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維
摘 要: 葉錦添作為一名優秀的電影服裝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工作以前,首先是研讀劇本,嚴格根據劇本的內容要求分析角色的身份、處境、命運走勢以及心理變化。必須以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作為設計基礎,才能創造出既符合劇情又具有真實感的電影服裝。要想成功設計出符合電影需求的服裝,在研究劇本時首先要做是:奠定導演展現的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確定劇情發生的歷史與時代背景,把握角色的身份、處境、命運走勢以及心理變化,及時跟導演、演員進行溝通,以導演的要求和演員自身的條件如外貌、性格、氣質為前提條件,選擇電影服飾的風格和類型。
關鍵詞: 影視風格;歷史服飾;人物特征;演員特點
葉錦添從事影視服裝設計已久,形成了個人特定的設計流程,下面就從一下幾個方面闡述其在創作前期過程:
(一)根據導演追求的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服裝作為電影中重要的道具和視覺元素,在電影的畫面審美、人物特征、情節推動、時代背景方面有著重要的傳達功能,同時也展現了導演想要傳達的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根據導演的意圖進行服裝設計是每個電影服飾設計師的基本責任。設計師應在導演的風格基礎之上,結合自我的設計理念以及演員的條件進行發揮創作,為打造優質的電影作品而創作。
在葉錦添眾多的古裝電影服飾中,每部電影因為導演追求的風格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形象,如《臥虎藏龍》和《赤壁》中的人物服飾與歷史形象相似還原度高,截然不同的是《無極》《白發魔女之明月天國》中的人物形象充滿了魔幻、荒誕的意味。在《無極》中的服飾造型,因為劇本傳達的也是一個神話故事,導演追求偏向荒誕、離奇、神秘、夢幻的藝術風格,于是便有了羽毛外衣、鮮花盔甲和千層紗衣、懸浮披帛這些在現實歷史中未曾出現的、夸張變形的服飾形制。
電影市場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影片,這取決于導演的喜好不一,他的喜好和偏愛決定了整個幕后團隊的走向。每個優秀的導演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會反映在其電影的各個元素之中。反映在服飾上,則表現為導演對不同服飾色彩和款式風格的選擇。
《夜宴》可以說是馮小剛執導風格的轉變,又可以說是他的專業回歸。從他繪畫的分鏡頭畫面中,可以得知他具有很深厚的美工技術功底。所以劇中服飾色彩的運用也別出心裁。整個影片的服飾主要分為黑、白、金、紅四種顏色。每一種色彩代表了不同的隱喻意義,通過人物間不同的服飾顏色變化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以及氛圍的渲染:白色代表純潔高尚但又無知脆弱;黑色代表陰謀和壓抑;金色代表浮華空洞;紅色代表欲望和生命。《夜宴》作為一部以宮廷中權力較量為題材的影片,其中顏色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葉錦添通過服飾色彩的強對比和厚重感,映襯了宮廷斗爭之間的人性狡詐和險惡。
葉錦添在《赤壁:電影美術筆記》中記錄了導演吳宇森對于《赤壁》這部電影的美學追求是實而不華的。這種不著重夸張虛華的,追求實感的藝術風格,讓葉錦添做《赤壁》服飾設計時,查閱史料、訪問專家、親自考古,才得以設計出大量復古、史實感強、還原度高的服飾形象,以貼近整個求真求實的畫面效果,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演變設計,用浪漫手法表現古典主義,烘托導演傳達的藝術風格。
(二)根據時代背景
根據時代背景設計服飾,無疑是在奠定導演的求實風格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為了還原故事的時代背景,服飾作為視覺元素,伴隨著角色的出現呈現在畫面中,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觀眾影片所處的時代。對劇本中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做了一個大背景的鋪墊,這讓觀眾更容易地切入影片故事情景,符合他們的視覺期待和畫面審美。
尤其是導演追求寫實風格的古裝電影,更要做到依據歷史原型。就以《赤壁》為例,漢代的婦女依舊沿襲了秦朝女性的服飾制度——深衣制。我們可以將史書中記錄、出土的文物或者是復原的服飾款式圖樣與小喬在劇中的穿著打扮進行對比(如圖1-1)。大門襟的右衽交領,領口開的比較低,有很多層領子疊起來,很像古書上記載的“三重衣”,衣服下擺呈喇叭狀,很大,拖到地上不露足;衣袖寬大,袖口有鑲邊;腰部綁有塑腰帶固定衣服。通過人物的整體造型特征告訴觀眾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漢代。
(三)根據人物身份特征和演員特征
演員是電影中最重要的表演載體,電影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演員是否能夠刻畫出特征鮮明、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而電影劇中人物形象的打造離不開服飾的運用,如上文所說,電影服飾能展示時代背景,同時也能夠通過不同的服飾造型隱喻出人物的命運起伏、角色的個性特征。演員實際情況和角色之間的差距,也可以通過服飾造型進行巧妙地修飾和整改,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讓演員更好地服務于角色形象。
葉錦添與章子怡曾有過兩次合作,一次是《臥虎藏龍》的玉嬌龍,一次是《夜宴》中的婉后。在發型的設計上,葉錦添先是把握住這個時代經典發型的重要元素,再根據演員的自身特質進行調整。章子怡自身臉尖,身形消瘦。玉嬌龍的發型就在旗頭的基礎上調整,讓她的臉看來豐盈一些,旗袍也加了腰身,顯現出她的“型”。在電影劇情發展中有動作戲和舞蹈戲出現時,也需要對服飾造型進行整改,以獲得戲劇的表現張力。葉錦添善用“加法”和“減法”。加法就是通過元素的堆積,如線條的重復、圖案的堆砌、面積的擴張等等。減法則是對服飾的簡化,如輪廓的簡練、線條的刪減、顏色的減少、體積的縮減等等。利用服飾的款式風格特性來呈現角色人體運動之美。
參考文獻
[1]葉錦添.赤壁:電影美術筆記[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
[2]葉錦添.神思陌路[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
[3]葉錦添.神行陌路[M].北京:背景美術攝影出版社.2013.
[4]牛春龍.《赤壁》側寫[M].廈門:鷺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