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顯軍
摘 要:膠東地區位于華北東部,在膠北隆起地區,由于地質因素,金礦礦床分布極廣,區域黃金儲備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是我國主要的黃金產地之一。本文我們通過對膠東地區近況地址構造進行分析,并且在這基礎上進行膠東地區的石英脈型及蝕變巖型金礦床的分布分析,并構建分布結構模型,以期能更好更準確的進行金礦分布和特征定位分析。
關鍵詞:膠東地區;金礦;地質背景;分布特征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4.092
0 引言
膠東地區主要指山東半島的膠萊河以東地區,是由地質板塊運動導致的一盆多山的盆嶺耦合地貌,在這種構造性,形成了膠萊盆地,在盆地深處,由于地幔物質侵入引起的各種巖漿活動,導致礦物質收到影響,逐漸富集沉淀成礦,就便形成了膠萊盆地以東地區(膠東地區)分布廣泛的金礦床,目前來看膠東地區的金礦還有很大的找礦余地,特別是在一些延展深處,本文,我們將就此展開研究,以期能為我國膠東地區金礦開發提供方向指導。
1 膠東地區地質概況
1.1 地層情況
在膠東地區的底層主要還是以變質巖為主,主要有膠東群、荊山群、粉子山、蓬萊等,其中膠東群是老變質基底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棲霞復式背斜的核部,是太古宙綠巖帶的組成部分,但變質程度總體上是從南到北逐漸降低的態勢。荊山群則是在膠東群之上,主要出露在膠東地塊南部比較多,整體呈包體狀零星分布于昆侖山巖體中,其變質作用以角閃巖相為主,部分可達麻粒巖的品質。而粉子山則主要分布在膠東北一帶,巖質鐵鎂質含量較高,變質作用以低角閃巖相為主,還有部分綠片巖相。蓬萊群則主要以蓬萊以東為主,是屬于淺變質巖系,蓬萊群主要呈東西分布的態勢。
1.2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不僅能闡明礦床形成的構造地質特征,還對分析成礦作用的時間、期次以及找礦預測有著積極的作用。膠東地區的地質構造主要是以斷裂構造和褶皺構造為主。其中斷裂構造主要以NE和NNE向為主,其中斷裂帶地質主要有三個重要區域構造: 沂沐斷裂帶、墨牟平斷裂帶、以及由招平斷裂帶和龍萊斷裂帶及三倉斷裂帶等斷裂帶組成的區域性地質構造,這幾種地質特征基本控制了膠東地區的構造演化格局,而且這些地質構造中,有一些構造帶在中生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并且隨著中生代的強烈地質活動,其地質構造面貌又有再次變化,這使得地質構造變得較為復雜。
膠東地區是屬于復合型的地質構造,是新華夏系統構造和東西向構造的重疊部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形成了膠東地區的獨特地質構造。形成了以沂沐斷裂帶為西,自西向東的三山島斷裂帶、焦家斷裂帶、招平斷裂帶、棲霞斷裂帶、金牛斷裂帶、米山斷裂帶等地質構造,這就對早期形成的東西向斷裂構造形式進行了切割和改造,而且在這些斷裂帶構造中,除了米山斷裂帶,其他的主要都是控礦和容礦構造。
1.3 巖漿巖分布情況
在膠東地區,由于特色的地質構造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從中生代一來巖漿入侵活動頻繁而劇烈,且規模大次數多,這就導致區域巖漿巖大多比較活躍,這就出現巖漿巖隨巖漿入侵遍布各處,且沉淀而成的巖漿巖巖性相對復雜。總的來說,膠東地區的巖漿巖呈近東西或北東向分布,整個巖漿巖分布占膠東地區基巖面積50%以上,分布范圍極大,且巖石類型齊全,從超基性到酸性均有外露,且巖體分布特征明顯,主要以玲瓏型花崗巖、郭家嶺花崗巖、艾山型花崗巖、昆侖山型花崗巖、三佛山型花崗巖等為主。在這些分布來看,玲瓏型花崗巖的規模是最大的,分布方向為NS、NNS,主要分布在筆架山單元、九曲單元、北黃單元、云山單元等。郭家嶺花崗巖則主要在三山島→招遠→郭家嶺一代,整體呈現EW分布方式,郭家嶺花崗巖受燕山期構造控制作用明顯,由于氣候及與膠東群、玲瓏巖體的相互反應的關系,郭家嶺花崗巖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結構特征。
2 分布規律及找礦方向
2.1 金礦地質分布的空間規律
膠東地區的土地面積不大,也就1100km?,但在這1100km?的土地上卻擁有我國四分之一的黃金儲量。其主要分布在米山斷裂以北,斷裂帶移動基本沒發現成規模的礦床,膠東金礦總體呈現出以東西成帶、南北成串的分布方式。也就是在東西維度上分布較廣,越往東走分布則變得越零散。就空間來看,膠東地區的近況平均品位是2.2%,厚度43.8m,在地槽褶皺區的近況較多,而絹云母礦產則呈現出王莊細脈侵染的特征。就分布特征來看,膠萊盆地以東金礦礦體和熱液巖中下個對穩定,而威海、青島等地的近況則偏基性侵入的形式。
2.2 金礦成礦分布規律
要清楚金礦的分布,就要清楚礦物的來源,成礦物質的來源一般會有兩種情況:一方面是高溫巖漿對圍巖中成礦物質進行萃取,經過長期的煉造在容礦空間內富集成礦;另一方面,由于地質運動,通過構造裂隙、地殼運動等,形成導礦通道,從而導致地底深源的礦物質想上一,在游歷的環境空間內沉淀成礦。膠東地區金礦儲備量大、形成時間集中,這種情況一般是來自深源,甚至核幔邊界,是由于地殼運動形成的。這種情況下,我們能通過分析得出膠東地區金礦地質空間分布結構模型,從而能有效幫助我們后期的挖掘開發工作。
3 結束語
金礦是長久地質運動、高溫以及礦物作用形成的礦物質,本文我們通過對金礦地質背景、地層特點、地質構造及巖漿巖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得出膠東地區的金礦是由于地殼運動,形成導礦通道,將深源的成礦導出而來。后續,我們可以地殼運動的特性結合膠東盆地的地質情況,做出金礦地質空間分布結構模型,以便進一步提取和分析金礦成礦規律,從而能更好的實現對金礦分布地質層的準確定位和特征分析,這樣才能為礦山企業找礦開礦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亞東,膠東地區金礦地質背景及金礦分布特征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6(14):92-93.
[2]王錚,膠東地區金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構造控礦研究[J].石家莊經濟學院,2013.
[3]宋國政,膠東地區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深部找礦[J].科技資訊,2012(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