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
摘 要:本文從輸電電價理論的內涵性分析入手,對輸電電價理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強調了輸電電價理論在社會實踐的應用性分析,提出了一些關于輸電電價理論的應用建議,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輸電電價理論;內涵性;應用性;建議
市場經濟的深刻變革,在很大范圍內影響著電力市場的環境與建設。一些研究資料中提到,世界范圍內的電力企業商業環境的變革需要電力企業提供開放性的服務。這種變革使輸電價格得到了新的關注。1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輸電價格的研究勢必會成為電力行業的新的關節點,一直以來也有很多關于輸電電價理論的相關研究。本文從輸電電價的理論分析入手,結合其具體的應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一、輸電電價理論的內涵性分析
輸電電價來源于線路所輸送電能的邊際成本,而且它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經濟學特征,即輸電電價需要同時在投資者和輸電資源之間選擇平衡點,既要保證投資者得到合理的成本補償和利潤,又要在基于輸電網絡的基礎上尋求輸電資源的最優化使用效果。從輸電電價的這一特性分析入手,輸電價格連接著投資者與用戶,它也就成為了影響平衡點的關鍵因素。當輸電價格等同于邊際成本時,可以視為輸電網絡實現了最優化,即輸電資源得到了最優化的使用效果;當輸電價格高于邊際成本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電力的市場價格提高(即用戶電價的提高),這種影響會隨著輸電價格的提高而增大,超過某一閥值時,就會造成電力資源進入市場的壁壘,致使電力資源市場競爭能力的下降。從上述兩個層面的分析可知,輸電電價影響著電力資源的社會效益。
從輸電電價的定價方法的角度看,輸電電價可以從兩個層面的問題入手進行深度分析,即輸電費用的組成與計算的問題、輸電費用在輸電網絡終端用戶的分攤問題。對于輸電費用的組成與計算層面,主要突出的是輸電網絡實施制定者的市場性決策實施方面;對于輸電費用的網絡終端用戶分攤層面,主要突出的是電力資源在輸電網絡終端用戶的分配繳費方面。而影響輸電電價定價方法的主要因素是輸電成本,目前流行的成本計算法包括基于微觀經濟學的邊際成本法和基于會計學的沉沒成本法兩類。邊際成本法是在輸電網絡背景下實施的成本計算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市場驅動競爭供電環境中輸電服務的邊際電價問題,適用于符合市場信息條件下尋求最優化,卻不能保證收支平衡,而且不能長期保證平穩的電價規律;沉沒成本法主要是在清楚電量總支出的基礎上,實現規則指導下的輸電交易分攤,其優點在于理念清晰、操作簡便、價格穩定,并且具有補償以及維持企業和財務可持續性的特點。其缺點在于不能起到經濟杠桿的作用,不適用于市場競爭條件下的輸電社會效益最大化。
二、輸電電價理論的應用性分析
經過對輸電電價理論的內涵性分析,不難看出輸電電價理論與電力市場的關聯性不能忽略,輸電電價是介于輸電資源與輸電終端之間的關鍵節點,是研究分析輸電電價理論應用性的重點所在。輸電電價在具體應用中,主要是通過輸電結構的重構與組織實現,輸電電價結構性差別也造成了輸電電價理論在應用過程中的差異性。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實地調查發現,到目前為止已知的輸電電價的價格結構共有四種,即單一制電量電價、單一制容量電價、兩部制電價以及三部制輸電電價,這四種不同結構的輸電電價有著各自的優缺點,且都體現在輸電電價的具體應用的差異性上。第一,單一制電量電價是基于輸送電量比例以及輸電至用戶的單位分攤來計算的,對于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用電來說,這種輸電電價理論的應用是最簡便易行的,且易于被普通用電民眾所接受。但是其缺點在于不適用于輸電效益的提高。因為這種輸電理論的應用過程適用于用電量較少的用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體現出實際的輸電成本。對于電力市場的交易雙方而言, 這種模式導引下的應用會因為雙方頻繁交換的電量致使雙方的收益降低,進而影響交易雙方的積極性,不利于電力市場條件下的競爭能力的提升。第二,單一制容量電價是基于成本在用電客戶對輸電網絡的使用程度以及收益比例來進行的具體應用,其本身已經是建立在電力市場競爭的條件下,能夠體現出輸電成本的經濟性定價原則,有利于輸電網絡效益的優化。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使單一制容量電價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第三,兩部制電價是基于用戶輸電費以及輸電容量進行的關于固定成本和收益成本的社會性應用,它與用戶的用電量沒有直接的關聯,有利于電力行業相關企業在保證收支平衡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供電的優化,但是卻存在規則制定上的一些難題,致使實踐應用中出現了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第四,三部制電價是在兩部制電價的基礎上,增加了與輸入、輸出節點相對應的固定費用,即每占一個輸入或輸出節點,則需繳納一定的用電費用。2通過上述四個層面的分析研究,在輸電電價理論的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同樣也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分析探討。
三、輸電電價理論的機制性建議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輸電電價理論在實踐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機制性運行應用。
一是夯實沉沒成本法在輸電電價領域的應用基礎。在筆者實際調查以及對一些研究資料的查閱中發現,我國輸電網絡的構建一直處于輔助性的位置,即以發電項目的需求為目的進行組建,缺乏主導性的自主地位。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輸電網絡最優化已經成為了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這樣的背景下,應該采取沉沒成本法以強化市場之中有一定主導性意義的、能夠提高輸電市場競爭力的部分,以激勵刺激的方式強化輸電成本對輸電費用的影響力度。
二是強化兩部制電價在實際輸電電價的應用力度。從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曾經經歷過集資性質的企業形式造成了目前阻礙電力市場的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成本的回收與利潤的回報。而兩部制電價的應用,可以通過對區域性社會輸電網絡的市場性優化達到引導電力市場良性發展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刺激電力經營者的投資行為。這些方面的積極作用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區域電力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進而為單一制電價的應用性普及提供良好的應用基礎。
三是互通區域電價制在電力市場的應用發展網絡。目前,電力市場區域之間頻繁的電力資源供應已經成為常態,但是卻缺乏比較合理的輸電電價機制激勵和制約電力市場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以鑒于此,應當在兩部制輸電電價的基礎上,增加節點輸電兩的電價考慮因素,在充分考慮區域之間電力資源交換的同時,制定合理的區域性電價機制,突出電力市場區域輸電網絡內的合理電價,強化區域之間合理電價之間的合理協調,以互聯互通網絡的形式進行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的調控與調整。
綜上所述,從對輸電電價理論的理解上看,當前還有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分析,比如如何實現社會性福利效果的最大化;從對輸電電價理論的應用角度看,還需要對輸電電價的應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比如對三部制電價的應用分析等等。
參考文獻:
[1]余志偉等.多區域互聯系統輸電服務邊際電價理論[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0年8月.
[2]丁偉.電力市場環境下輸電電價理論及應用的探討[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