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茜 霍光杰
摘 要:現如今,經濟社會不斷的進步,各領域和人們生活對各種資源要求越來越大,因此,只有確保對自然資源進行有效地開發,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當前工作在對自然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的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現狀;發展趨勢
引言
水工環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講就是水文、工程以及環境地質的總和他們三者雖然有著各自的領域,并且研究范圍也并不在一起,主要是立足于自己的研究方式和對象。但是他們三者在本質上卻都屬于地質學,并且在地質學這個大的范圍內有著很大的關聯性,他們三者在發展上都是相互促進的,一起進步。在當今的社會。處于種種原因會給水工環地質帶來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在研究新技術的同時,怎么把對環境的傷害減少到最低,我們的長期任務就是,要把保證水工環的健康,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1目前我國水工環地質的現狀
1.1浪費礦產資源
眾所周知,煤礦資源與鐵礦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都需要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夠形成。礦產資源對于國家產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前期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導致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礦產資源開采工作,都是混亂無序的,加上開采礦產資源的相關設備較為落后,也對礦產資源開發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礙。而以往的這種掠奪式的開采方式,對礦產開采工作造成了重大影響,既是對礦產資源的浪費,又對開采周邊的人們生活造成了惡劣影響。
1.2破壞生態環境
在以往,我國經濟產業的發展繼續礦產資源的支持,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了對相關礦產資源的開采力度,但是,受到開采工藝以及觀念的影響,使得工作人員并沒有在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中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而導致了當前我國市場出現地面塌陷與河流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對水工環地質工作造成了一定威脅。
1.3技術創新不足
技術創新的不足也對我國水工環地質工作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這是由于地質勘查技術是保證勘查工作質量的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個領域設備的更新速度都有了極大提高,但是,地質錘、羅盤、放大鏡等工具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應用仍然十分頻繁,嚴重影響了地質工作的效率,甚至影響了勘查工作的準確度,對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進行造成了威脅。
2當代水工環地質發展趨勢
2.1水資源的調查、保護與綜合利用
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惡化、水污染嚴重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重大民生問題、國家安全問題,我們正在積極尋找切實有效可行的解決辦法:首先加強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建立地下水資源水質評估體系和綜合利用體系;其次針對現有的水污染問題,積極探尋有效的治理方略與技術。重視水質、綜合保護與利用以及治理新技術的探索成為水文地質的發展趨勢。
2.2必須重視城市地質研究工作
現今,我國各個地區都在積極地推進城市化進程,而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生產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承擔著更繁重的任務。各個行業尤其是水工環領域的專家開始給予城市環境地質問題高度的重視。城市化進程的本質就是將城區延伸至脆弱生態區,因此如何維護這些生態區的環境就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須要對我國的各個城市進行工程環境地質綜合性檢測和評估,并在該區域設立國土資源、水文資源和礦業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動態監測系統,并通過應用地理學信息系統技術來給城市化進程的進行提供國土地質以及環境方面的資料,這樣才能夠促進我國水工環地質工作的更好發展。
2.3沿海地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
如何有效解決沿海地區的地質環境問題是中國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面臨的首要問題。地質環境問題主要有:湖泊淤積、塌岸、水體污染,海岸侵蝕、水環境惡化、地面沉降等。例如環渤海沿海地區存在海水入侵濱海含水層、海岸侵蝕、水環境惡化、地面沉降和水資源短缺等環境地質問題。只有對沿海地區的工程環境地質進行綜合性的勘察評估,才能為中國國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動態的實地資料,為解決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2.4重視自然災害綜合性研究、預報預警
我國地廣物博,區域跨度比較大,因此地理地質環境也是非常復雜的,且很多的自然災害也有著區域性分布的特征。比如,在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和東部平原地帶,都可能會出現地面沉降和塌陷、海水入侵等問題;而在丘陵地帶則往往會產生水土流失的問題;在華中平原地帶,經常會發生土地鹽堿化和沼澤化的問題;西部的大部分區域則常常會發生沙漠化、巖土凍融等一系列問題。在全國范圍內,由于自然因素影響所導致的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問題層出不窮。而要想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長遠穩定發展,則必須不斷深入研究自然災害,針對各種災害出臺有效的預防和檢測措施。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一般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重點:首先,必須要設立地質災害數據庫和災害風險填圖工作;其次,必須不斷深入對地質災害的檢測以及災害預警系統的研究;最后,深入災害系統的研究。做好上述三項工作,便能夠實時動態地向國家以及社會提供必需的地質災害信息服務,建設更加完善科學的全國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建設。
2.5重視礦山環境研究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工農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各種礦產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大,但不斷增加的資源開采也意味著極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威脅人們的健康。現今,國際范圍內都在積極尋找降低礦業對環境破壞的有效方法。比如:很多國家在進行礦山開發工作時都增加了環境影響評度,這可以很好的保護生態環境,但也能夠有效降低礦產開采的成本。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社會與人們對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受到環境污染、資源緊缺與技術落后以及工作人員水平的限制,水工環地質工作的發展遇到了一定瓶頸,面對這種情況,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應采取相應措施,以緩解水工環地質工作的困境,確保水工環地質工作的質量,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震.水工環地質勘探工作中的技術應用初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3(3):165-166.
[2]佟其偉.當代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2(4):191-192.
[3]張弘.試論我國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J].世界有色金屬,2016,5(13):176-177.
[4]陳平.加強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途徑[J].世界有色金屬,2016,3(13):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