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法論研究日益受到學術界重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法論,是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新形態。
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人們實踐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應用世界觀于認識和改變世界實踐活動中的一般規律,包括實踐方法、辯證方法、敘事方法、系統方法、歷史方法、價值方法等。這也是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涵義
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涵義。清華大學的劉書林認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眾化,就是在全國人民思想上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華東師范大學的徐國民則從大眾化學理的角度分析,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化“大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三層涵義。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的內容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及實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態,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客觀需要,又是中國特色社會化主義理論體系民族化、時代化、特色化的有效途徑。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現狀。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主要應歸功于創新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科學指導。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也被廣大人民群眾信仰和擁護。
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研究方法及評論
(一)注重整合,辯證地分析研究與大眾化關聯方面關系的方法
一方面是中國化與大眾化相統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大眾化的前提,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形態是中國化的理論形態,中國化是大眾化的文化根基,這就要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內容上也要中國化。另一方面是時代化與大眾化相統一。時代化既包括內容的時代化、形式的時代化,也包括話語體系的時代化。鮮明的時代化是大眾化的內在動力和外在表現形式,大眾化的時代訴求是理論的內涵和形式以及傳播方式上的與時俱進。
(二)聚焦本體,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社會歷史活動應堅持的方法
其一主體與客體相統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本質上是理論與大眾的雙向互動作用過程。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當前應注重汲取大眾現實生活實踐經驗來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升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其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既要從整體視角研究其基本經驗,又要從歷史角度對有重大影響的大眾化事件進行實證研究,比較并探尋內在邏輯的一致性,從差異性中透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創新發展的性質。其三民族與世界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以中國大眾為受眾對象,側重于中國化的研究,結合中國社會和實踐特殊性。但也要著眼于世界大眾,這是由馬克思主義謀求人類解放的理論本質所決定的。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進程中,既要立足本土化實現其世界化,又要通過世界化提升民族化。
(三)立足當下,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形態的方法
在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形態、政治形態、大眾形態三種形態中,大眾形態是馬克思主義走近大眾的關鍵。在研究問題方面,應把實現大眾利益為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真情實感方面,應把理論研究與人民大眾結合起來;在語言形式方面,應采取通俗化、具象化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在理論內涵方面,應把握時代的潮流,反映大眾關心的問題,合乎大眾的需要,符合大眾的利益;在發展方向方面,應結合大眾認知模式、思維特點、接受心理以及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等來展開;在理論形態方面,應建構科學化的大眾形態,努力做到通俗而不庸俗,簡潔而不簡單。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源自于現實生活但又超越于現實生活的這一特點不容改變,從根本上講,思想問題源于現實問題。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很少有依靠概念、運用邏輯演繹,知曉社會主義的本質,認知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而增強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體現為大眾的自覺自愿,寬容、尊重大眾的意愿和自由選擇,體現在社會公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的環節,體現對大眾主體地位的尊重和敬畏。因此,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法研究中,引入實踐的觀點,在實踐探索中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對健全和豐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方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劉書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9):27.
[2]徐國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學理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8,(1):31.
[3]邱柏生.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和過程【J】.思想理論教育,2008,(5):9.
[4]王志立.論馬克思主義“三化”的辯證關系與科學發展【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02):32.
[5]張艷國.“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J】.湖北社會科學,2008,(2):49.
[6]龔言.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幾點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2,(3):21.
[7]雍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關系論析【J】.河北學刊,2008,(3):21-22.
[8]孫麗麗.價值?困境?路徑: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性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2,(6):34.
作者簡介:梁春霞(1990-),女,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