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注意力缺陷是導致兒童產生多動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成因淵源復雜,它包括遺傳、器質性、環境與教育等因素;其主要表現方式為活動頻繁過度、注意力無法集中、易產生暴力傾向等。注意力缺陷導致的多動癥嚴重地阻礙了兒童健康和身心發展。本文剖析了兒童注意力缺陷導致多動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行為矯正、心理疏導等方式,試圖為兒童注意力缺陷導致的多動癥提出有力的矯正措施。
[關鍵詞] 兒童;多動癥;心理疏導;矯正方法
Abstract:Attention deficit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leads to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Its origins are complex, including genetic, organic, environmental and educational factor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excessive activity, inability to concentrate and violent tendency. Attention deficit induces multiple kinetic energy, which hampers children's health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erious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attention deficit induces hyper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behavior corr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rying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rrective measures for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of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Hyperactivity;psychological counseling;Orthodontic method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階段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一種疾病。”[1]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難以集中、煩躁坐立不安等,不管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還是做諸如打掃衛生、參加比賽活動等其他事情,患有多動癥的兒童都會表現出心不在焉的狀態,他們在學校的學業表現每況愈下;更為嚴峻的是很多家長乃至老師對那些患有多動癥的兒童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往往忽視其原因,產生不理解的態度,這樣容易導致家長和老師對多動癥兒童采取嚴厲的教育,甚至毆打或謾罵;粗暴對待的后果,會給患有多動癥兒童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患有多動癥的兒童,他們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語言障礙和做事毛躁、敷衍、塞責等情況。患有這種癥狀的兒童,他們在成人之后表現出來就是難以控制內在的情感,能力趨于弱化,容易產生浮躁沖動的情緒,更有甚者會表現出暴力等行為,進而導致違法犯罪。多年以來,以社會心理干預的方式,應用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領域,是目前國內外兒童病理專家最為熱衷的治療途徑,我國目前已經開始試著用藥物聯合心理干預來治療兒童不斷頻發的多動癥。
一、導致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主要因素
1.遺傳因素
“多動癥兒童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之間同樣患有多動癥的可能性高達百分之四十左右,在女性多動癥患者中癔癥比較多,而在男性多動癥患者中反社會人格和暴力酗酒多一點。由此可見,多動癥的發生多是家族性的。”[2]遺傳這種因素是引發和導致兒童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導致多動癥病因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我國,大約有四成左右的患兒父母也患有類似的臨床病癥表現;在單卵孿生兒中,往往是容易患上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多發性群體,與雙卵孿生兒相比,單卵孿生兒患上兒童多注意力缺陷動癥的比例明顯較高。兒童多注意力缺陷動癥的發生嚴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所以對于遺傳因素,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和注意。
2.器質性因素
引起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核心因素是器質性因素。器質性因素主要指的是孕婦在生產前、生產時和生產后因損傷而造成嬰兒輕微腦損傷,如腦外傷、新生兒難產導致缺氧窒息、早產、顱內出血等。[3]器質性因素也是先天性疾病的因素,如母親在懷孕的時候,不小心受傷了,從而引起胎兒受傷,導致嬰兒患有疾病。還有的母親可能在生產過程中用了較長的時間,以及剖腹產嬰兒,也有可能使嬰兒患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癥。“在醫學界有這樣的說法,難產會對兒童的腦部造成損傷,在生產時腦部受過創傷的孩子,在以后會出現無法集中注意力、沖動或暴力等傾向。”[4]
