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摘 要:當前階段我國已初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并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劇,改變了家庭的人口結構,空巢老人和失獨老人正不斷增加。因此,如何養老成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適老化理念就此誕生,越來越多的公共場合進行了適老設計以方便老年人。基于適老化的理念,養老建筑空間的設計進入了大眾視野并受到關注和推廣。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年群體的行為特征和需求特征,并指出老年人在居住空間上的需求變化,并提出了適老化住宅與養老建筑的研發策略。
關鍵詞:適老化;養老建筑;老人需求
1 老年群體的需求特征和行為特征
世界衛生組織將60周歲及其以上年齡的人群定義為老年人。并將這部分老年人依據年齡與身體的實際狀況劃分為三類,其一是可自理的老年人即年齡在60周歲至69周歲間的;其二是需要介入幫助的老年人即70周歲至79周歲之間的;其三便是需要介入護理的老年人即年齡在80周歲及其以上的。
1.1 老年人需求特征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其身體內部的內臟功能和中樞神經的系統功能等均發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肌肉萎縮導致運動能力也發生相應的退化,各感覺能力也相對弱化,身體免疫功能也發生了改變。并且老年人因身體各方面的變化導致情緒波動較大、心理壓力增加。主要有三種心理情緒即空虛孤獨、自卑憂慮、失落抵觸等致使老年人處于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下,進而影響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加重老年人的衰老從而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因此,應及時對這種狀態進行調整,避免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1.2 老年人行為特征
老年人除了心理上和生理上發生變化以外,其行為上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在對老年人進行心理上的支持和保護的基礎上,還應考慮老年人的實際行為特征,從而為老年人營造一個更具安全性和舒適性的居住環境。并且老年人對聲音變得更加敏感,因此交通混亂、過多的人聚在一起等都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除了確保環境的寧靜外,還應確保環境的舒適和安全性。如打造無障礙的環境,從而使老年人可以在房屋中通行更加方面,從而加大了行為的方便性。因此相應的設計人員應將居住環境的變化、科學性和合理性等考慮進老年人的居住空間的設計中,從而使養老建筑的空間更具有安全性、舒適性和人性化等。
2 老年人居住使用空間上的需求變化
2.1 居住環境要求
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在住宅的選擇上,一定要做到內外兼顧,外界環境和家庭環境都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起到關鍵性作用。一方面老年群體的活動圈減少,安全是選擇住宅的第一步,絕大多數老年人喜歡安靜的生活環境,因此選擇一些外界不安的因素較少的場地,例如小區內有公園、景觀、涼亭等。其次,小區內的公共設施要安全。
2.2 空間尺度
現階段,老年人群的居住模式主要有獨立居住模式,附屬戶型“老少居”。獨立居住,老人與子女分開單獨生活,面積不宜過大。如果空間過大,會使屋內的各種設施間隔較大,不利于老人使用。另外,空間過大不便于做清潔,而且空間過于空曠,會加劇老人內心的孤獨感。因此,空間尺度控制在80平方米以內即可。
3 適老化住宅與養老建筑的研發策略
3.1 臥室方面
(1)老年人需求。臥式是養老建筑中老年人待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場所,并且也是老年人休息的地方。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將康和精神面貌。對于行動較不方便的老年人,其主要的活動范圍和場所更是只有臥室,并且臥式不僅可以提供睡眠功能,還具有觀看電視、聊天等與娛樂功能。因此,相關的設計人員在進行臥室的設計時應著重考慮臥室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2)設計要求。作為老年人休息的場所和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除了要考慮臥室的安全性,還應考慮臥室是否受嚴重的噪音影響。如鄰街道的建筑最易受噪音方面的影響,位于繁華地帶的建筑也易受噪音的影響,房屋在隔音上缺乏有效的手段,致使臥室隔音效果較差,從而影響到老年人的身心將康。除了來自外部的噪音影響外,還有來自家庭內部的噪音影響。因此相關的設計人員在進行養老建筑的設計時,應加強臥室的隔音效果,從而隔絕噪音,為老人提供一個更加寧靜的環境。除此之外,還應綜合考慮老年人臥室的采光、通風、濕度和溫度等效果,從而提高臥室的舒適性。
3.2 衛生間方面
(1)老年人需求。與年輕人不同,老年人的身體更易受病菌等的侵害,因此保證身體的清潔十分重要。并且老年人在生理需求上也多于年輕人,因此衛生間是除臥室外,老年人較長停留的場所。所以良好的衛生間環境對老年人具有重要影響。部分地區的養老建筑中存在衛生間面積過小,不利于老年人的行動,并且衛生間的防水性較差,致使衛生間地面較為濕滑,對老年人的安全造成威脅,這也是衛生間成為老年人發生安全事故的較多場所之一的原因。因此,相關的設計人員應考慮老年人對衛生間的需求。
(2)設計要求。首先要保證衛生間的良好采光與通風環境兩個必要條件,不僅能減少病菌的滋生,還能降低空間小的壓抑感。在高溫洗浴過程中,通風排氣不足容易引起腦供氧不足等現象發生,造成老年人昏迷或溺水等重要事故。其次,要安裝老年人坐式馬桶、坐式淋浴、衛生間扶手等設備,并且要將衛生間洗浴處安裝防滑墊,避免地面濕滑造成安全問題。
3.3 廚房方面
(1)老年人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社會活動較少,家務活成為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主要內容。年輕人需要忙于工作,廚房成為了老年人使用頻率較高的空間,并且集中使用時間較長,而老年人身體機能在逐漸衰退,難以長時間站立,因此廚房需要具有適應老年人特點的可操作性,為老年人生活自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2)設計要求。許多小區套型中的廚房都處于整個房間中通風采光較差地區,并且廚房多與衛生間相鄰,依靠間接采光。老年人視力衰退,在廚房中需要較為仔細的操作行為,因此對光環境要求較高。而且廚房的基本空間大小決定著其舒適性,空間過小的廚房在布局上難以滿足老年人實際操作的需要。此外,廚房地面也是容易濕滑的地方,地面在設計時所用材料也需要保證其防滑程度。
4 結束語
老年人是我國人口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當前我國人口比例中相對較大的一部分。因此,進行適老建筑的設計并投入施工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在建筑中的舒適度和安全度。相應的設計人員應對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和各個空間的具體需求進行充分考慮,如考慮作為老年人停留時間最長的臥室和考慮衛生間的舒適性和安全度。做好臥室的隔音工作,避免過多的噪音影響老年人的睡眠,進而影響到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余志紅.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工業建筑,2016,46(8):56-60.
[2]黃寶鑫.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中國科技投資,2017(9).
[3]劉磊.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44).
[4]劉宇.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7,15(1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