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安
摘 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社會的基礎性工程,其主要作用是為農業生產服務、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防災抗災減災等問題。通過農村水利設施,有效解決灌溉、排水、防洪除澇和防治鹽、漬災害等,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定的基本農田。設施完好、功能齊全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設施,是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諧、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探究
黨的十九大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部署,針對水利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更加堅實的水利基礎。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為解決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而修建的田間灌排工程、小型灌區、灌區抗旱水源工程、渠道、小型水庫、塘壩、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隨著城鎮化的建設和發展,農村人口比例比過去有所減少,但農村人口仍占占人口基數的42%。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的根本問題,長期以來,國家始終把“三農問題”放在首要位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三農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謀劃,夯實基礎,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而增加動力。
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建設,逐步完善灌區骨干工程體系,加強量測水設施建設。做好配套節水改造任務,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鞏固提升廣大農戶飲水安全問題和坡耕地水土流失、防災減災等綜合治理問題。各類農村水利工程設施,形成了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配合的綜合防御體系,最大程度減輕了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失。據相關資料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5年,是水利建設進度最快、水資源管理措施最嚴、水利改革攻堅力度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5年。”不難看出,國家高度重視水利建設,不斷夯實全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為百姓造福。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域優勢,合理規劃、統籌發展。根據本地資源、氣候、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社會的發展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因地制宜,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前提下,使資源能夠發揮出最大效益。習近平總書記道出的發展真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并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濟與環境兩輛馬車朝著一個方向推進,才能做到發展的穩中求進。”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的防汛抗旱、防災減災能力,發揮水利工程的輻射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問題。
農村水利工程包括農村生態環境工程、農村飲水工程、農村工業用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在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人類在遭受到無數次災害造成的損失中,認識到防御水旱災害是發展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漢書·溝洫志》寫道:“若有渠溉、則鹽鹵下濕,填淤加肥,故種禾麥,更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因此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更好地應對惡劣地質條件和氣候情況的最有效的工程設施,利用小型水利工程來防災減災抗災,是最有效的途徑。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采取專業管護,形成適合本地情況和不同工程類型的管護模式,保證各工程設施在運行時發揮正常的功能和作用,使工程保持良性運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夯實水利基礎,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緩解自然災害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危害。
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針對各類工程設施的特點,對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設施應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尊重農戶意愿,依靠農戶力量,從實際出發,制定可行的管護制度和實施細則,采用“村管片,組管線,人管點”的模式,落實管護責任,取得最佳的工程效益。在今后的農村水利建設管理過程中,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為農村水利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好農村社會的民生水利問題,從全市各鄉鎮的水情民情出發,堅持普惠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形成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發展新格局。
水危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水的區域性、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應對水危機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因此,堅持綠色發展、構建節水型社會,把水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優先位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今后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向。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是有效利用水資源的重要途徑。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是我國應對水危機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據調查,在農業灌溉水利用率上,我國只有0.4左右,而發達國家則有0.8左右,農業節水是主攻方向。
近年來,通過加快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16提高到0.542,在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同時,實現了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在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方面也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廣大農戶珍惜水資源、愛護水資源的意識不斷提高,這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有力保證。農村水利工程是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農村所建設的水利工程多是公益性工程,具有投資大、規模小、收益少、效益緩釋性等特點。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多為末端工程,使用季節性較強,具有較強的區域性。農村水利工程除了經濟效益之外,還有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在提高了當地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提高了當地生態效益、環境效益、景觀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地促進了農村水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使美麗訥河、魅力訥河更加富有時代的氣息。
結語:“穿山溉灌,民賴其利”。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保證農業穩定持續的發展,提高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確保農村民生安全的基礎,是保證農業生產、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石。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保證工程設施安全運行、良性運行,使工程設施能夠長期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國霞.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 民營科技.2011(01).
[2]呂萌.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0).
[3]金寶龍.關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與現狀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2(06).
[4]胡家浩,湯尚穎.我國農村水利管理現狀與健康發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06).
[5]付臣臣.大力加強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之我見[J].農民致富之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