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我們在擲骰子時,通常都會對著骰子吹口氣,希望擲到自己想要的點數。那么這種吹骰子的習俗是怎么來的?
從經濟學來說,這種行為其實是由于“控制幻覺”引起的。控制幻覺是指在完全不可控或部分不可控的情況下,個體由于不合理地高估自己對環境或事件結果的控制力而產生的一種判斷偏差。
控制幻覺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倫·蘭格率先提出的。她認為,控制幻覺就是個人對自己成功可能性的估計,遠高于其客觀可能性的一種不合理的期望。蘭格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對兩種情境,第一種是技能情境,在這種情境下個體可以通過練習和努力獲得想要的結果,是個體可以控制的;第二種是不可控或隨機情境,在此情境下個體的行為與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但是這兩種區分并不總是被人們意識到,個體在不可控情境中,也會相信自己能控制某個事件的結果,因而產生幻覺。
最常見的控制幻覺就是購買彩票。彩票通常分為機選彩票(隨機派發)和自選彩票,那些真正的老彩民幾乎都采用自選彩票,要么用自己的幸運數字,要么通過各種演算,要么來自各種啟示(看到的第一輛紅色汽車的車牌號碼等),那么他們為何會這么做呢?
其真正原因就是老彩民會通過這些行為,認為自己可以對彩票的結果進行控制。這個彩票數字不是隨機來的,而是自己經過精心計算(或者是自己的幸運數字),那么彩民就會認為它比隨機數字有著更高的中彩率。
在美國,最早的彩票銷售都是像口香糖銷售機一樣,塞進硬幣,出來一張彩票,直到20世紀70年代在新澤西州出現自選式彩票以后,彩票的銷售量才節節上升,因為這種自選的方式讓購買者感覺擁有了更大的控制權。
最經典的要算老虎機了,本來圖案滾動的結果是程序設定的,對賭客來說是不可控的,但是有了拉桿或者按鈕,就讓賭客在操作中感覺有技能因素的參與,將結果和自己拉拉桿的動作聯系起來,由此產生了控制幻覺,使得對老虎機的賭博行為產生了成癮性。
我們再說說擲骰子吹氣到底是怎么回事。人們在擲骰子時希望擲出大的點數就會大力扔,而希望擲出小的點數就會輕輕地扔,事實上擲出多大點數我們并沒辦法控制,在擲骰子之前想著某個數字吹一口氣,這些都是控制幻覺的表現,以此對不可控制的事件產生可控幻覺。
這種行為在體育比賽中也常常會碰到,喬治·格梅爾希是舊金山大學的人類學教授,他研究棒球運動中的迷信行為長達數十年(比如球員相信往新球棒上吐口水,可以保持好運)。他說,那些要決出勝負的體育競技,運動員其實是在借迷信行為為自己增強信心。
他還表示,迷信行為在不確定性高的場合會更加流行,譬如學生生涯中的一次大考,等等。
說到底,這些行為其實和擲骰子吹氣、對老虎機使勁地拉拉桿的道理是一樣的。越是不確定性高的活動,人們越希望能夠通過某些方法增大控制權,所以,那些擲出骰子時吹口氣的人,感覺或許會好些。
(摘自《羊城晚報》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