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
摘要:“不忘初心、銘記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員所具備的基本要求與素養,也是黨員思想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回顧黨的歷史發展階段從形式以及內涵上來講,不單單是對過去發生歷史事件的回顧,更是對黨的革命者先進思想、價值觀的學習與領悟,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歷來是中國共產黨所傳承的優秀傳統,只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勿忘歷史,才能夠在當下復雜的社會環境當中保持廉潔、奉獻、無私的黨員高尚品質,才能夠成功應對多變的困難與挑戰。
關鍵詞:黨員思政教育;歷史邏輯;現實關照
從建黨之初到當下黨員隊伍發展不斷壯大,黨建事業發展蓬勃向上,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確保黨員能夠長期始終保持先進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觀念來為黨的建設發展做無私奉獻,這也是黨的長期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每一位黨員所應當履行的基本義務,而歷史與現實意義教育則是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通過回顧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發展走過的道路,是對黨員自身黨性的升華與鞏固,對黨的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感悟;一方面傳承過去著手現實展望未來,是對黨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真實寫照,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思想基礎[1]。
一、中國共產黨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經歷的主要歷史階段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到現在已經走過了97年的歷史征程,其中對于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從建黨之初開始的,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時間階段
第一個階段存在于1921年至1935年期間,在建黨之初,中國工人階級就依靠廣大的知識分子在工人、農民中間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播撒著革命的火種,知識分子、學者穿梭于社會各個角落,來激發并喚醒工農群眾的階級及斗爭意識,在這期間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伴隨著軍隊的建立以及革命根據地的設立而形成,其主要的教育內容就是以打破剝削階級壓迫,建立民族獨立自主強的社會為主。
第二個階段存在于1935年至1945年期間,伴隨著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確立了以毛澤東在黨和軍隊的領導地位,到抗日戰爭爆發,毛澤東同志編寫的《論持久戰》指出:“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以及在黨的七大所作出的重要講話,這也就標志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向了成熟,而這期間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以推翻三座壓迫大山,建立民主自強的新中國為主,積極為反抗侵略者入侵而不懈奮斗努力[2]。
第三個階段存在于1945年1957年間,在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于完成了推翻剝削階級的壓迫,獲得了民族獨立自主,建立了全民向往的新中國,在此期間由毛澤東主席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將矛盾的主要方向由原來的反抗剝削壓迫階級轉變成以建設新中國奮發圖強為主要矛盾,提出了以民主討論、批評說服教育等方式,提出了“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
第四個階段存在于1978至今,在經歷了動蕩年代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出現了曲折與困難,思想教育路線幾經遭到了破壞,進入改革開發以后,黨的建設發展迎來了撥亂反正承前啟后的發展新時期,從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正式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任務已經完成,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恢復正規,黨的實事求是的教育路線最終被確立下來[2]。
如今進入新時期,隨著“十九大”會議的勝利召開,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又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線指明了新的發展道路及方向。
二、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通過上述對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歷史實踐過程中了解到,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方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黨員的思想意識形態對于社會現實所產生的影響,從建黨之初到現在黨建發展來看,黨的建設工作內容主要囊括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四大建設部分,思想建設始終排在了建設部位的第一位,正因為許許多多的黨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形成了統一的認識與價值觀念才會保持堅定無疑的信仰那就是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從現階段來看,思想建設與現實社會形態結合日漸突出,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在不斷前行,大批具有先進性的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產生出了對黨的思想理念新的認識,并對歷史產生了推動作用,同時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得益于制度的建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建立嚴密的組織體系,是在舊社會開展革命斗爭活動中得以生存不斷發展壯大的保障,在艱苦的斗爭過程中則更能體現出每一個黨員所承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3]。
一方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黨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著一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每一次教育理論的轉變都是具有針對的現實意義,離不開在人民群眾的支持并在人民群眾交流過程中去實踐,反復推敲,用公正、準確、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實地探索,同時在每一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與周邊社會環境變化相結合,用廣闊的視角去洞察社會形勢發展的趨勢,與全人類發展融為一體,最終達到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3]。
三、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進入新時期,社會形態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階段,這也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時代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對于加快社會創新轉型升級,提高黨的隊伍建設力度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提高黨員基本素質的提升與培養,而黨員的素質培養則直接關系到黨的隊伍發展狀況是否平穩、健康,這也就影響到了黨的執政地位,沒有較高素質的黨員就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也就不會產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立場以及政治觀點,如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造成一定惡劣影響,從而就會使黨的執政地位造成動搖[4]。
一方面,還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方式的轉變,現階段,中國社會形態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階段,社會結構和行業市場都在發生著重要的轉變,由此帶來的市場經濟變化、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以及產生的社會矛盾突出等問題,為黨的執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因此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推動新思想、新觀念的轉變,使黨員的思想意識形態能夠與時俱進隨著社會形態的發展變化而轉變,以適應現代化社會創新改革的主流趨勢,這也就表明了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黨員對于理論與執政理念的理解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從而促進執政方式從傳統向現代化方向轉變[4]。
綜上所述,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參與到回顧歷史著眼現實未來發展的教育進程當中,是黨保持先進性、執政地位、執政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環節,這也使得在今后的黨建工作過程中加強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持續堅持并傳承教育傳統,積極為完成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目標而奮斗。
參考文獻:
[1]武瑾雯.共產黨員標準的歷史變遷及其現實啟示[J].收藏與投資,2018,(3):152-153.
[2]鄧洪健.新時期群眾路線建設中共產黨員內在素質提升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8,(3):91-92.
[3]趙書棟,謝佐永.新形勢下高校“三型”基層黨組織培育的實踐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8,(1):113-117.
[4]陳國平.習近平關于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論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