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機關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是服務中心、建設隊伍。國家宗教事務局緊緊圍繞這一核心任務,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由一位黨組成員分管機關黨委和人事工作,促進人事黨建工作形成合力,為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提供可靠保證。本文以科學發展觀創新黨建和組織人事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黨建;組織人事;工作
引言
作為人事部門來說, 其不僅是人事常規管理部門,還應配合管理者在組織文化建設、勞動關系和諧性構建等方面做出成績。因此,這就為黨建工作的開展找到了一條合理化路徑。
一、黨建工作的功能定位與內在要求
1.1功能定位
(1)經濟目標驅動下的功能定位。不可否認,企業具有強烈的經濟利益訴求。這種訴求內化為一種營運行為,將實現組織經營管理活動的合理化目標。但實踐表明,在產權處于半開放狀態的情況下,企業也時常產生消極外部性,諸如公益項目化問題、過度醫療問題等。為此,在提升企業公民意識上,黨建工作需要給予關注。
(2)社會目標驅動下的功能定位。這里的社會目標主要指向,組織內部的和諧勞動關系方面。不難理解,企業傳統的平均主義偏好,也是同社會主義勞動者權益保障要求相背離的。從而,這又為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內在要求
(1)組織建設要求。盡管許多企業擁有完善的基層黨組織機構,但在實際運轉中仍主要與黨員職工發生聯系。這樣一來,作為組織成員的那些非黨員職工似乎就未能被組織所涵蓋。且不要小看這一現象,若要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時效性,黨組織就必須掌握整體職工,并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通過工會組織作為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
(2)制度建設要求。相對于組織建設而言,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設往往較為形式化。不難理解,制度建設不僅需要與企業自身的組織原則相匹配,還須與現行法律、法規相適應。由此,其建設難度較大。在“先易、后難”的方法指向下,應著手建立:①信息溝通制度;②職工監督制度。以下,將分別對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時效性模式構建展開討論。
二、基于功能定位增強黨建工作實效性的模式構建
2.1增強職工崗位素養
崗位素養包括崗位技能和崗位意識,從黨建工作的功能定位來看,則在于增強職工的崗位意識方面。根據目前增強職工崗位意識的手段可知,主要體現為崗位培訓、績效管理等方式。對此筆者指出,還應在黨建工作開展下對職工適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新時期企業針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可以從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團隊互助等方面來展開。從操作層面來看,則可以在人事部門的整體工作計劃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環節,進而由單位黨員職工通過講述自身心得,以及在圍繞典型事例進行剖析的基礎上進行思想傳遞。
2.2增進勞資關系和諧
單位黨組織應在工會這一組織載體上,發揮聯系管理者與職工雙方的優勢,并及時劃解雙方矛盾;并積極、穩妥的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政工干部的黨員職工,應深入基層與身邊的一線職工進行交流,應關注他們在生活中的處境,從而通過定期信息反饋的形式讓工會組織上報給單位管理層。黨建工作所呈現出的這種實效性,將起到增強職工組織忠誠度的作用。
2.3強化組織經營監管
強化組織運營監管,直接與社會目標驅動下的功能定位相聯系,而內部監管缺失也成為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內部治理問題之一。針對這一狀況,黨建工作所開展的組織化和制度化建設,將能起到這種營運監管職能。在履行這一職能時應與企業的組織原則和組織規范相適應,這就要求黨員職工應發揮先鋒帶頭作用。這樣一來,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外部監管,便能較好的推動單位公共形象的建立。
三、基于內在要求增強黨建工作時效性的模式構建
“時效性”要求黨建工作在確保原則不變的情況下應與時俱進。該內涵界定實則將“實效性”和“時效性”聯系了起來,即黨建工作惟有形成根據企業的人事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形式,才能更好的達到“時效性”的效果。從組織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時效性也是黨建工作所需要遵循的。建立在內在要求上的模式構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3.1從組織上的模式構建
企業黨建工作在組織建設上除了設立黨支部外,還應充分建設工會組織,關于其中的必要性已在上文闡發。那么,組織上的模式構建如何能保證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呢。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1)黨支部建立方面。黨支部應牢固團結組織中的黨員職工,在給予其合規的政治權利的同時,還應充分激發起他們的組織公民意識。促使他們關心組織的發展,關心身邊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并通過定期的組織生活會議,將基層職工的思想動態進行匯總分析;(2)工會建設方面。通過對匯總的信息進行分析、討論后,針對其中的敏感問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單位工會層面與非黨員職工代表交換意見。之后,在與職工代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以書面的形式向單位管理層反映。并及時將管理層的反饋信息向職工發布。
3.2從制度上的模式構建
(1)關心職工的需要。單位工會組織應建立起一種長效機制,來接受職工的利益訴求。其中,應把握這樣幾個要點:①定期、專人的接待制度;②職工利益訴求的應對措施;③職工利益訴求的傳遞渠道;④職工利益訴求傳遞的反饋機制。目前在增強這一工作模式的同時,也必然面臨繁重的機制、渠道建立難題。筆者認為,這需要包括單位管理層在內的共同努力。
(2)關心職工的發展。單位的工會組織應與人事部門,共同來完成這項工作。其中,人事部門須從組織的發展戰略,以及對職工工作能力的績效考核中,針對性的提出職工發展規劃目標。工會組織則在組織生產經營過程中,推進、管理職工的發展路徑。并通過引入人文關懷因素,以及爭先創優意識,來切實履行關心職工發展的任務。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盡管本文以企業的黨建工作為對象,但其中所蘊涵的“實效性”和“時效性”要求同樣適應于其它組織的黨建工作。
四、總結經驗,深化探索
一是要堅持“選種育苗”與“田間管理”相結合。選種育苗猶如選人用人,田間管理猶如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監督管理,既要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準確把握選人用人導向,把德才兼備的人選上來,又要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特別是從嚴管理監督黨員領導干部,切實解決“重選輕管”問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這就需要人事部門與機關黨委互相配合,堅持選人用人與從嚴管理相結合,共同抓好隊伍的建設。二是要堅持“平時了解”與“集中考察”相結合。既要重點通過黨組織抓好經常性的教育監督管理,注重抓黨員干部的日常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和能力建設,在日常工作和學習教育中培養、了解和考察干部;又要重視集中考察,通過人事部門開展集中談話、民意測評等人事工作方式來考察了解干部,尤其是要通過干部在大是大非問題和急難險重工作面前的表現,來深入了解和考察干部。這就需要將機關黨委和人事部門對黨員、干部的管理和考察緊密結合起來
五、結束語
作為人事部門來說,其不僅是人事常規管理部門,還應配合管理者在組織文化建設、勞動關系和諧性等方面做出成績。因此,這就為黨建工作的開展找到了一條合理化路徑。本文以企業的黨建工作為對象,但其中所蘊涵的“實效性”和“時效性”要求同樣適應于其它組織的黨建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宗榮.促進人事黨建工作形成合力 為開創新局面護航[J].紫光閣,2017
[2]李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推動學院組織人事工作創新發展[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
[3]莫文娟.以科學發展觀創新黨建和組織人事工作[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