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麗
摘要:道路綠化是道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園林系統的重要組成要素,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間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環境,為居民日常生活體驗提供長期的視覺形態審美客體,乃至成為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本文以河南省平輿縣道路綠化植物配置為例,分析常見綠化植物種植及配置方法,以供廣大園林工作者進行參考。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配置;配置原則;方法
近年來,隨著平輿縣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城鎮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環境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平輿縣園林綠化工作得到了空前發展。在城市生態環境中,要實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以保持生態平衡、能夠有效地改造城市環境同時又不破環已有環境的手段,就是園林綠化。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顯著的作用。
一、道路園林綠化景觀配置的作用
1.組織交通
道路常設置不同形式的綠化,一般用中央綠化隔離帶將上、下行車輛分隔,用兩條綠化帶將快、慢車輛分隔,在人行道與慢車道之間又有行道樹綠帶或人行道綠帶將人車分流,另外,在交通島、立體交叉橋等處也有一定量的綠化。在路口和轉彎地段,特別是立體交叉的出入口,還常用樹木作誘導視線的標志。這些不同形式的綠化都在創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提高交通效率和行人的安全、緩解司機視疲勞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2.美化市容
植物,這種軟的自然物質,正如其生態作用不可代替一樣,對道路所產生的景觀效果也是任何其他材料都不可替代的。“道路綠化”從景觀學的角度來講,就屬于“植物造景”,即應用喬木、灌木、藤木、草本及水生植物來設計和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美麗畫面,供人們觀賞。植物景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風貌。美好的園林景色,不僅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改善環境
為了讓一個城市建設的生態環境及人文特點得以體現,需在園林建設規劃中對植物進行合理、科學的配置。園林建設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風向標,在園林中,合理運用植物可以讓當地的小氣候環境得到改善,同時,植物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有毒氣體,并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新鮮的氧氣,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更新空氣的效果。若在道路兩旁配置一些植物,一方面可以減小汽車噪聲,另一方面,還可以吸收汽車尾氣,減少尾氣對環境的損害。除此之外,園林植物的另一個作用是調節城市的溫濕度,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由此看來,在園林工程中,園林植物的配置可以起到調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二、園林綠化道路綠化中的植物配置的原則
1.功能性原則。如果要依據道路的功能來進行植物配置,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道路的功能要掌握和明確;第二,了解植物的習性和功能并以此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所選植物必須要滿足道路的功能;
2.生態性原則。在進行道路綠化植物配置時,應進行多層立體化配置,將喬灌草結合起來,使常綠樹與落葉樹比例恰當,植物配置時要將物種的生態位特點納入考慮范圍,對植物種類的選擇及分配必須合理恰當,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從而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讓最好的綠化效果呈現在有限的空間中。
3.藝術性原則。在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過程中,不可忽視植物配置的美觀性,應堅持統一、調和、均衡、韻律等基本美學原則。首先,我們要明確各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征和造景功能,對植物配置出來的效果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后在保證美觀的前提下合理配置,盡量迎合人們觀賞的需求。
三、平輿縣園林道路綠化種植的配置方法
1.平輿縣環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根據樹木的間距,高度與司機視線高度與前大燈照射角度的關系種植,使道路亮度逐漸變化,并防止眩光。種植寬厚的低矮樹叢作緩中種植,以免車體和駕駛員受到大的損傷,并且防止行人穿越。出入口有作為指示性的種植轉彎處種植成行的喬木以指引行車方向,使司機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匯合的順行交叉處,不易種植遮擋視線的樹木。立體交叉中的大片綠地即綠島,不允許種植過高的綠籬和大量的喬木,應以草坪為主,點綴常綠樹和花灌木適當種植宿根花卉。
2.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
分車綠帶是指位于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道之間的兩側。分車綠帶寬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異窄者僅lm,寬可10m余。在隔離綠帶上的植物配植除考慮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滿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礙司機及行人的視線為原則一般窄的分隔綠帶上僅種高度不超過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較高的喬木。如低矮修剪整齊的杜鵑花籬,早春開花如火如荼襯在嫩綠的草坪上,既不防礙視線,又增添景色。隨著寬度的增加,分隔綠帶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樣,可規則,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態、線條色彩,將常綠,落葉的喬、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錯落。可采用菊花類鳶尾類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蘭等可點綴草地,以及秋色葉樹種如紫葉李、銀杏、紫葉小壁、欒樹、五角楓、黃櫨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綠帶上。
3.根據園林的設計目的選擇植物
根據園林的設計目的選擇合適的植物,這個大家都很好理解。我們知道園林綠化的服務對象是不一樣的,導致了我們的植物品種的選擇和配置也就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公園的綠化和住宅的綠化就是不同的,還有學校的綠化和商業區的綠化也是不同的。所以說我們要根據綠化服務對象對景觀的要求、以及區域、功能、包括成本等原因綜合考慮,合理的選擇相關的綠化植物,并進行合理的搭配,以期以科學的投入,以藝術性進行創造搭配,造就長期性可循環的多樣化層次性的園林景觀,以滿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4.植物的配置要注重季節性
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里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
在林木配置中,常綠的比例占1/3——1/4較合適,枝葉茂密的比枝葉少的效果好,闊葉樹比針葉樹效果好,喬灌木搭配的比只種喬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無草坪的效果好,多樣種植物比純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選用一些藥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游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但覺滿目青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四、結語
總之,園林道路綠化建設不僅是一項改善城鄉面貌、惠及全縣人民、蔭及子孫后代的宏偉工程,也是一項頭緒多、任務重、要求高的系統工程。在園林綠化建設工作中,要針對目前工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努力做到規劃設計上精益求精、施工建設上精雕細刻、管理養護上精打細算,更有效地提高平輿縣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苑金冬,李雙.淺析園林道路綠化中的植物配置[J].建材與裝飾, 2016(35).
[2]沈波.園林建設中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研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1):00256-00256.
[3]于偉偉.淺析園林道路綠化中的植物配置[J].工程技術:文摘版, 2016(11):00127-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