3.環境與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環境因素方面。從兒童的成長環境看,特別是家庭教育環境、家長不良的教育模式。這主要是由于父母不適當的或過高期望值所引起的。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在經常干涉孩子自由、虐待毆打兒童、過度責罵懲罰等行為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產生焦慮、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癥狀,這種情況往往導致患兒的內在思想異常緊張,直接使兒童產生厭學的傾向,而且上課走神、打瞌睡等情況逐一出現。家長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會使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往深度惡化。父母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和特殊的教育氛圍都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深遠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將兒童往產生暴力的路徑上推進。例如,當父母從社會上帶來的不良情緒,在家里不加篩選赤裸地表現出來,這樣一定程度上會直接或間接傳遞地傳遞于兒童。
(2)接受教育場所的環境方面。在教育場所接受教育過程中受到不當的責罵和體罰,以及人格歧視等都會使兒童的心理受到打擊并造成重大的精神創傷。由于學校給予孩子的壓力太大導致孩子沒有心情去學習,或學習觀點不明確,以及學校的學風不正、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過分強調分數而忽視心理健康、學校氣氛不夠活潑,往往導致兒童多動癥頻發。學校是孩子除了家庭之外最為重要的生活環境,此環境的好壞對于孩子的影響巨大。有的教師不顧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的客觀因素,卻生搬硬套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也是導致兒童多動、上課走神的一個重要原因。
4.社會因素
受影視劇潛移默化的影響,加上社會道德規范的不斷削弱、人們的世界觀多元、電子游戲的不良引誘,以及其他不良社會風氣傳播等,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尤為突出,兒童生活的外在的社會因素對引發兒童患上多動癥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功能性疾病缺陷,已經達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5.其他因素
過度食用人工調味劑和人工色素等合成食品,會誘發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發生。此外,智力對于兒童心理活動也有很大的影響,一些處于邊緣智力水平的兒童注意力往往容易渙散、接受能力弱、反應慢,不能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思考,此類情況的表現即為我們通常所說的走神。在各種食品添加劑越來越多的今天,以及食品安全和質量已難以保障下,加之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不懂得這種食品的危害性,往往在兒童表達出想要食用這些食品的意愿時,很多家長常常會無原則地不斷滿足兒童的要求。由于孩子自制能力弱,在不良食品誘惑面前,他們往往會深受其害,因此作為家庭教育主導者的家長和作為學校教育主導者的教師,在兒童安全飲食問題面前,一定要嚴格監管、加以重視。
6.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及身體狀態也是引發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病因之一。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發生主要是兒童身體內的中樞單胺類受體更新的速度比正常的孩子相對較慢,這是引發疾病加重的主要因素。很多患有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孩子,他們的前額葉影像圖一般要比正常的兒童顏色暗一點,由于統管注意力和執行大腦的中樞神經出現缺陷,才引發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發生。神經系統特別是額葉發育遲緩導致大腦功能失調,都有可能導致兒童注意力的不集中,表現為上課時容易走神、心不在焉等。兒童的氣質特征往往還受遺傳因素影響,麻煩型和中間偏麻煩型氣質是多動性障礙的遺傳特征,呈現出來狀態就是生物活動毫無規律可循,讓人往往很難掌握到他們饑餓的情況和他們大小便的規律。因此,正確認識和評價兒童的氣質類型,有助于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干預。
二、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診斷
在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在診斷上,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已將“多動性障礙”這種疾病癥狀稱為“注意缺陷多動綜合癥”,這也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權威的診斷標準,其中有關“注意缺陷綜合癥”的診斷標準的相關表述如下:
(1)注意分散癥狀:常常忽視細節問題或者經常犯粗心的錯誤;保持注意集中非常困難;答非所問,常不能按照既定的指令去完成事情;經常逃避作業任務,時常丟失學習用品;容易忘事,受外界影響很大。以上癥狀大于或等于6條,且持續6個月以上,即屬于注意分散癥。
(2)多動或沖動癥狀:在上課的時候,難以保持安靜,經常手腳扭動,在上課要求保持安穩狀態時,時常離開座位;不合紀律地亂跑或亂爬;無法安靜地從事閑暇或閱讀活動;說話過多,忙個不停,無法按順序進行排隊,任意打斷或干擾別人正常活動,卻無所顧忌。以上癥狀大于或等于6條,且持續6個月以上,即屬于多動或沖動癥。
三、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矯正
1.心理治療
