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國
拐拐村,坡高地陡,人煙稀少,交通閉塞;拐拐村校點距村完小五六公里,夏英大學畢業考取特崗,就分配在拐拐村校點教書。
夏英老師是公辦教師,自然要參加精準扶貧工作,她負責幫扶拐拐村的三戶貧困戶。
她每天早早起床,幫貧困戶挑水,然后再回學校看學生上早自習,忙得不亦樂乎。平時,隔三差五的就要請貧困戶簽字,跟貧困戶照相,幫貧困戶算賬,去村委會填扶貧表冊。可一年下來,扶貧工作沒見啥成效。她嘆息道:“我一個小學老師有什么辦法呢?”
國家的政策真好,政府出錢修了通村公路,村民吃上了自來水,還幫貧困戶蓋起了住房,拐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做了兩年扶貧工作的夏英老師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人沒有理想,正如一個人沒有靈魂一樣。”課堂上,她經常和同學們討論“我的理想”。一個同學說:“我長大后要當貧困戶,因為貧困戶有人幫著燒火,有人幫著挑水,過年有人送米送錢,房子塌了公家會蓋,子女上學還有困難補助。”同學們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夏英老師卻傻了眼,站在一旁,哭笑不得。班長看著老師愁眉苦臉的樣子,指著想當貧困戶的同學大聲說:“我長大了要像夏老師一樣當老師,才不像你只想當貧困戶。”夏老師使了一個眼色,讓班長坐下,然后開始講起了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教子的故事。最后,夏老師朗誦了鄭板橋的詩:“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全班同學高呼:“我要做好漢,我要做好漢……”
緣 分
局長乘車到達南坡鎮所在地,隨后一行人不得不步行六七里去了北溝小學。
局長在北溝小學校園轉了一圈,感嘆地說:“不錯啊,很有特色嘛,活脫脫一個生態公園。”
局長走路累得汗流浹背,干渴的喉嚨癢癢的。校長隨手摘了個紅梨,遞給了局長,邊走邊介紹:“這一片是我們的紅梨園,那一片是我們的蔬菜園……”校長從校園環境到學校管理,一一作了匯報。
局長問:“你多大歲數了?”
校長說:“三十九了。”
局長又隨意地問道:“愛人在哪工作?”
校長笑笑,靦腆地說:“還沒找到呢。”
陪同的中心學校校長補充道:“這個校長工作沒說的,就是他的個人問題是個老大難。”
局長沉思片刻,話鋒一轉,問中心學校校長:“你怎么沒有考慮教師的婚姻問題呢?”
中心學校校長解釋道:“剛參加工作的男女老師都不愿意在這兒成家,為了穩定教師隊伍,我們還在報紙上登過征婚啟事呢。”
局長眉頭一皺,說:“問題就出在這兒交通不便。”
校長忙說:“局長,上次縣長來調研時說交通問題已經作為北溝村精準扶貧的一項工作,很快就能解決,當時我們鎮黨委書記當著縣長的面表態,路一修好,他就把他小姨子介紹給我呢。”
局長說:“是啊,縣長重視,書記關心,我們沒有理由不把學校管好啊!”局長邊說邊緊緊地握著校長的手,又問了一句:“黨委書記的小姨子在哪工作?”
校長不好意思地說:“書記的母親臥病在床,書記的小姨子沒有工作,暫時在他家當保姆。”
局長開玩笑地說:“那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