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琳
摘 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建立,地方政府不再直接得到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于是,地方融資平臺應運而生,其在完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地方經濟增長方面有積極的作用,活躍了地方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當地人民的幸福感。但隨著國家嚴控地方政府性債務,融資平臺也面臨轉型問題。本文對地方融資平臺的轉型之路做了簡單地介紹,旨在為以后的融資平臺轉型提供幾點參考。
關鍵詞: 融資平臺;轉型;發展
2014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文)中明確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政府債務不得通過企業舉借,企業債務不得推給政府償還,切實做到誰借誰還,風險自擔。所以,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的轉型已經刻不容緩,逐漸提上了日程。以下是融資平臺的幾點轉型之路:
一、我國對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嚴控要求不斷深入,融資平臺要加快市場化轉型步伐。
融資平臺在提質增效之余,要通過降息減少融資成本,延長融資期限,加大欠款追收,做到投融平衡,借用還一體化。
同時必須審時度勢,依據不斷變化的市場,結合過去融資平臺在投融資、建設、城市資源營運等方面積累的經驗資源優勢,明確企業的發展定位,制定發展戰略,做到既要有挑戰性,又要由可行性,不好高騖遠,不畏首畏尾。要體現市場化、科學化、規范化,要認清當前國家經濟發展與金融體制改革、防范債務風險的形式,把握好新時代下通過改革獲得新的發展。
二、完善融資平臺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缺陷無疑放大了現代企業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是融資平臺面向市場最大的內在缺陷。建立和完善現代化企業治理結構有助于提高融資平臺的市場競爭力,是融資平臺轉型成功的前提條件。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明確加快和深化改革,完善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并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強董事會建設、維護企業經營自主權等改革路徑。融資平臺應根據公司章程嚴格界定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營管理人員的權利義務。在確保國有資產安全的條件下,充分賦予融資平臺作為法人主體的自主經營權。建立和完善融資平臺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經營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企業家精神,對市場化水平較高的業務板塊探索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
三、對區域內平臺實施戰略性重組,聚集資本優勢重塑和提升融資平臺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融資平臺的快速擴張導致同一地區市級層面有多個市級平臺,區縣還有區縣平臺,業務高度重合競爭,人力財力支出負擔嚴重。若各自為戰,勢必會因普遍資信等級低導致資金成本上升,甚至一些規模較小的平臺因融資環境惡化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引發黑天鵝事件,進而威脅區域內其他平臺發展。因此轉型前需對區域內業務重合的融資平臺進行重組,夯實企業資產,聚焦主業,提升整體市場競爭能力,提升融資平臺的資信等級和資本市場議價能力。
四、探索實施債轉股,降低融資平臺資產負債率,引入戰略投資者。
通過戰略整合區域內的融資平臺,優質資產聚集,充實企業資本金,融資平臺基本面得到改善,提高了融資平臺與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和談判能力。國務院2016年10月印發的《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鼓勵以市場化、法制化方式開展債轉股,降低企業桿桿率。為降低融資平臺的資產負債率可與金融機構協商債轉股的條件和價格。通過債轉股可以充分緩釋當前融資平臺信用風險和金融市場風險,并將有實力的金融機構作為融資平臺的戰略投資者引入,發揮其在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方面的優勢,提升融資平臺的經營決策水平。
五、聚焦實體產業,加快完善造血功能。
融資平臺可發揮其資金和資源優勢參與新興產業戰略布局,以市場化手段通過股權或債權形式投資在技術、市場上、資本回報、回收周期等方面具有潛力的產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通過戰略產業布局吸引外部行業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打造自身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發展。
例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可以借助市場經濟這一東風,來實現自身的“造血”。將企業投入到市場之中,在不損害項目完成的基礎上,拿出一部分資金,尋找有潛力的公司,對其進行投資,并且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為其提供資金、技術、渠道上的幫助,加快其上市的速度,使得投入的資金可以快速的得到回報,這樣,融資平臺企業不僅可以降低對外部借款的依賴程度,同時也自己“造血”,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負債比率,降低企業的債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使得企業可以良性的發展、運行,同時可以很好地完成政府指派的項目;還可以吸引外投資來實現自身的“造血”。有的企業開始改進、創新企業的融資渠道,吸收境外的資金為其“造血”,將自己的資產變為資本,例如采用融資租賃的形式,將自己的資產出租給境外公司使用,出售企業的資產使用權,從而獲得境外資金,而境外資金的融入,給企業自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企業也一改以往的融資方式,更好地融入到市場之中,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有的企業已經建立了自身的產業基金,設立產業基金可以做到吸收社會上的資金,同時也指定專業基金管理公司進行基金的管理,若是由企業派專門人員來進行基金管理,難免一些人“監守自盜”,那么基金的設立就毫無意義,甚至成為了企業斂財的工具。企業建立產業基金,并不會增加企業的負債,因為這并非是外部借款,吸收到的資金可以用來投資項目,而需要還款的周期長,利息低,可以保障企業資金鏈條的完好,不易出現資金鏈條斷裂而無法運營的情況。
六、實現企業的跨區域發展。
我國的平臺公司都是由于本地政府的需要而在當地設立的,為了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平臺公司不應該“偏安一隅”,要做到走出去,跨區域發展。例如:有的平臺公司,本應是在當地發展的,立足當地,為本地區的發展服務,但是其不滿足現狀,為了將自身做大、做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主動地“出走”,走向其他地區,甚至走出國門,同時也拓展了自身的業務內容,拓寬了業務范圍,發揮其自身的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到最大化地利用資源,為我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1]。
七、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平臺公司的轉型離不開多元化發展之路,業務內容多元化、業務范圍多元化、融資渠道多元化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的變化不穩定,所以,若是不想被市場淘汰,就要做到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謀求多元化發展之路。例如:有的公司依據市場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業務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得以滿足市場需求,不再依賴單一的定向投資;有的企業開發不同的融資渠道,不再只走吸收外部資金的這一道路,如設立項目基金、投資其他公司、以資產換資金等等方式,融資渠道得到擴充,得以多元化發展。
總結:
社會越來越關注地方融資平臺的發展,地方融資平臺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就必須要走改革轉型之路,更好地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同時也利于自身的長足發展,本文提到的幾點改革方法,并非是面面俱到的,地方融資平臺在未來如何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究?!?/p>
參考文獻
[1]張俊偉. 關于振興實體經濟的幾點思考[J].中國發展觀察,2017,(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