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二次供水的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飲用水通過二次供水系統后常常會受到二次污染,影響供水水質,使人們對水質需求與現狀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本文介紹了二次供水管理情況,以及為改善二次供水水質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包括規范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驗收,建立二次供水監督制度,加強二次供水清洗單位管理,加強開展培訓工作,加強政策配套等,為確保二次供水的衛生安全研究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二次供水;管理;存在問題;措施
引言: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高層住宅拔地而起,二次供水日益增多。如何保證居民飲用水的安全是關注民生的大事,也是公共衛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已有很多有識之士對二次供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了深層次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本文在有關調查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二次供水的現狀調查、研究分析的進展和思路,談談二次供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為確保二次供水的衛生安全研究提供可靠依據。
一、二次供水的研究現狀
從 20 世紀開始,社會上就非常重視二次供水系統中的水質二次污染問題,并針對該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一)水池(水箱)、管道污染嚴重
為改善二次供水系統水質,避免發生二次污染,針對如何優化和改造二次供水系統的問題,全國以及全球都在研究。在二次供水管理問題的成因和解決思路中指出我國現階段的二次供水的水質質量情況不容樂觀,在二次供水系統中的地下水池和屋頂水箱中存在很多懸浮物,部分水池水經取樣檢測后,還發現細菌嚴重超標的情況。據調查,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地下水池中的懸浮物就會達到每立方米幾十升,水池底下淤泥厚度將會超過十厘米,同時還會伴隨著臭味,這與二次供水水質要求相比差的非常遠。在小區設置的屋頂水箱中,經取樣檢測后發現水中的細菌也超標幾十倍,然而經檢測后發現,我國大部分屋頂水箱中細菌均超標50倍左右。
(二)水池中水質污染分析
二次供水系統中另一種容易發生水質污染的設施就是水池,眾所周知,在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嚴格要求下,經過水廠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程序后,在進入水池前的飲用水的水質是必須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跟管道中的水一樣,飲用水在水池中停留較長的時間后,水中的鈣、鐵、錳等微量元素慢慢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沉淀物沉積在水池內壁,特別是鐵離子,在水池中形成氧化鐵等沉積物后,在水流的沖擊下,會造成“水黃”等水質污染。另外,水池中也是微生物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大量的微生物凝聚,使水中的余氯快速消耗,加快了微生物的繁殖,使水產生異味,污染水質。
二、采取的管理措施
(一)規范管理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驗收。凡需建造二次供水設施的用戶,須先將有關工程的設計圖紙和資料送至二次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后方可開工建設。有效地杜絕了不合格設施投入運行,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二次供水設施竣工后,建設單位組織衛生監督機構和城市供水企業進行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供水。檢查驗收的內容包括:設施施工是否按圖設計,設施的涉水材料是否符合衛生要求,涉及飲用水安全的儲水設備、水處理設備、防腐涂料、供水管線等必須有省級以上(含省級)衛生部門的衛生許可批件,水處理設備和防腐涂料必須有省級以上(含省級)衛生部門頒發的“產品衛生安全性評價報告”,要求有設施密閉試驗驗收合格單,需監理單位參與驗收。
(二)建立二次供水監督制度
二次供水設施投入使用后,二次供水治理考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進行考評、指導、督促。
1、建立考評機制
建立市、區兩級考評網絡,區級治理工作績效考評由上一級部門負責,根據《二次供水治理考評標準》,每季度對其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基礎資料管理、現場檢查等多個項目進行考評,結果計入各區的年終績效考評成績。治理活動開展以來,90%的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能按規定每半年至少清洗一次水池,98%的管水人員持有健康證上崗,設施完好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2、開展掛牌評定活動
從業主負責制和檔案資料、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定期清洗情況、設施周圍環境衛生、設施完好情況、水質指標這6項指標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評定。
3、改造舊設施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二次供水水池大部分為生活與消防合用,容積太大,循環周期過長,導致水質不合格,水質污染隱患極大。對于這部分設施需要進行整治改造,采取對水池分割,把生活用水與消防用水分開,或者重新設置生活飲用水專用水池的措施。改造資金由設施管理單位自籌,困難單位由政府適當予以補助。2009年以前發現的近40家水質不合格或不穩定的設施單位,已有37家完成或部分完成整改,28家獲得合格單位掛牌。
4、建立二次供水設施檔案
對二次供水設施采取“一戶一檔”建立檔案,逐步完善資料和信息的收集工作,記錄每個單位的考評情況和跟蹤落實整改情況,每一家二次供水用戶的基本情況均有據可查,使治理工作更具連續性和可操作性。
5、加強二次供水清洗單位管理
《城市供水節水條例》規定二次供水設施每半年必須由專業清洗單位清洗一次,二次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清洗隊伍的管理。進一步規范管理清洗隊伍,理順清洗市場。有關部門負責對清洗隊伍進行抽檢督查。
三、加強對現有設施的管理
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設施單位供水管理制度,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拆除陳舊、破損且可有可無的水池或水箱以減少污染源;對新、改、擴建的水池或水箱,要嚴格按新規定、新標準驗收;對現有的不符合衛生要求的二次供水設施,應當限期改造,短期內不能改造的應當加強衛生管理,加大監督監測力度,并適當增加監測頻次。
(一)加強對二次供水水質的監測和管理
提高水質檢測能力和監管水平以適應新國標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關于城市供水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堅持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的清洗消毒。
(二)建立嚴格的抽檢制度和年審制度
建立定期監測、監督、檢查及二次供水設施行政許可證年審制度,將重點放在督促二次供水管理單位自覺對其設施進行經常性檢查、監測和維護上,促進各二次供水單位增強自身管理意識,推動二次供水管理工作向法制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三)依法加強管理
政府應提高對二次供水設施管理的重視程度,依法加強二次供水管理。發揮社區在二次供水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對不依法管理的二次供水單位,社區要及時督促、舉報。特別是二次供水的監督管理中操作性強的強制性規定,如設施的設計、修建、驗收,水箱的定期清理、衛生達標、日常監測等,對違反相關規定的,執法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責任等等,做到依法管理,違法必究。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二次供水的方式必將被更先進、更科學的供水方式所替代。建議學習和借鑒外省市的管理經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新建二次供水設施采用直接增壓供水方式。制定并實施防治二次供水污染的近期計劃和中長期規劃。有效控制水箱、水池的建設及規模,如果某地不能夠建水箱水池,那么一定不要在那個地方建造,另外,對于需要統一改造的片區實行集中式供水,確保二次供水系統能夠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 夏瑞,淺談二次供水水質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J],漢中科技, 2011(5);
[2] 李棟安,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模式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2, 19(3);
[3] 李東敏,二次供水安全問題及對策探討[J], 科技資訊, 2011(19);
[4]張國輝,孫守智,魯秀霞,二次供水管理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