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婷婷
摘 要:為了保證城市體系的綠地景觀有良好的設計規劃質量,應認識到美學理念對于城市體系綠地景觀設計規劃工作的重要,并能從美學角度出發結合城市體系綠地景觀設計規劃工作需要,制定科學的城市體系綠地景觀設計規劃方案。本文美學視角下的城市體系綠地景觀規劃工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綠地景觀;規劃;美學
當代城市管理人員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加大了對于綠地景觀方面規劃工作的重視力度,力求在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打造和諧、環保的城市環境。但在實際的城市體系景觀綠地規劃工作開展階段,由于部分規劃人員采用了照搬其他城市綠化方案等情況,影響了城市綠地景觀規劃工作的質量,需要工作人員做好城市體系綠地景觀的實際規劃工作。
1 城市美學以及城市綠地景觀規劃分析
在現代城市向前發展中,城市美學體系的研究已經成為城市建設以及美學研究領域的新熱點,該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對城市美的實質以及規律的研究,探究在城市美化階段中城市體系以及城市居民兩者之間的主客關系,找尋最恰當的城市美表達方式以及居民藝術思維特點等等。在從美學視角對城市體綠地景觀規劃工作進行研究的階段中,也有側重性的將規劃設計工作的實用性放到了重要位置,使相應研究成果能在城市規劃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
城市體系在發展中其規模持續增大、結構組成越發的復雜化,并且在城市居民個人綜合素養提升之后也就更需要城市規劃設計有較高水準,以促進城市建設發展的全面開展。
綠地景觀是當代城市體系構建中的關鍵性組成部分,這一部分的設計規劃承擔了優化城市體系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環境安全性、為城市居民創造休閑放松場所、保護城市自身文明以及資源的任務。由于綠地景觀的規劃設計工作也就成為了城市管理以及規劃的關鍵性內容,在落實城市體系綠地美學規劃工作的階段中,需要規劃人員協調好美學設計以及綠地景觀實用性等方面的需要,全面的推動城市綠地規劃工作發展。
2 當前城市體系綠地景觀設計規劃工作不足
2.1 綠地景觀設計規劃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現代城市對于綠地景觀設計規劃工作有較高的重視程度,但卻在實際的綠地景觀設計規劃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最終的設計規劃效果。部分城市在開展綠地景觀規劃的階段中未充分的認識到設計規劃的重要性,僅僅將綠地設計規劃工作視為一般類型的市政工程,未能達到高水準的美學設計,在設計規劃中采用了粗獷類型的設計方式,使得綠地景觀設計工作的質量和實際的美學目標效果之間相去甚遠。在部分城市體系的景觀綠地設計規劃中雖然種植了大量的樹木或者是花草,但卻缺少了美學層面的意義,影響了最終的綠地設計規劃工作質量。還有部分城市將綠地景觀設計規劃工作當成了形象工程,忽視了綠地景觀的實用性,力求快速動工、快速完工,這種倉促的施工模式也讓綠地景觀的設計規劃出現了較多不足。
2.2 綠地景觀設計規劃在結構性方面的不足
綠地景觀已經逐漸成為了城市構成的關鍵部分,對于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居民居住舒適度均有積極意義,但在當前城市體系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方面,這一方面的設計規劃工作在結構層次上有著一定不足,部分城市當中的綠隊規劃設計表現出了結構層次性較弱、整體性以及系統性均有待強化的問題。在當前城市面積擴張發展的階段中,各城市的綠地景觀總面積均有所增加,但在部分城市綠地面積的增長中,增加的綠地集中在新建城區當中,老舊的城區部分依舊存在著綠地面積偏少的問題,影響了城市體系的整體發展。在這種新老城區綠地景觀面積、設計結構存在差距的情況下也就會讓整個城市體系的綠地景觀表現出缺乏層次或者結構的問題,甚至還可能導致城市體系中的綠地景觀出現散亂的感覺,阻礙了城市綠地景觀系統的建設、發展。
3 基于城市美學的城市綠地景觀規劃策略
3.1 宏觀把握城市與人、自然的和諧關系
綠地景觀作為城市中的“第二自然”,其建設實際上是指向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選擇性再生與再發展過程,它包括人類主導作用下的生態系統恢復和自然主導下的生態恢復,具有自然性、經濟性、人文性和選擇性的特征。因此城市綠地景觀規劃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維系良好的城市生態機能,強調鼓勵利用雨水收集、生物凈化、本土植物種植等多種節約型園林技術與方法,使其充分發揮包括維持碳氧平衡、凈化環境空氣、改善城市小氣候、降低噪音以及保護生態多樣性等生態防護功能的作用,建立高效而經濟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與此同時追求實現居民休閑游憩、營造城市風貌、防災減災等其他功能,實現城市、人、自然的和諧發展。
3.2 強調長遠、科學、藝術的系統規劃
城市綠地景觀規劃必須始終遵循整體性、連續性、協調性、均衡性等基本原則,從城市區域的人口、經濟、生態、生活、空間現狀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目標出發,制定相應的整體式和系統性的計劃和安排。其次,由于城市綠地功能的發揮主要取決于綠地的位置、配置與組合等規劃布局方式,相同的綠地指標,不同的空間布局,其生態、游憩、景觀效益有顯著差異,因而城市綠地需要合理地建構空間網絡結構,均衡規劃發展其位置、類型以及數量,注重改善綠地項目使用承載效能不平衡的問題,兼顧城市居民平等享受綠地的權利。
3.3 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與風貌特色
城市居民的物質欲望與精神追求應該是決定城市景觀審美特征以及城市面貌的審美走向的因素。一個成功又有表現力的城市綠地景觀應當將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需求貫穿于整體規劃與細節設計中,使城市本土特色突出、個性鮮明,具備較強的識別性,方能起到強化城市居民城市意象的作用,賦予其對城市的歸宿感和認同感。因此系統化的城市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應從宏觀上準確定位城市的性質與精神,充分尊重當地的地脈、史脈、人脈,把握其自然、歷史、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地方元素與風貌,在整體的規劃觀和統一布局下充分體現其特色,使每塊城市綠地具有獨特個性的同時還能為整體“城市美”、“城市品位”發揮作用。
4 結束語
營造城市之美在于實現城市中的人、地、物的和諧持續發展,人們對一個城市的判定最終會落實到城市美學意義上來。城市綠地景觀規劃以城市美學思想為指導,有助于創造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的品質生活,激發城市活力,發揚優秀城市精神,從而實現城市美學的最終目標--“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參考文獻
[1]沈力翔.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與規劃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7).
[2]王璇.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與規劃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10).
[3]李云霞.基于景觀都市主義的城市濱水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以濟源市珠龍河濱水景觀規劃設計為例[D].河南科技學院,2016.
[4]牛曉月,郭智宏.城市美學與城市園林景觀美學設計分析[J].中國廚衛,2016(5):00138-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