家長、老師要以理解寬容的態度對待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兒童,根據其不同氣質類型或性格特征及不同的智力水平,進行不同的教育,努力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循序漸進地幫他們改變原有不適應的學習方法,把大塊的學習內容不斷細化分成具體的小塊來進行,每個學習部分僅需要集中注意力在15~20分鐘之間,然后可以稍加休息;或將幾種具體內容不同的學習交叉來進行,以此激發他們注意力的興奮點。對智力水平一般的兒童要放寬成績要求,只要他認真學習了,就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上課切忌平鋪直敘,應適當使用教具、電教設施、編故事、做小游戲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大部分兒童,做事無法認真思考,如果要其順利地完成某事,需要家長或教師給予特殊的指導,在指導他們做事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給予他們多一些正面鼓勵和有利于培養他們信心的建議。
2.教育治療
“從教育入手,加強引導和訓練,使多動癥兒童盡早提高適應能力,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5]為多動癥兒童創造出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不斷的成長,增加他們內在的自信。“對于多動癥兒童的安靜、守紀律的行為要給予鼓勵,對于經常發脾氣、尖叫等不滿行為應及時予以制止。”[6]幼兒生活學習環境的科學創設,應該充分考慮到多動癥兒童的實際情況,盡量設置可以讓他們能專心學習,并能保持情緒穩定的科學合理的設置。“師生比例應嚴格控制在相應標準之內。教師應該讓兒童嘗試做其擅長做的事情,并積極稱贊兒童。”[7]“消退”跟“強化”在結合中不斷優化,不滿意行為在多動癥兒童身上表現出來時,我們應采取忽視的態度;滿意行為一旦出現,必須給予充分和及時的鼓勵,達到優點不斷疊加、缺點不斷消除的教育目的。至于注意力集中訓練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拼圖和走迷宮,以及彈琴等途徑來加以解決。
3.藥物治療
“利他林、專注達是常用改善注意力的藥物,但需在醫院確診及指導下用藥。目前,對于注意力障礙多動癥的預防并沒有萬無一失的辦法,有一些輔助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注意力障礙多動癥頻發的風險。”[8]注意力障礙多動癥是一種較為復雜、引起多種問題的精神性障礙,“采用單一的治療手段往往難以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因此對于注意力障礙多動癥兒童需要采用綜合性、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同時根據兒童的不同表現癥狀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治療方案。”[9]心理干預,其目的是盡可能地幫助注意力障礙多動癥兒童能夠正確地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挫折,重新樹立人生的自信心;同時,教給患兒家長一些心理輔助的策略。“有研究表明,長期的藥物治療加上配合一定的心理干預治療比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效果更好。”[10]以心理干預治療為主,兼顧其他治療方式,從外到內,標本兼治,能讓注意力障礙多動癥患兒不斷學會對自身能力的優化、鞏固自我在生活和學習上的監督能力、學會交往和攻克學習等方面的技能,為增強他們后續的意志力及獨立性、進一步克服自身注意力無法集中和多動等諸多不良現象、進一步推動在學習和生活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奠定基礎。同時,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以促進神經系統發育;要改善偏食、挑食的習慣,可變換飲食花樣,缺鋅兒童可適當補鋅。
具體而言,作為客觀存在的一種慢性的精神性行為疾病的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其臨床表現多發于兒童的少年時代,客觀有效的治療方案必須從患兒的具體情況來加以分析,然后對癥下藥,采取符合個體,又安全有效的藥物來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結合心理干預行為的治療,能獲得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11]為了注意力缺陷多動癥患兒的康復,家長和教師必須改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和教育方式,并經常關愛孩子和注意孩子的積極行為,并加以鼓勵,使患病兒童逐步改變多動,讓注意力趨于良性發展,讓患兒在溫暖和信任的生活和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參考文獻:
[1]聶玲,許月順.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J].吉林醫學,2007,28(8)1046
[2]要春萌.兒童多動癥的成因與矯正[J]. 幼兒教育,2015,1:135
[3]吳媚.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非藥物治療[J].精神醫學雜志,2011,18(16):110-112.
[4]要春萌.兒童多動癥的成因與矯正[J]. 幼兒教育,2015,1:135
[5]馬曉燕.淺談多動癥兒童的鑒定及教育[J].現代特殊教育,2000,(5):54.
[6]蘇勃,曲云霞. 多動癥兒童教育方式研究 [J]. 醫學與哲學 (臨床決策論壇),2011,12(17):99-102.
[7]姜佐寧.精神病學簡明教程[M].科學出版社,2003.
[8] 穆莉芳,吳春燕,郭紅.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相關因素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8):3981
[9]孫剛,孫晶,沈麗江.心理干預對多動癥兒童腦電生物訓練結果的初步探討[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7,24(1):79
[10]王建中,金星明 . ADHD兒童的家庭環境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05,1(1):49
[11]吳舒華,劉智勝,胡家勝,吳革菲,毛冰.三種治療方法對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療效的臨床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
作者簡介:
韋秀英(1989~),女(水族),貴州三都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和少數民族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