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盈
摘要:本文從古代天氣預報情況談起,簡述了現代主要使用的三種天氣預報方法:天氣學預報方法、動力學預報方法和統計學預報方法,以及基于它們的模式輸出統計預報方法。最后分析了精確預報天氣的不可能性。
關鍵詞:天氣預報;數值預報;MOS法;可預報性
古往今來,天氣對人類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到影響人們的穿戴,農民的收成,大到影響導彈、航天飛機的發射。于是,天氣預報從古至今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
據史書記載,我國在南宋時期就有天象管理機構“太史局”,它通過觀測風、云、雷、露、霜等氣象現象進行天氣預報。[1]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主要靠經驗進行天氣預報,于是流傳下來很多諺語,其中好些精華在今天仍被使用,比如"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這些經驗大都可以用今天簡單的氣象學知識來解釋,但我們仍可以從中看出先民的智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不需要靠經驗來預報天氣了。現在被普遍使用的天氣預報方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天氣學預報方法,它以天氣圖為主要工具,用天氣學的原理來分析,主要用于短期預報。雖然它現在已經屬于一種比較古老的方法,但它的發現是天氣預報史上的第一次躍進,包含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其中就有著名“羅斯貝波”。它在高空天氣圖上就是那些“槽來脊去”的環流演變。預報員依此可以定性預報天氣的變化。[2]
報方法。它利用大型計算機求解大氣動力學方程組來預報天氣,這種方法最大優點是客觀化和定量化。預報所用的大氣動力學方程組,是由連續方程、熱力學方程、水汽方程、狀態方程和3個運動方程(見大氣動力方程)所構成的方程組。方程組中,含有7個預報量(速度沿x,y,z三個方向的分量u,v,w和溫度T,氣壓p,空氣密度ρ以及比濕q)和7個預報方程。[3]但是計算機容量和速度有限,于是需要對預報方程組適當簡化,然而大氣運動卻異常復雜,簡化方程組的預報結果與實際情況往往有一些差距,不會預報的十分精確。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全世界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數值天氣預報作為制作日常天氣預報的主要方法,其中不少國家和地區除制作1~2天的短期數值天氣預報外,還制作一個星期左右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
第三種是統計學預報方法。這種方法通過對歷史天氣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建立天氣變化的統計學模型來預報天氣。統計預報以概率論為理論基礎,認為天氣變化是一種隨機過程。因而統計預報的結論是出現某種天氣的可能性或概率,這屬于非確定性預報,與數值預報法有本質區別。[4]
近年來,把統計預報法與數值預報法相結合做出天氣預報,取得了較好效果。這種方法稱為模式輸出統計預報,簡稱MOS法。建立MOS預報主要步驟有:(1)建立歷史資料庫,包括預報量和數值預報產品兩部分。(2)用數值預報資料等計算預報因子。(3)將預報因子與預報量進行相關檢驗,挑選出相關度高的因子。(4)將初選過的預報因子與預報量進行逐步回歸,建立預報方程。(5)用歷史資料進行回代檢驗。[5]各個地區都有自己做的模式,比如EC(歐洲中心)、NCEP(美國)、日本、德國,當然還有我國綜合各種模式創新開發出的自己的模式。
正當高速計算機飛速發展,模式分析越來越完善,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也越來越高時,另一個問題也悄悄顯露出來,人類能否完全精確地預報天氣呢?對這一個問題,Lorenz用“混沌動力學”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大氣系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對各種誤差極其敏感,其中的混沌現象直接限制了天氣的可預報性。
雖然精確預報天氣是無法實現的,但是人們追求越來越精確天氣預報的夢想卻不會停止。天氣預報經過漫長的發展,從口耳相傳的經驗、天氣圖,到數值預報、模式預報方法,預報的精度逐步提高,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許許多多科研工作者不斷地努力下,相信未來的天氣預報會更加準確,預報的方式也會更加先進。
參考文獻:
[1]氣象知識,2016(3).
[2]杜鈞,錢維宏.天氣預報的三次躍進[J].氣象科技進展,2014,4(06):13-26.
[3]段晚鎖,丁瑞強,周菲凡.數值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可預報性研究的若干動力學方法[J].氣候與環境研究,2013,18(04):524-538.
[4]劉成,孫雪雷.天氣預報方法的發展[J].科技傳播,2012(12):80-81.
[5]葉燕華,王平魯,孫蘭東.用MOS法建立預報方程的試驗流程[J].甘肅氣象,200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