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
摘要:從動物疾病、藥物殘留、環境污染和生物污染、在畜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落后、法律法規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解決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從而為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監控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對策
前言: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國際國內此起彼伏的畜產品安全事故和世貿規則之綠箱政策,將世人的目光逐步鎖定到畜產品質量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與人類生活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與國民經濟發展安全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及經濟學家的高度關注。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畜產品消費量增大,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排進了世界各國重要的議事日程。
1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1.1飼料質量
在生產植物性飼料時,產地土壤與水源存在被重金屬污染、雜質超標、農藥超標、病蟲害污染等;在生產動物性飼料時,面臨的污染主要有霉菌毒素污染、雜質超標、細菌超標等問題。另外,原料的儲存運輸過程中發生霉變、氧化、蟲害等污染。受利益驅使,人為在飼料中大劑量加入抗菌劑、生長劑、鎮靜劑等違禁藥物(如瘦肉精),結果導致動物產品中殘留超標,進而影響人體健康。
1.2加工過程污染
主要來源于多種非化學性的雜物,雖然有的污染可能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但嚴重影響動物性食品的感官性或營養價值,如肉中注入水、奶中參入糖等。屠宰過程中主要是屠宰場加工條件差,設備簡陋,污水、糞便不能及時處理,造成動物性食品的二次污染,屠宰的畜禽酮體污染比較嚴重,尤其是食源性細菌等在肉品中的檢出率較高,是影響肉類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運輸過程中沒有專用的運輸工具,灰塵或被蚊蟲叮咬等,也能導致動物性食品的污染。
1.3獸藥殘留
為了提高生產效益和飼料的利用率、促進動物生長、預防疾病,生產中常常出現濫用或非法使用獸藥和違禁藥品,過量的藥物在動物體內,當人們食用了殘留超標的動物食品后,會在人體內蓄積,產生過敏、畸形、癌變等不良后果,直接危害人體的健康。動物長期或無節制地食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及生物制品會使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導致動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殘留。這類產品長期被消費者食用,同樣可以引起人的抗藥性反應。殘留有激素、興奮劑等藥物的產品被人類長期食用,可引起激素調節紊亂。人食用殘留有硝、堿、色素、漂白粉的畜產品可引起慢性中毒。
1.4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屬于生物性污染類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界的開發,全球環境的惡化,導致生物群內生態鏈的破壞,物種之間固有的保護屏障被打破,病原微生物通過突變和漸變實現自生的變異和進化,導致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出現新的特點,加大了疾病控制的難度。很多危害動物和人類健康的烈性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結核桿菌病和旋毛蟲病等人畜共患病在國內外廣泛流行,它通過同源生物鏈在動物與動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傳播,又可以通過異源生物鏈在動物與人之間或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病源主要載體是家畜排泄物,畜產品加工工業污水和畜產品自身,人食用有疫病的畜產品后,可能造成感染或病源毒素的損害。人畜共患病給對外貿易和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公共衛生,尤其是相關從業人員的健康造成威脅,甚至導致感染死亡。
1.5生態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工業“三廢”對農業環境的污染正由局部向整體蔓延,有害物質和有害因子進人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畜禽生長過程中通過呼吸、吸收或進食、飲水時環境污染進人或積蓄在畜禽體內,從而影響畜產品的質量安全,這類食品被人類食用后,可引起急性中毒或各種嚴重疾病。
2提高畜產品質量的對策
2.1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
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逐步加大了對畜產品質量檢測的投資,但是還需要多方面進行完善。 國家主管部門應該保證畜產品質量檢測資金供給及技術力量的配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藥物、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室和微生物檢測室,加強該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不斷完善檢測手段,逐步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對飼料、獸藥、畜禽及其產品定期開展檢測工作。只有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一步完善,才能有效地提高畜產品質量。
2.2廣泛宣傳,提高對畜產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工具,讓人們認識到濫用抗生素、激素和違禁藥品的危害性,增強對不合格、不安全動物性食品的感官識別能力, 提高全民防范意識,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宣傳氛圍。 另外,通過各種形式教育廣大養殖戶,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畜產品安全的重要性,明確添加違禁藥品、大量使用和在飼料中隨意添加抗生素及激素等造成藥物殘留超標對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性以及應負的后果責任,做到自覺抵制并積極監督舉報違法違規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大力宣傳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知識,可以提高人們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增強廣大畜牧獸醫部門、獸藥飼料生產者和經營者、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社會人民認識到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履行國家的法律法規,依法生產經營和使用,才能筑牢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屏障。
2.3加強獸藥市場和動物診療市場監管
建立獸藥良好經營規范,逐步推進GSP認證。加大獸藥市場和動物診療市場執法力度,嚴格禁止流動經營獸藥行為,取締無證經營獸藥店,規范獸藥市場。對合格的獸藥經營單位,要嚴格管理,建立健全進、銷貨臺賬.嚴格禁止使用銷售假劣獸藥、違禁獸藥。嚴格禁止無資質的人員從事診療栝動,規范使用獸用添加劑和獸用抗生素,提高畜產品質量。
2.4規范屠宰加工行為
認真審核屠宰場動物防疫條件,改善屠宰場硬件設施,對不符臺動物防疫條件、沒有領取《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屠宰場,予以取締。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嚴把屠宰檢疫關,對人場屠宰的動物認真核對產地、數量、運輸情況。查驗檢疫正證明,嚴格宴施宰前檢疫。在屠宰過程中實施同步檢疫,并實施獸藥殘留和有毒有害物質檢測,確保上市畜產品安全。
2.5建立飼料產品檢測體系
逐步完善和建立省、市、縣三級飼料監測網絡。健全和完善飼料標準化體系,建立飼料安全體系,提高飼料行業管理水平,提高飼料產品質量。對違法生產、經營、使用添加劑,影響飼料和養殖業安全的行為應給予處罰。加快新型飼料添加劑的開發、推廣,通過宣傳和教育,實現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消費的良性研發,并提高使用者對飼料安全因素的認識。
2.6 走生態牧業之路是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途徑
隨著人類社會環保和生態意識的不斷增強,在畜牧業養殖中,各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尤其是日本、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將養殖業中的生態保護列入最基本的質量標準控制之中, 對養殖場地、畜禽糞便的處理、畜產品廢棄物、畜禽的無公害化處理都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標準,從而大大降低了各種畜禽病菌的滋生與傳播。今后,如何將畜牧業這個排污型的產業轉化成生態環保型產業,是我國畜牧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應盡早實施生態牧業發展戰略。
結束語:
總而言之,畜產品質量安全是全社會非常關心的問題,不僅關系到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還影響到畜牧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目前,我國畜產品安全管理工作已初見成效,但距離國際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要正視我國畜產品安全存在的問題,正確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障我國畜產品的有效安全供給。
參考文獻:
[1]羅建學,蘇波.中國畜產品安全問題與對策[J].肉類研究,2010(2):42-45.
[2]馬君,湯俊一,呂海航.淺談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J].飼料博覽,2012(1):59.
[3]萬春和,林紅華,彭春香,等.目前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存在的主要問題[J].福建畜牧獸醫,2011,33(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