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明 程意 耿宏斌 楊俊
一、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制度概述
人民調解制度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群眾自治及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于2010年8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在《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國際上,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已被廣泛運用在知識產權領域,形成了與民事訴訟機制相互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是在司法、行政、自行協商的基礎上開展的知識產權保護新途徑,結合調解制度的快速、便捷、高效特點,探索具有法律效力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
二、湖北省人民調解工作現狀
截止2017年底,全省共設立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1000余個,涵蓋醫療糾紛、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物業管理、家庭糾紛等領域,擁有行業性專業調委會調解員近萬人,每年調解各類民間糾紛數十萬件,有效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與此同時,有關知識產權領域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尚未建立,由于知識產權糾紛專業性強、案件復雜程度高,專利權人對于此類案件調解需求更加迫切。
三、建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機制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對知識產權保護要求越來越高。知識產權人民調解作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化解知識產權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一)建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機制是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保障,也被提上了新的高度,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探索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方式是新的時期對知識產權事業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建立知識產權人民調解機制是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必要手段。代替性糾紛解決方式已被廣泛運用在知識產權領域,形成了司法、行政、商事、人民調解等在內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湖北省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也契合了當前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趨勢與要求。
(三)建立知識產權人民調解機制是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知識產權糾紛矛盾凸顯,并已成為影響我省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因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對參與糾紛調解的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專門調解知識產權領域矛盾糾紛的群眾性組織,是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創新、發展和完善,對于化解知識產權領域的矛盾糾紛具有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知識產權領域引入人民調解機制的可行性
(一)建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機制的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和司法部《關于加強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的意見》,湖北省分別于2011年、2014年出臺了《關于加強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的意見》、《湖北省人民調解規定》,細化并明確了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的組織、人員、機制和業務等各方面要求,為湖北開展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提供了法律支撐和依據。
(二)開展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是順應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湖北省《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將推進知識產權糾紛社會預防與調解工作作為重點任務,要求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工作,依法規范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行業調解機制,培育一批社會調解組織,培養一批專業調解員。
(三)湖北開展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基礎條件。一是知識產權工作量質齊升。2017年,湖北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10萬件,達到110234件,同比增長15.84%;PCT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千件,達到1290件,同比增長74.09%,居全國第七;企業專利申請占申請總量比重創歷史最好水平,達到55.29%;全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87件,同比增長27.46%。二是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湖北省專利條例》于2017年9月1起正式實施,對我省建立健全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制度,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全省設有國家級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4個、省級分中心13個,基本實現各市州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全覆蓋,12330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公益服務熱線電話逐步被公眾熟知、接受;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正式掛牌;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在13個市州52家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護航工程,支持企業開展海外專利布局和專利預警,提高企業知識產權海外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能力。
綜上所述,湖北開展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既符合國家建立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的政策導向,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現實需求。具有深厚的條件優勢和深遠現實意義,是必要且可行的。
作者簡介:
郭曉明(1962-),男,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族:漢 職稱:中級,學歷:大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