需求。
2.3 高質量的服務
一方面,改變傳統汽車的內部構造,提升汽車內部空間、提供網絡與電源等,為忙于工作的上班族的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實現車上辦公;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共享汽車內部安裝大屏幕(藍牙可連接)、按摩座椅等設備,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同時,租車時人們可選擇長時租車或短時租車,長時租車的乘客可以在租車時期內擁有車輛的使用權和暫時的擁有權,受乘車人自由支配。
3.運營新優勢
首先,通過調查研究,汽車共享市場所擁有的巨大潛力,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共享行業傳統的經營管理辦法,并沒有充分利用起所有的共享汽車,外加注冊押金較高導致了共享汽車利用率低。而基于無人駕駛的巡游式共享汽車不局限于使用地區使用而且無押金,將會提高共享汽車的利用率,提高公司收入,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此外,實現無人駕駛,可以減少傳統出租車公司人力的投入,減少運營成本,同時也避免了部分出租車司機為了賺取更多利益,疲勞駕駛帶來的行車安全問題。
4.存在的問題
4.1技術方面
1.受惡劣天氣的影響較大。目前關于無人駕駛的所有試運行都是在有限的條件和環境下完成的,而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車頂的傳感器可能會被打壞。如果接收不到數字交通信號,無人駕駛汽車便無法識別出交通警察或道路工人所發出的交通信號。
2.網絡中斷。道路上正在行駛中的無人駕駛共享汽車,如果網絡突然發生中斷,其運行方式和運行軌跡便是完全不可控的了。
4.2.資金問題
首先,無人駕駛技術中的技術開發、傳感器和軟件開發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其次,一輛車的成本造價本就比較高,而基于無人駕駛的巡游式共享汽車需要大規模的市場投放,所需要的資金也就大大增加。最后,車輛的后期維護也需要資金投入。
5.結論
基于無人駕駛的共享汽車從“智能、綠色、安全、共享”的理念出發,借助無人駕駛和互聯網技術,在出租車與共享汽車的基礎上打造新型運行模式,以提高汽車共享利用率、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實現無人調度為核心競爭力?,F在交通行業的大主流正在朝著無人駕駛的共享方向發展,出租車、共享汽車、無人駕駛三大方面的整合,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實現“人、車、路、環境”更好的結合。
參考文獻:
[1]田國強.人工智能技術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應用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7.
[2]李冬新,欒潔,滴滴打車的營銷策略與發展對策研究[N].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3]深圳無人公交為何不被看好? 鏈接http://www.sohu.com/a/208902847_173793
作者簡介:
張躍光:(1996—),男,山東濟南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規劃與管理
梁靜杰:(1995—),女,山東煙臺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張孟真:(1997—),女,山東臨沂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曲萌:(1996—),女,山東煙臺人,本科,研究方向工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