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妮
摘要:通過對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的影響因素分析,探討了給排水管道工程技術建設與處理的工藝,并指出了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施工的要點以及質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夠為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與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
1闡述
給排水管道工程對于人們正常生產與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設,其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建設以及發展。這就要求進行給排水工程的施工過程中,要以綜合、系統的理念作為指導,確保整個給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設能夠更加適宜整個系統工程,確保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的質量,確保我們生產與生活擁有可靠的基礎保障。
2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的影響因素
2.1強度和穩定性因素
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時,會受到工程建設所在地的地質條件以及土壤環境等因素影響。因為不同地域地質條件存在相對大的區別,因此,地基強度差異導致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采用的工藝也會有所區別。進行給排水管道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全面的考慮地質環境條件,確保管道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要結合施工現場的條件,采用適宜的方法,更好的改善施工區域土質條件,有效的提升地基支撐強度,確保給排水管道工程擁有良好的穩定性。
2.2壓縮變形因素
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涉及的工程數量相對大,而且管道工程分布較為錯綜復雜,由于自身承載的影響,加之管道自身重量的影響,易使得管道發生下沉的問題。要是管道能夠承受載荷超出了不均勻沉降極限值的情況,將使得管道出現較為嚴重的下沉以及形變,管道的接縫位置便會發生滲透問題,甚至出現管道斷裂,使得管道出現破壞,管道的整體壽命將受到極大影響。
2.3自然因素
因為給排水管道的施工通常情況下是在露天環境下作業,所以,在整個施工期間,極易受到天氣情況的影響。因此,環境對于給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設影響非常大。由于降雨過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過高,導致土壤變得疏松,地基也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管道的負載有所增大,管道沉降問題加劇。同時,受到天氣情況的影響,將會嚴重拖延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施工的周期,完工的給排水管道工程同樣也將受到影響,會導致給排水管道工程的使用壽命有所縮短。
2.4地下水環境因素
在進行給排水管道工程建設過程中,基礎工程建設施工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很多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所在區域的水滲透情況較為嚴重,要是水發生滲透的數量超出了允許范圍時,便會發生給排水管道腐蝕問題,使得水資源大量的流失,還會對給排水管道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使得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質量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
3給排水管道工程技術建設與處理的工藝
3.1涵管樁施工工藝
采用涵管樁工藝進行施工作業時,技術人員應當將涵管樁安放在固定的地點,然后將涵管樁之中攜帶的淤泥徹底清除干凈。同時由于鋼筋涵管自身的重量以及壓力等,均會導致涵管發生下沉,可以實現涵管的自動沉降。不過,要是涵管自動沉降的作用相對弱時,可以將不同的涵管進行疊加在一起,確保涵管下沉擁有足夠的作用力,直到確保涵管沉降到了持力層位置。
3.2筑壩挖掘法施工工藝
該施工工藝主要是應用在一些存在積水的區域中,尤其是雨水較多的區域,采用筑壩挖掘工藝能夠有效的將淤泥清理干凈,提升給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的施工速度。目前,應用筑壩挖掘方法的過程中,通常是先進行排水施工,再對淤泥進行處理,并組裝管段,最后再完成填土作業。
3.2.1筑壩排水
一些存在相對多淤泥或者是積水的區域,例如池塘等地,需要進行筑壩排水施工。在管道線的兩邊位置進行筑壩施工,以完成對積水的排放。進行積水排放的過程中,應當尤為注意要確保筑壩擁有良好的穩定性,在管道施工區域與筑壩位置間,應當保持相應的安全距離,以保證施工作業的進度,能夠有效、及時得清理干凈積水以及淤泥。
3.2.2淤泥的清理
進行挖掘施工時,應當確保淤泥得以及時的清理干凈,一般淤泥以及泥水加以引導,把淤泥以及泥水推到預設好的位置處,再做填平處理,如此便實現了淤泥的清理。在淤泥的清理過程中,應當依據我國相應的標準以及要求完成作業,應當設置相應的施工道,以實現有效的引導。
3.2.3挖掘管溝
進行管溝的挖掘施工過程中,應當尤為關注下列幾個過程:第一,要選用履帶式挖掘機,必須及時將挖掘出來的土壤加以清理,要確保土壤不會阻礙挖掘施工,有效的減小挖掘壓力。其次,進行管溝的挖掘作業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常利用臺階挖掘方法,在管溝周圍加設相應的鋼板,從而確保管溝擁有足夠的穩定性。最后,管溝挖掘施工時,一般情況下會受到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要是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則必須依據標準的要求開展降水作業。
3.2.4管段組裝
進行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時,在管段組裝的過程中,應當利用吊管設備對管道加以有效的控制,依據管道中心線位置完成管道的安裝施工,整個施工過程要滿足我國標準要求,確保安裝管道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完成管道的組裝作業以后,再進行回填施工,保證將地貌恢復至施工前狀態。
4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與施工要點
4.1軟土區域施工要點
在給排水工程基礎建設與施工的過程中,要是遇到了軟土地基,在這一區域進行施工時,應當依照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采用最為科學與適宜的施工工藝。在給排水管道的接口施工過程中,要采用柔性管道,這樣便可以有效抵抗管道負載的作用,還能防止管道變形時導致連接位置出現裂縫問題。柔性連接結構能夠使得管道的縱向彎矩值有效減小,可以抵抗外力的作用,確保管道擁有較為優良的穩定性。
4.2基礎材料檢驗要點
在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施工過程中,基礎材料的檢驗工作是極為關鍵的。比如,對于砂石等材料進行檢驗。只有基礎材料的質量得到保證,才能保證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施工的過程中能夠達到標準要求,才可以更好的為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提供有效支撐。基礎材料性能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基礎的變形以及沉降,能夠有效避免給排水管道出現滲水以及漏水問題,防止管道發生滲漏,保證給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設施工達到標準要求。
5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施工中的質量控制
5.1溝渠回填作業質量控制
確保回填土得到夯實處理,回填土應當進行分層填充,保證每一層的回填厚度值不超過300mm,回填過程應當依照標準的要求進行回填,采用壓實方法應當一致。回填土不宜使用具有較大壓縮性的黏性土壤,以有效控制回填土的變形以及沉降。
5.2管道布置的質量控制
在對給排水管道進行布置的過程中,應當依照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若是管道遇到轉彎位置,則應當采用雙膠圈進行連接,防止在轉彎位置發生滲漏。若是現場施工不便進行溝槽挖掘施工,通常需要使用鋼管協助挖掘工作,此時尤為應當注意減少鋼管和給排水管道之間的摩擦力,確保給排水管道不會被破壞,避免發生倒坡問題。
6結束語
由于給排水管道工程屬于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建設與施工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當地土質情況的影響。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與施工是相對復雜的,而且基礎的處理方法也較多,一般是利用振沖法與夯實法進行施工作業,以有效提升基礎的承載性能以及抗壓性能。不過,在進行施工作業之前,要求技術人員應當全面的了解設計圖紙,對施工現場情況加以分析,制定出更為科學與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給排水管道工程基礎建設與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榮華.市政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技術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4):67-68.
[2]魏媛媛,余睿.市政道路給排水管道的施工技術[J].山東工業技術,2016(10):90.
[3]韓國業.市政工程給排水施工中頂管技術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7(1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