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珠
摘 要:民國時期河南省的反纏足運動一直以嚴禁為主線,成立河南省放足處,各縣放足分處作為反纏足運動的主要機構,頒布一系列禁止纏足的條例,制訂嚴厲的懲罰措施,將禁止纏足的成果作為考核官員的一項標準。河南省的反纏足運動經歷了勸、禁并行,厲行嚴禁和法律制約三個階段,在此過程中官方主導作用貫穿始終。
關鍵詞:反纏足;河南省;婦女
前言
學界對近代河南婦女的放足運動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有極少數的文章或著作略有提及。程有為、王天獎主編的《河南通史》描述了河南省婦女的放足運動,但限于文章篇幅和通論性的體裁,論述較為簡略。楊興梅《近代中國反纏足的努力與成效述略》描述了馮玉祥控制下的豫陜甘三省的放足運動,但其側重敘述官府的懲罰措施,給予消極評價,忽視其積極意義。康運東《馮玉祥主政河南(1927—1930)—以地方政權和社會控制為中心》簡述了馮玉祥統治河南時期的婦女放足運動。柳賀《馮玉祥主政時期河南婦女放足運動》把視角置于馮玉祥在河南統治時期反纏足運動的進展,肯定了其在放足運動中的一系列成效,同時分析了河南省放足運動沒有取得徹底成功的原因。趙天鷺《放足與革命:馮玉祥與河南放足運動(1927-1928)——以《放足叢刊》為中心 》以《放足叢刊》為研究對象,反思了馮玉祥統治時期河南省在放足運動中因急于求成而造成的各種社會問題和對女性造成的傷害,并探究中國反纏足運動步履維艱的原因。
上述文章的研究多局限于馮玉祥主政時期,未對民國時期河南省的放足運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總結。因此本文擬從民國時期河南省放足運動過程中頒布的禁纏足條例,分析河南省反纏足運動的開展方式和發展趨勢。
河南省反纏足運動的開展方式
早期北京政府延續清廷1902年的勸導思路,多次否決民間士紳和反纏足人士嚴禁纏足的申請。但由于民國政局動蕩,中央對地方的實際控制力有限,地方軍閥在各自的控制范圍內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因而有些地區并未遵從北京政府的勸導思路,而是采取了勸、禁并行的措施。1919年河南省政府就制訂了懲罰纏足規則四條:十五歲以下幼女不準再纏,已纏者立即解放,違令者每月科以罰金;纏足者入學必放,不照章者斥退;限期組織天足會檢查會,以便檢查。此四條辦法都是明確的處罰條文,而且含有態度強烈的嚴禁之詞,并無一條與勸導有關,盡管此方法的實施情況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禁罰”是該方法的主要特征。
馮玉祥第一次督豫時便頒布了十項《督豫政策大綱》,其中一項規定了“厲行剪發放足,以除陋習”。但由于馮玉祥和吳佩孚不和而被撤職,剪發放足運動也隨之夭折。1927年馮玉祥第二次主豫后,又重新開展了剪發放足運動。
1927年10月3日河南省放足處成立,下設兩科,第一科負責放足處文書、會計庶務、收發文件等事項,第二科負責編纂放足文件、宣傳、檢查各項事宜。為盡快鏟除纏足陋習,解除婦女痛苦,改良社會風氣,河南省政府又于各縣成立放足分處,分處的處長由縣長兼任,“縣長具有除害之實責”。同時,各縣還成立了直轄于放足分處之下的放足分處辦事處,秉承放足分處的命令,辦理所轄區域勸導、調查婦女放足的一切事宜。1928年5月,南京中央政府批準由內政部頒發禁止男子蓄發辮和女子纏足的禁令,通令各省一體遵辦,切實查禁。自放足運動一開始,河南省政府便制定了《河南省取締婦女纏足辦法》,河南省放足處及放足分處根據此辦法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工作計劃,在督促放足工作的開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自制定《取締婦女纏足辦法》以來,河南省政府推行的放足措施與之前相比更加詳細、全面,其強制性更為突出。從勸導期到檢查期,官方的主導作用貫穿始終,以前主要負責勸導的學校、法團等成了政治力量的輔助部分。官方主導加上嚴厲的懲罰措施極大地推動了河南省婦女放足運動的開展。
河南省反纏足運動的發展趨勢
1930年河南省政府改組,反纏足運動被納入到國民政府系統,幾乎每年都會頒布禁止纏足訓令并制訂相關辦法。1931年3月省政府擬定《例行放足辦法十一條》,8月即對各縣縣長及公安局局長辦理放足成績加以考核,以督促各縣加快反纏足的進程。然1932年,省政府見“時隔數月,而遵令呈復或辦有成績者,仍寥寥無幾”,而“民間積習太深,解放仍屬寥寥”,又提出變通辦法:“先由城區婦女及各縣公務人員之直系親屬婦女,首自解放”,并擬定了針對上述人員的補充辦法三項。至1933年,省民政廳見“各縣縣長其能遵令辦理按期呈報者,固不乏人;而奉行故事,視同具文者,亦屬不少”。又于4月19 日、6月20日、7月3日、8月10日、11月3日五次訓令各縣政府加緊遵辦,“毋得再行敷衍”,并制訂“分區推進辦法”,將反纏足的責任與保甲制度聯系起來:甲長、保長、區長、縣長層層負責,務必于當年12月底“將鄉區纏足婦女,一律解放完畢”。1934年河南省再次制定《禁止男子蓄辮女子纏足辦法》、《限期禁絕纏足獎懲辦法》等條例,繼續查禁纏足。
1939年6月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電令嚴行取締婦女纏足,并以此考核各級官吏。河南省又將禁止纏足列為“年度行政計劃重要工作之一”,規定各縣纏足婦女須于1939年12月底前一律禁絕。同時令各禁煙委員會委員“對于各縣放足情形加以考察督促”。至1940年2月24日止,先后有45縣呈送禁絕婦女纏足切結,有19縣呈報正在積極辦理,未呈報的還有43縣。
1940年3月,河南省政府以纏足似屬傷害肢體,擬以刑法“傷害罪”判處其家長,請司法院解釋。禁止纏足最終從行政條規上升到法律范疇,國家對不纏足運動的干預又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
結論
河南省政府在反纏足運動過程中以嚴禁為主線,制訂了一系列嚴格的懲罰措施,成立河南省放足處、各縣放足分處,這些嚴密的組織機構為督促放足工作的開展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河南省取締婦女纏足辦法》條例的頒布更將反纏足運動進一步規范化。從1931年至1939年,河南省政府不間斷地頒布各種放足條例,并以放足情況做為考核官員的標準,1940年正式將纏足行為編入刑法“傷害罪”,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放足運動的開展。河南省反纏足運動從勸、禁并行、厲行嚴禁纏足到以法律制約,官方主導作用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河南省政府咨復內政部》,1940年3月7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12(6)-18286.
楊興梅 《身體之爭:近代中國反纏足歷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2年
楊興梅 《近代中國反纏足的努力與成效述略》 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6年
康運東 《馮玉祥主政河南(1927-1930)-以地方政權和社會控制為中心》 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0年
柳賀:《馮玉祥主政時期河南婦女放足運動》,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趙天鷺 《放足與革命:馮玉祥與河南放足運動(1927-1928)以《放足叢刊》為中心》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 2017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